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华
- 作品数:58 被引量:45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传统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被引量:20
- 2006年
-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 刘泽华
- 关键词:中国传统学术组合结构政治思维互动研究阴阳思想史研究
- 分层研究社会形态兼论王权支配社会被引量:24
- 2000年
- 刘泽华
- 关键词:社会形态历史发展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
- 全文增补中
- 先秦时期的党、党禁与君主集权被引量:5
- 2003年
- 先秦时期的党曾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具有合理性的观念。但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臣下结党的合理性被取消,与之相应,无党论和禁党论成为主流意识。无党论和禁党论极大地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发展,是君主专制的命题。
- 刘泽华
- 关键词:先秦党争君主专制
- 论臣民的罪感意识被引量:5
- 2004年
- 在基督教文化中 ,人有原罪意识。这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反 ,我们的文化主流是高扬人的价值。但进到社会领域 ,情况就发生了天上地下的差别。在有关社会关系的主流文化与观念中 ,只有帝王是“天子”、是最尊贵的。在君主面前 ,一般而言 ,臣民都是天生的孽种、是君主的负债者、是谬误的载体、是有罪的。在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一种“原罪”意识。几千年来形成的臣民罪感意识 ,几乎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本性。
- 刘泽华
- 关键词:专制体制忠孝思想
- 答客问:漫说我的学术经历和理念被引量:9
- 2004年
- 刘泽华
- 关键词:史学家治学精神马克思主义
- 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下)被引量:23
- 2003年
- 中国古代的公、私观念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期,“公”、“私”概念由人称指谓向社会形态拓展。“公”的价值意义与其所表达的社会公共事物和公共关系相联系,把国家、君主、社会与个人贯通为一体。此期又是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的时代,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改组。然而,先哲们却把“私”视为万恶之源,进行了猛烈抨击。“立公灭私”成为主流意识,取消了“私”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形成了君主、国家与民间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尖锐对立,使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公”、“私”悖论。“立公灭私”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共理性的高度概括和总体特征,它与君主制度互为表里,为专制制度整合社会资源、控制分配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泽华
- 关键词:先秦社会整合
- 关于历史是非认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 2016年
- 历史学是一种认识学,一方面求"映像",另一方面认识者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掺入;历史本身不会变化,但它又是活的,它的影响像血液流动一样,或多或少流传于后世,并与新的因素形成再组合;对历史进行认识的人也在流动和变化。因此历史认识中的"是非"也在不断地更化,所以"是非"观基本上是个体性的。由于个性包含着某些共性,或多或少被另外一些人采纳,由此也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历史"是非"靠真实的、全面的史料支撑,任何行政权力的判定也必须靠此来检验。
- 刘泽华
- 关键词:历史规律丛林法则
- 论乐的等级思想及其社会功能被引量:11
- 2004年
- 针对乐的思想主旨是“和”的观点,本文认为:乐的思想是“中和”。中国古代的乐没有独立的地位,它要受到礼的制约,其中蕴涵着明显的等级观念。礼乐相需为用,在各种礼仪中,用乐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表现出乐的等级性。乐与礼结合在一起,对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具有重要作用。
- 刘泽华文丰
- 关键词:社会整合社会功能
- 传统思维方式与行为轨迹被引量:1
- 2001年
- 刘泽华
- 关键词:哲理
- 我从“文革”桎梏中向外蠕动的三篇文章--研讨历史的思想自述之一被引量:3
- 2012年
- 作者20世纪70年代末的三篇文章,在以解放思想为旗帜的年代,起到了引领学术开风气的作用。《打碎枷锁解放史学》一文,为清算所谓的"史学革命"尽了力量;《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一文,对当时最为敏感的阶级斗争理论绝对化问题提出质疑,可以看做是作者从教条主义束缚中向外蠕动出来的标志;《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文的作用在于:一是把秦始皇还给了历史,使其成为自由认识的对象,突破了领袖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二是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对重新认识和评价最高政治权威产生了影响。
- 刘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