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3篇预后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
  • 2篇脑损伤
  • 2篇患者预后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盐水
  • 1篇盐酸纳美芬
  • 1篇诊治

机构

  • 7篇吴川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麦晓
  • 5篇欧海荣
  • 4篇覃木秀
  • 3篇李辉
  • 2篇任天剑
  • 2篇李明昌
  • 2篇梁春华
  • 1篇朱建堃
  • 1篇陆永建
  • 1篇文上康
  • 1篇王进钢
  • 1篇杨宏
  • 1篇朱世强
  • 1篇黄文辉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追踪随访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水肿A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D级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Ⅰ级、Ⅱ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Ⅲ级、Ⅳ级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清除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麦晓欧海荣覃木秀李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晚期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早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及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情况恢复率明显高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残疾率明显低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GOS量表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的有效方法。
麦晓欧海荣覃木秀李辉
关键词: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并探究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时机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9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7 h内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7 h后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9.74±0.22)分低于对照组的(15.38±0.28)分,Barthel指数(90.39±2.72)分、GCS评分(14.08±0.31)分高于对照组的(82.11±2.81)、(11.3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时机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于患者发病7 h内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麦晓陈纪光梁春华欧海荣覃木秀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神经功能预后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基础病、手术、术后脱水治疗、术后偏瘫及长期卧床、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神经外科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经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存在并发DVT的诸多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任天剑李明昌麦晓黄文辉朱世强王进钢陆永建朱建堃
关键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5、15、20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后5、15、20 d,两组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GCS评分均不断上升;治疗后5、15、20 d,研究组患者GCS评分(4.6±0.5)、(8.7±1.5)、(14.8±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7)、(7.2±1.3)、(12.9±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5、20 d,两组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NIHSS评分均不断降低;治疗后5、15、2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躯体、情感评分及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
麦晓陈纪光梁春华欧海荣文上康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盐酸纳美芬生活质量神经缺损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的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是指外伤后经再次CT扫描或手术证实,颅内出血性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临床上病情逐渐加重,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将大大增加。本文收集本科经治的56例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李明昌任天剑麦晓杨宏
关键词:颅内出血诊治分析病变HEMORRHAGE外伤性脑外伤后
不同体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102例按照体温的不同分组,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体温正常组、低热组病死率分别与中度发热组、高热组比较明显较低,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出现于入院后≤2d组病死率为66.67%,入院后2-3d组病死率为20.59%,入院后≥3d组病死率为0,入院后≤2d组、入院后2-3d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入院后≥3d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正常组、低热组患者NDS、ADL分别较中度发热组、高热组明显改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越高,高热出现时间越早,HICH患者预后越差,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麦晓欧海荣覃木秀李辉
关键词:体温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高渗盐水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差异设置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研究组给予3%高渗盐水,治疗期间持续检测患者颅压并对比治疗后30、60、180、360min颅压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后180、360min、24h血液POP、Na^(+)、BUN水平。结果:治疗后30、60、180min研究组I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VP、MAP、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P、Na^(+)、BUN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高渗盐水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脑水肿,对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麦晓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高渗盐水甘露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