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冰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导管
  • 6篇导管消融
  • 6篇消融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房颤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静脉
  • 3篇房性
  • 2篇心脏
  • 2篇早搏
  • 2篇射频电流
  • 2篇室性
  • 2篇房性心律
  • 2篇房性心律失常
  • 2篇肺静脉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电隔离
  • 1篇电生理

机构

  • 7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7篇韩冰
  • 6篇姜伟峰
  • 6篇王新华
  • 6篇施海峰
  • 6篇谭红伟
  • 6篇刘旭
  • 5篇刘玉岗
  • 5篇杨国澍
  • 5篇周立
  • 4篇王远龙
  • 1篇周赟
  • 1篇张献玲
  • 1篇曹宾
  • 1篇王骏
  • 1篇顾佳宁
  • 1篇张雁
  • 1篇孙育民
  • 1篇李峥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6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肺静脉前庭重构与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的关系
2010年
目的分析肺静脉前庭重构与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PVI)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因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再次消融患者359例(阵发性房颤180例,持续性房颤179例)。LASSO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情况,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补点消融。利用CARTO系统自带软件测量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结果 3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144例(80%)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45例(31.25%),2支占58例(40.28%),3支占24例(16.67%),4支恢复占17例(11.8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155例(86.59%)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24例(15.48%),2支占72例(46.45%),3支占17例(10.97%),4支占42例(27.1%)。阵发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6.15±0.65)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7.95±2.24)cm2。持续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10.48±1.00)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11.4±2.16)cm2。统计学分析提示阵发性房颤CPVI术后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持续性房颤(P=0.001),而持续性房颤4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P=0.001)。阵发性房颤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均小于持续性房颤(P<0.001,P=0.022)。结论持续性房颤肺静脉前庭重构程度高于阵发性房颤,因此持续性房颤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
杨国澍刘旭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周立韩冰姜伟峰李峥王远龙刘玉岗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术
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总结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15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或频发室性早搏(VPC),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分布区域分析体表心电图。结果 15例消融均获成功,根据消融导管的X线影像特征及腔内电图判断均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不同区域起源的VT/VPC心电图表现各具特征,QRS波时限>140 ms、肢体导联见切迹、V1导联可见正向起始波及胸前导联移行区间≥V4判断起源于游离壁的特异度分别为100%、100%、100%、91.7%,敏感度分别为81.8%、90.9%、81.8%、100%。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三尖瓣环附近起源的室性心律的安全、有效方法,心电图表现具其特征。
韩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王远龙谭红伟姜伟峰周立杨国澍
关键词:电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右冠状动脉窦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14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室性早搏。24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42652次/天。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在右冠状动脉窦内进行导管消融成功消除室性早搏。结论 :少部分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内,可行导管射频消融。
孙育民王骏曹宾周赟张雁韩冰
关键词:室性早搏主动脉窦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早搏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2010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频发房性早搏(房早)的分布特点和评价消融的效果.方法 21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2±8.7)岁.平均距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2.3±1.1)个月.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房早个数为(12110±375)个.肺静脉起源房早予以再次补点隔离肺静脉,其他部位房早采用三维激动标测和消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消融效果.结果 肺静脉电位恢复2例,均为房早起源部位(左上肺静脉1例,左下肺静脉1例),补点隔离肺静脉后房早消失.余19例无肺静脉电位恢复,其中起源于左心房右后上壁2例、后下壁4例,左心房顶部4例、左心房左前上壁2例,冠状静脉窦口1例,界嵴中部2例,高右心房间隔2例,高右心房后上壁1例,三尖瓣环6点位置1例.消融后共使18例(85.7%)房早消失.消融术后随访(11.7±4.2)个月,17例(81.0%)无房早复发.结论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早分布离散,主要起源于左心房(66.7%),但多与肺静脉电位无关,其次为起源于右心房.三维标测和消融疗效良好.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周立杨国澍刘玉岗张献玲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房性早搏
永存左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消融致延迟性心脏压塞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周立杨国澍刘玉岗王远龙
关键词:永存左上腔静脉延迟性心脏压塞心房颤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脏结构异常房性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经外科手术消融后复发的8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术后复发的电生理特征和疗效。方法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后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9.1±4.5)岁(男性3例),二尖瓣置换术后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3例。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时间距外科手术(1.2±0.9)个月。根据复发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类型,消融方法主要包括消融线径补点消融、肺静脉补点隔离、消融局部折返和碎裂电位消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5例复发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三尖瓣峡部依赖2例,二尖瓣峡部依赖1例,左肺静脉缝隙依赖1例,左心房前壁局部折返1例,导管消融均终止,并实现消融线阻滞(必要时)。3例复发房颤(2例阵发性,1例持续性)均存在至少1根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关闭缝隙达到肺静脉隔离,持续性房颤加碎裂电位消融,同时关闭原消融线缝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7±2.9)个月,共6例(75%)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5例房扑/房速中4例无复发,1例复发阵发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无复发,1例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阵发性房颤。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术后主要复发房扑/房速,后者主要与原消融线或肺静脉消融环的缝隙有关,或为与初次消融无关的局部折返。少数复发为房颤,可能与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线缝隙有关。导管消融疗效较好。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刘玉岗杨国澍
关键词:心房颤动迷宫术复发导管消融
肥胖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肥胖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在本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并能按计划完成随访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24.0kg/m2)、超重(24.0~27.9kg/m2)及肥胖(≥28.0kg/m2)3组。在接受初次导管消融术后,所有患者由固定医生进行随访。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估肥胖与术后复发间的相关性。结果:3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5±9.7)个月,在接受1次消融术后,137例在随访期复发,故本组1次消融成功率为59.9%。根据BMI,分别有109、167、66例属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3组间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容积(OR,1.006;95%CI,1.00~1.01;P=0.04)及房颤持续时间(OR,1.06;95%CI,1.03~1.08;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超重对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结果无明显影响。仅有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容积可预测术后复发。
韩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周立顾佳宁姜伟峰杨过澍刘玉岗王远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肥胖体质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