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溪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语言
  • 2篇语言观
  • 2篇哲学
  • 2篇庞蒂
  • 2篇梅洛-庞蒂
  • 1篇道家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言语
  • 1篇异化
  • 1篇政治哲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人性论
  • 1篇萨特
  • 1篇萨特自由观
  • 1篇身体
  • 1篇身体性
  • 1篇视域融合
  • 1篇仁政
  • 1篇庄子
  • 1篇自由观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溪
  • 1篇万晓飞
  • 1篇张乐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沧州师范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7篇2014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谈孟子以“仁政”为宗旨的政治哲学
2014年
孟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以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探讨人性论最终目的是在他所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孟子人性论是一种每个人都具备成圣可能性的"性可善论"。从这种人性论出发,孟子提出了"仁政"的理想蓝图,这一蓝图则是以区别于"霸道"的"王道"为价值原则和以精英统治下的民众的有限参与为组织原则的。孟子的政治哲学有利于纠正西方政治哲学偏重工具理性和以天赋人权为出发点的一人一票制所带来的问题。
刘溪
关键词:人性论政治哲学仁政
阿尔都塞的“理论实践”思想及其特点
2014年
阿尔都塞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活动都属于"实践",实践因此被划分为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和理论实践。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只能产生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主体主义和一元决定的,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属于意识形态,而理论实践则是与意识形态决裂而产生科学的过程,它完全以自身为标准,完全在思维中进行,这个过程是与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决裂的过程,所产生的是无主体的、以多元决定为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为了保卫马克思,引入了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从而彻底颠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刘溪
关键词:阿尔都塞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和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
2014年
"视域融合"不是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解释文本,只有读者沉浸于文本所开启的境域中,达到与文本不分彼此的状态才能实现"视域融合"。所以,在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过程中,训诂、考据以解读文本原意是实现视域融合的先决条件。伽达默尔鼓励文本解释的多元性和创造性,但如果将"视域融合"误解为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改造文本的活动,就会将一切随意解释经典的行为看作正当的,这必然严重危害中国哲学的发展。"视域融合"本身的局限是没有考虑视域融合的结果与文本原意之间的差异问题。如果将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当做经典的原意,将损害现代学术的严肃性和求真精神。
刘溪
关键词:伽达默尔视域融合中国哲学
二维视角下卢卡奇的“物化”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比较
2010年
任何哲学著作都是理论思辨的价值维度和客观分析的科学维度两者的辩证统一。如果孤立、静态地来考察,《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具有相似的理论纬度。但若全面、动态地来考察,二者分别映射出极为不同的理论维度转换路径:前者是一种从科学维度回退到思辨维度的否定性早期思想,后者则是一种客观分析的科学维度逐渐凸显的过渡性早期思想。因此,只有将某一种思想、某一部著作放在作者的思想发展史上,放在整个哲学史、思想史中来考察,才能凸显其真正的地位。
刘溪万晓飞
关键词:卢卡奇阶级意识
浅谈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和先秦道家语言观的相似与不同被引量:1
2014年
很多人认为,海德格尔执着于用语言显示存在,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摈弃语言才能把握"道"本身,其实,这是武断的结论。海德格尔和老庄都试图超越主客二分,他们都反对用主体性的语言来把握"道"和"存在",推崇自然流露出的"无心之言"。此外,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语言观也有很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命题使得"存在"这个终极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本性。而在老子、庄子看来,某种语言是否能够开启道境,不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而取决于言说者是否去除了"成心"。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语言观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西方,"存在"必须通过语言呈现,但由于西方的日常语言本身预设了主客二元对立,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借助于类似于汉语类比思维的"诗言"来彰显"存在"。
刘溪
关键词:老子庄子道家语言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及其局限被引量:1
2014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探讨了分工理论,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建立在对社会分工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将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然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主要是由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张乐刘溪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
试析梅洛-庞蒂对萨特自由观的批评被引量:1
2014年
梅洛一庞蒂在《知觉现象学》最后一章“自由”当中,通过批判萨特的自由观,彰显了他的“处境(situation)中的自由”思想。梅洛一庞蒂对萨特的批评引起波伏娃的反驳,她指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不乏对人为性和处境的论述,而梅洛一庞蒂在批评萨特时并没有提到这一点。由此看来,梅洛一庞蒂对萨特的批评是有失公允的。但是,当我们将问题追溯到本体论和时间性的领域时,却发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刘溪
关键词:自由观梅洛-庞蒂萨特《知觉现象学》《存在与虚无》波伏娃
“能表达的言语”、“被表达的言语”与身体——早期梅洛·庞蒂的身体性语言观浅析
2014年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能表达的言语"与"被表达的言语"做了区分,这种区分体现了言语和语言的身体性,也揭示了言语表达的特殊性,即可以沉积为独立的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的区分虽然没有克服主体和客体的两分法,但却触及到了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的问题,一是"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相互依赖和转化,二是"被表达的言语"同样被赋予身体性。
刘溪
关键词:梅洛-庞蒂身体言语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