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学猛

作品数:18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第四纪
  • 5篇晚第四纪
  • 5篇滑动速率
  • 4篇青藏高原
  • 3篇东段
  • 3篇青藏高原东南...
  • 3篇南缘
  • 3篇古地震
  • 2篇滇西
  • 2篇断层
  • 2篇造山带
  • 2篇盆地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构造
  • 1篇地震分布
  • 1篇地震构造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特征
  • 1篇地震潜势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8篇黄学猛
  • 10篇杜义
  • 10篇谢富仁
  • 6篇马保起
  • 5篇许志琴
  • 5篇何仲太
  • 4篇李化启
  • 3篇蔡志慧
  • 3篇曹汇
  • 2篇陈希节
  • 2篇张进江
  • 2篇荆振杰
  • 2篇董汉文
  • 1篇舒赛兵
  • 1篇李忠海
  • 1篇王瑞瑞
  • 1篇杜宇本
  • 1篇吴婵
  • 1篇崔效锋
  • 1篇徐晓尹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黄学猛杜义何仲太马保起
文献传递
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被引量:5
2011年
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是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分界地带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该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断错地貌特征明显,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逆冲断裂。利用后差分GPS对阶地与洪积扇断错地貌进行了精细测量,并结合碳十四(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对地貌面年代进行限定,获得该断裂东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错量为5.5~6.3m,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3~0.28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位错量为2.2~4.3m,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0~0.63mm/a;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4~6mm/a。为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相邻活动地块的运动学特征探讨提供了基础资料。
黄学猛杜义何仲太马保起谢富仁
关键词: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玉树巴塘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玉树巴塘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一条主要的分支断裂,沿线发育第四纪巴塘盆地、波洛滩和当涌滩。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构造地貌填图、断层剖面分析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和^14C年代测定,发现该断裂沿线河流阶地、洪积扇断错明显,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距今2.72 k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2.3~3.7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2~0.6 mm/a,该断裂在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起着变形分解作用,吸收了玉树段内约1/3的走滑变形。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甘孜-玉树断裂带内玉树断裂走滑速率偏小的构造现象,并为评价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地震危险性提供基础资料。
黄学猛田坤杜义何仲太雷惊昊马保起谢富仁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被引量:6
2017年
甘孜—玉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同时也是羌塘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重要地质边界.当江断裂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西北段,沿线发育当江荣、当江和哲达等一系列串珠状第四纪断层谷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数据分析,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调查,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年代测定,发现断裂沿线冲沟、河流阶地和洪积扇等断错地貌发育,反映了该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性强烈.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距今约3.04 ka.当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7±3mm·a^(-1).研究结果为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高原东北部的运动学特征探讨提供了基础资料.
吴继文黄学猛谢富仁
关键词:运动学特征青藏高原
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及强震复发间隔被引量:8
2012年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稳定。利用Poisson模型、Lognormal模型、BPT模型三种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未来50a强震发震概率分别是:6.32%、0.08%、0.05%;三种模型分别取权重0.28、0.36、0.36,获得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未来50a特征地震发震概率为1.82%。
杜义张效亮黄学猛杜宇本谢富仁
关键词:滑动速率特征地震复发间隔
太原盆地地震潜势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将太原盆地划分为4个区段,利用近年来在各区段取得的古地震数据,通过实时概率模型,对每个区段分别进行强震潜势的定量评估。得出太原-文水区与太谷区未来50年内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概率分别为7.1%和15%,100年内为13.9%与27.8%,而介休-平遥区与汾阳区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极小。
张井飞谢富仁荆振杰杜义黄学猛
关键词:太原盆地地震潜势地震构造
龙门山构造带的演化历史及构造样式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龙门山演化历史和构造样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基底形成期、扬子地台裂解期、构造反转-褶皱隆升期和推覆滑覆叠加期四个演化阶段,同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变形特点,发育大量的构造样式,如叠瓦冲断带、花状构造、背冲断层、断滑褶皱等,并且具有推覆滑覆多期叠加的特征。该研究有利于推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同时对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环境和青藏高原边缘动力学环境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学猛谢富仁
关键词:样式龙门山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地壳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岩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对传统的岩石薄片进行分析,实用性高,观测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别。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波谱、能谱分析设备,EBSD技术可以对透明和非透明的任何对称性晶体进行取向测量,快速获取晶体显微结构、微区成分与晶体学参数,可以对晶体开展形貌观察、晶体优选方向(CPO)、取向差分析、物相鉴定、应变测量、晶界分析、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晶内变形、温压条件研究。结合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可以获取矿物的三维结构图像。对地壳的主要矿物进行组构分析,结合野外矿物变形特征与试验岩石学研究成果,可以开展地壳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本文介绍岩组学的研究历史,以及EBSD技术在地壳常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假熔岩构造变形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与典型实例,并对EBSD研究结果中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讨论。
黄学猛张进江许志琴
关键词:岩组学构造运动学动力学
乌兰乌拉湖断裂东段古地震研究
2012年
乌兰乌拉湖断裂是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的一条重要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结果表明,该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断错地貌特征明显,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高角度逆冲运动.野外调查表明,乌兰乌拉湖断裂晚更新世末期(距今22ka)以来发生过至少3次断错事件,最新的事件稍晚于距今5.56~6.7ka,约为距今5ka;倒数第二次事件距今14ka至6.7ka,约为距今10.3ka;倒数第三次事件稍早于距今14ka,约为距今15ka.
杜义黄学猛何仲太马保起
关键词:古地震玉树地震
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张性正断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根据一些断错地貌点的大比例尺填图、实地测量及其年代学分析,确定了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了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平稳。
黄学猛杜义舒赛兵谢富仁
关键词:晚第四纪断错地貌滑动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