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一楠

作品数:11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煤层气
  • 5篇地质
  • 4篇盆地
  • 3篇储层
  • 2篇地质条件
  • 2篇地质条件分析
  • 2篇压裂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致密砂岩
  • 2篇致密砂岩气
  • 2篇砂岩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沁水盆地
  • 2篇区块
  • 2篇煤储层
  • 2篇共采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非常规天然气

机构

  • 11篇中联煤层气有...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1篇刘一楠
  • 5篇孟尚志
  • 4篇张文忠
  • 4篇许浩
  • 3篇郭本广
  • 3篇李勇
  • 2篇罗皓菡
  • 2篇汤达祯
  • 2篇侯岩波
  • 2篇申文敏
  • 2篇刘勇
  • 2篇胡秋萍
  • 2篇李勇
  • 1篇喻廷旭
  • 1篇陈跃
  • 1篇王楚峰
  • 1篇莫日和
  • 1篇黄晓明
  • 1篇林亮
  • 1篇赵军

传媒

  • 4篇中国煤层气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沁南潘河区块15号煤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在系统分析制约15号煤开发关键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第一批15号煤12口试验井产气效果未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提出了15号煤煤层气开高效开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影响15号煤层开发的主要地质条件为15号煤层顶底板灰岩稳定发育且局部高含水,同时,局部高含H2S,制约15号煤开发先期开采效果的主要原因为开发工艺技术与地质条件不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L型水平井为主要开发井型,采取开发有利区优选、井型井网优化、批钻项目管理、储层保护、螺杆泵配套地面回注水排采工艺技术等技术策略进行15号煤单采试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取调整后开发策略技术应用效果较好,试验井稳产阶段单井产量最高达到32000m^3/d、平均单井产量10000m^3/d。
刘一楠侯岩波胡秋萍
关键词:地质问题
沁水盆地某区块压裂工艺对煤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以沁水盆地某区块20口地质高潜力井为研究对象,在统计煤储层产气效果的基础上,基于单因素敏感性、皮尔逊相关性、灰色关联法和压后净压力拟合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总液量、套压、前置液量、加砂量、平均排量和平均砂比等施工参数对储层改造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压裂工艺对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可以分为强、弱和差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只包括前置液量、第二等级包括总液量和加砂量,第三等级包括平均砂比和平均排量;裂缝拟合支撑缝长普遍小于设计缝长,并且裂缝拟合支撑高度普遍大幅度高于设计缝高,可以达到1~3倍储层厚度。
侯岩波刘一楠胡秋萍
关键词:煤储层压裂工艺
一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包括:(1)根据排采便利目标确定目标位置设置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轨迹;(2)根据安全性目确定目标位置设置煤层气多分支水...
孟尚志郭本广莫日和赵军王楚峰张文忠刘一楠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被引量:30
2014年
为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变形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结合不同区块构造演化、构造类型、含气量和岩石力学性质,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在三叠纪达最大埋深,在研究区中南部的大地热流有明显上升,较煤变质程度较热流平稳下降的北部高;缓倾斜、单斜、背斜、向斜、推覆构造、逆断层和挤压型层滑等7种有利的阻气构造发育,以缓倾斜和单斜广泛发育且最为有利;受地应力影响,同一井位上下煤层的气体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煤层顶板有泥岩、砂岩和灰岩等,灰岩也具有良好的封存效果。在分析不同顶底板组合和构造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砂通煤""水包气"的构造控气模式,并划分了有利的储气构造位置。
李勇汤达祯许浩孟尚志刘一楠张文忠陈跃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
临兴地区非常规天然气合探共采地质条件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临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河东煤田中部,前期勘探和试井生产显示该区块具有良好的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资源前景。通过对3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具有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配置关系,煤层—页岩—致密砂岩3种储层中天然气连续聚集成藏,受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层位和构造位置上存在差异。提出了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可遵循以下原则:东部浅层进行太原组煤层气、页岩气以及山西组煤层气的合探共采,西部深层集中进行山西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太原组致密砂岩气的合探共采。从而为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郭本广许浩孟尚志张文忠刘一楠罗皓菡李勇申文敏
关键词: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
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
2008年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位于柳林区块内。为了研究该区煤层气...
林亮黄晓明赵玉峰刘一楠刘天授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特征
柳林地区煤层气水平井排采技术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煤层气水平井多采用裸眼完井方式,在煤层中进尺多,增大煤层中渗流面积,更利于煤层气解析,提高产气量。水平井产液量、产气量和煤粉产量都要高于采用常规压裂的直井。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公司)在柳林区块累计投产4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其中3口井最高产气量达到15000m3/d以上,开发效果较好,为国内开发中阶煤质的煤层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传统水平井的排采工艺,然后提出煤粉卡泵和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是煤层气井生产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增加水平井注水工艺和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两个方面解决困难,在柳林区块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工艺技术满足煤层气水平井排采的要求。
刘一楠张贺
关键词:煤层气水平井排采管柱井底流压
临兴地区非常规天然气合探共采地质条件分析被引量:37
2012年
本文通过对三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具有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配置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可遵循以下原则: 东部浅层进行太原组煤层气、页岩气以及山西组煤层气的合探共采,西部深层集中进行山西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太原组致密砂岩气的合探共采。
郭本广许浩孟尚志张文忠刘一楠罗皓菡李勇申文敏
关键词: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
古交矿区太原组煤层气开发地质特征及产能优化被引量:6
2022年
沁水盆地太原组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尚未系统开展。通过解剖沁水盆地西北部古交矿区煤层气钻井、压裂、排采资料和测试数据,揭示太原组煤层厚度、含气量、储层物性等地质条件和见气压力、排采规律等开发特征,结合数值模拟提出了开发井型和井网设计。研究区太原组8号和9号主力煤层分布稳定,累计厚度约5 m,埋深在500~900 m,以低灰和低硫煤为主,生气能力强,含气量约11 m^(3)/t。煤层物性中等,含气饱和度高,临储比高,见气时间早,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影响煤层气开发因素包括构造运动导致地应力集中,工程改造困难;主力煤层见气压力较低,气体解吸困难;开发过程中间歇性排采,裂缝或孔喉堵塞等。基于资源丰度和见气压力对煤层气产气效果进行模拟,当储量丰度达到0.4×10^(8)m^(3)/km^(2),见气压力大于1.8 MPa时开发效果较好,模拟预测20 a累计产气量达到957×10^(4) m^(3)。研究区水平井最佳开发指标为水平段长度700 m, 8段压裂、井距300 m。当定向井与水平井距离在350 m时,布井开发效率最优。在定向井菱形井网中,短轴距离为200 m、长轴距离为300 m,开发效果最佳。综合上述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明确了后续开发有利区和工艺选择,为研究区和类似地区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地质支撑。
刘一楠吴翔李勇徐立富
关键词:沁水盆地井网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特征及其对裂隙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8
2014年
为系统研究柳林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展布及其对裂隙的控制作用,分析不同埋深煤层与地应力的关系,采用水力致裂法获取了地应力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分析了露头节理、煤层割理与现今地应力方向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柳林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σmax为7.33~30.83 MPa,平均19.4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min为6.50~24.00 MPa,平均13.12 MPa,主应力随埋深增大而线性增高。在埋深400~700 m,垂直应力σv≈σmax≈σmin,地层呈现准静水压力场特点;在700~850 m,σmax〉σv〉σmin,为大地动力场型,水平方向主应力占主导地位;在850~1 100 m,σv〉σmax〉σmin,为大地静力场型,仍未进入明显压缩带。水力压裂地应力检测表明现今主应力方向与煤层裂隙方向相近,以NNE向为主,地应力方向在割理形成后未发生明显改变。
李勇李勇汤达祯许浩孟尚志刘一楠刘勇
关键词:煤储层地应力水力压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