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琳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7篇急性
  • 6篇骨髓
  • 6篇胞外体
  • 4篇血液
  • 4篇髓细胞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生物学
  • 3篇淋巴瘤细胞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急性髓细胞
  • 3篇骨髓瘤
  • 3篇表达谱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陈琳军
  • 14篇郝思国
  • 13篇邓晓辉
  • 7篇马立元
  • 7篇李志超
  • 6篇姚烨
  • 6篇梁辉
  • 5篇张文皓
  • 5篇万江波
  • 4篇马静秋
  • 4篇郭若冰
  • 3篇卞锦国
  • 3篇黄方
  • 2篇陈文娟
  • 2篇严云
  • 2篇马玉杰
  • 2篇孙静
  • 2篇陈洁
  • 2篇刘传绪
  • 2篇刘晓莉

传媒

  • 5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葡糖鞘氨醇检测在戈谢病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在戈谢病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规律使用伊米甘酶治疗的戈谢病患者,分两组,组1为6例初治患者,包括1例壳三糖酶缺失型,年龄10~43岁,女4例,男2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壳三糖酶活性和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组2为6例长期接受特异性治疗的戈谢病患者,其中包括3例壳三糖酶缺失型,年龄17~32岁,女2例,男4例,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治疗期间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结果组1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升高(P<0.05),治疗30个月血红蛋白升高(P<0.05);治疗18个月后5例患者的壳三糖酶活性降低(P<0.05),治疗30个月壳三糖酶活性中位数下降7278 nmol·ml^-1·h^-1;而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在治疗仅3个月后即开始降低(P<0.05),治疗30个月葡糖鞘氨醇水平中位数下降259.7μg/L。组1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变化与壳三糖酶活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3,P<0.001。组2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正常,肝脾未及肿大,2017至2020年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较首次测定值均下降(均P<0.05),末次检测值中位数下降23.4μg/L。结论戈谢病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测定可用于患者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随访治疗监测。
占霞张惠文高晓岚顾学范陈琳军郭若冰
关键词:戈谢病
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新药方案和VAD传统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传统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血液科住院的MM患者32例,分为BDP组和V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肾功能状况,记录不良反应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结束时,BDT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VAD组(94.4%对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T组对肾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T方案用于治疗MM效果优于VAD方案,尤其适用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陈琳军李志超马玉杰
关键词:硼替佐米
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检测法检测分析了20例急性白血病、18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特点。并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上升(P<0.05)。化疗缓解后,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并恢复至正常,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化疗前CD56dim比例明显下降同时其表面NKG2D受体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而且这种变化随着疾病治疗的缓解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恶性血液肿瘤患者NK细胞亚群这种变化特点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同时也为在治疗过程中以及缓解后加强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顾科峰陈琳军邓晓辉李志超郝思国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NK细胞亚群NKG2D受体
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胞外体(lymphoma cell-derived exosomes,LC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探讨以胞外体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以Raji细胞株为淋巴瘤细胞模型,应用免疫电镜,Westernblot,共聚焦显微镜以及细胞毒杀伤实验等技术对其释放的LCEX的生物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淋巴瘤细胞同样也能释放胞外体,与其他肿瘤细胞相似,LCEX同样负载重要的免疫分子HSP70及ICAM-1分子。同时,LCEX能够在体外靶向结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能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抗淋巴瘤效应。结论:淋巴瘤细胞同样能够释放胞外体,LCEX负载有淋巴瘤细胞的相关蛋白分子,有望成为淋巴瘤细胞抗原的重要来源之一,体外致敏DC能够诱导抗淋巴瘤免疫,在淋巴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静姚烨陈琳军邓晓辉郝思国
关键词:淋巴瘤细胞胞外体树突状细胞
miRNA-181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张文皓陈琳军李志超万江波黄方马立元邓小辉郝思国
原发乳腺淋巴瘤心脏复发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复发后一tl,脏累及患者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BL患者复发后发生心脏累及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PBL患者化疗缓解2年后心脏复发,再次缓解后1年第二次复发,再次诱导缓解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至截稿Et未复发。结论PBL心脏复发罕见,提示PBL可能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李志超陈琳军郭若冰郝思国
关键词:淋巴瘤乳腺淋巴瘤心脏继发
C_SA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环孢霉素A(2、0.3、0μg/mL)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小剂量化疗药物(米托蒽醌+替尼泊甙+阿糖胞苷)组合后,不同组合对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的作用情况,为环孢霉素A逆转耐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唑氮蓝(MTT)药敏法测定K562/ADM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在不同培养时间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ADM细胞株的P-糖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在每个时间点,大剂量环孢霉素A(2μg/m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组对K562/ADM细胞株的抑制率最大;培养96 h后,P-糖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下降最明显(P<0.0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剂量化疗药与不同浓度环孢霉素A结合的三组组合,在培养72 h后,大量细胞出现S期阻滞。结论大剂量环孢霉素A既降低了细胞耐药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又促使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有利化疗对于白血病细胞进行最大限度的杀伤,二者有明显协同作用。
马静秋梁辉陈琳军邓晓辉陈文娟刘晓莉
关键词:环孢霉素A白血病P-糖蛋白
以血液系统症状首发的骨髓转移癌28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骨髓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侵犯部位,有时是唯一的转移部位。现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近15年来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并以血液系统为首发症状的28例骨髓转移癌(MCB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如下。
严云陈琳军邓晓辉梁辉
关键词:血液系统症状骨髓转移癌首发症状骨髓细胞学检查侵犯部位
F150.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
郝思国姚烨陈琳军邓晓辉马立元
文献传递
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患者的治疗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化疗强度的增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增多等多种因素,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对2002年以来的恶性血液病,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陈琳军梁辉
关键词:血液病真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