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军
- 作品数:129 被引量:5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2
- 2006年
-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材料:选用清洁级出生3周SD幼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两组大鼠均建立L4,5神经根高位离断动物模型,并将近侧神经残端与硅胶管吻接。根据分组,胶管内分别注入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60mg/L)或生理盐水各20μL,凡士林封固硅胶管两端。②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营养因子组神经新生轴突沿硅胶管生长,长度达1cm;对照组新生轴突较细少,长度约0.8cm。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营养因子组背根节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神经元丢失不明显,存活率是91.8%,对照组背根节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元大量丢失,存活率是58.6%,营养因子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高33.2%(P<0.01)。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背根节神经元的直径和面积显著低于营养因子组和正常侧犤(21.8±1.4)μm,(373.1±50.9)μm2比(24.8±1.1)μm,(482.8±42.2)μm2和(24.5±1.3)μm,(471.5±51.4)μm2,P<0.01犦,而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直径和面积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
- 刘黎军朱家恺王大平肖建德杨雷
- 关键词:许旺细胞神经元神经节
- 骶髂骨间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骶髂骨间韧带的形态及其在骶髂关节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成年甲醛固定湿润骨盆标本30具,剔除骨盆内容物后,其中6具作大体解剖,显露并取出骶髂骨间韧带,探查骶髂骨间韧带的起点、止点,分布范围及大小。然后剩余的24具作力学分析,将各骨盆的耻骨联合切断,随机取每个骨盆的左侧半骨盆或右侧半骨盆作对照侧,另一侧则做实验侧,从背侧经骶髂后韧带的间隙将骶髂骨间韧带从中间切断制成损伤模型,将骨盆置于生物力学测试仪上,固定骶骨后,分成四组,对实验侧和对照侧的骶髂关节进行内旋、外旋、由前至后及由下至上的应力测试。测试时应力逐渐加大,每次的增加值为10 N,将骶髂关节在脱位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单位N)进行记录。各组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推断骶髂关节骨间韧带对骶髂关节稳定所起的作用。结果骶髂骨间韧带的起点为骶骨粗隆,止点为髂骨粗隆,韧带为不规则形状,大致呈三角柱形。力学分析中,实验侧的骶髂关节能承受的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及内旋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侧的骶髂关节能承受的外旋压力稍低于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骨间韧带分布在髂骨粗隆与骶骨粗隆之间,大致呈三角柱形,其可有效限制骶髂关节在前后、垂直及内旋方向的移位,对维持骶髂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 杨金星刘黎军陈宏贤黄俊锋赵丽红李敏梅妍
- 关键词:骶髂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 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 刘建全刘黎军王大平黄俊锋尤微
- 人参皂甙Rb1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 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再生和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细胞,不仅为神经修复提供支撑,尚可诱导神经纤维生长的方向。应用中药治疗周围神经的损伤在临床上确有积极的疗效。本研究就人参皂甙Rb1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作用进行了实验,以便了...
- 刘黎军杨雷关瑞云肖建德
- 关键词:雪旺细胞周围神经再生神经修复中药治疗人参皂甙RB1
- 文献传递
- 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PLCL/Col复合3D多孔支架及其表征
- 目的 解决合成材料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均一复合问题,以使3D打印支架同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拓宽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处理材料的范围及应用。
- 刘威何勇刘黎军熊建义王大平
- 关键词:3D打印软骨再生
- 体外构建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植骨材料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骨为临床治疗骨缺损带来美好的前景。目的:观察经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植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情况。方法:用Ad-BMP-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情况。将转染48h的细胞均匀接种到纳米羟基磷灰石植骨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状况,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消化收集黏附植骨材料上第3,5,7天的细胞,蛋白印迹检测黏附材料上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高表达;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孔隙周围及孔隙内黏附生长良好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复合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有较高表达。结果表明经Ad-BMP-2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细胞在材料上能稳定长效地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
- 黄俊锋王大平何春耒杨欣建刘黎军陈宏贤彭亮权
- 关键词:骨形态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骨折按AO分型:A 1.2型2例,A 1.3型5例,A 2.3型8例,A 2.2型11例,均利用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5(30~45)min,术中出血平均50.5(30~100)ml,放射投照时间为20.2(15~25)s。1例患者术后第7 d因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栓塞死亡。余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3~14)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23例(92%),良2例(8%),优良率达100%。结论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 胡波王大平杨欣建刘黎军陈宏贤
-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 胫骨骨髓炎病灶彻底清除后使用与不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胫骨骨髓炎病灶彻底清除后使用与不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完整随访的68例感染病灶彻底清除的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均为局部Cierny-MaderⅣ型。其中彻底清创后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死腔的患者(骨水泥组)32例,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患者(非骨水泥组)36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术后使用骨搬运技术填充感染骨段截除后的骨缺损。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aley的评分系统评定的骨骼和肢体的功能评分、外固定指数(EFI)、感染复发率、总住院费用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随访时间分别为(71.2±8.9)、(71.6±9.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aley的评分系统疗效: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骨骼评分优良率均为100%(32/32、36/36),肢体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8%(30/32)、94.4%(34/36),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EFI分别为(49.0±10.5)、(49.5±11.4)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感染复发率分别为3.12%(1/32)、2.78%(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总住院费用分别为(70944.1±1135.5)、(55205.2±897.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存在后遗症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局部的Cierny-MaderⅣ型的胫骨骨髓炎患者,若手术彻底清楚感染病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死腔并非必要。
- 韩云杨金星张梦春喻婉莹刘黎军黄俊锋
- 关键词:胫骨骨髓炎截骨术骨水泥
- 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骨折复位器
- <正>骨折后,两骨折断端的移位常表现为重叠、上下、左右移位及旋转、倾斜移位。拟介绍的骨折复位器是根据骨折移位的特点,遵从骨折复位损伤最小化及可对复位过程进行精细调节的原则设计的。
- 杨金星王大平刘黎军熊建义陆伟
- 文献传递
-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VEGF mRNA和bFGF mRNA表达及意义(英文)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VEGFmRNA ,bFGF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骨肿瘤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15例骨软骨瘤仅 1例VEGFmRNA ,bFGFmRNA共同阳性 ,4 5例骨恶性肿瘤VEGFmRNA阳性 2 5例 (5 5 .6 % )和bFGFmRNA阳性 2 8例 (6 2 .2 % ) ,骨恶性肿瘤两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 (P <0 .0 0 5 )。组织学分级I级和无原发灶外转移骨恶性肿瘤VEGFmRNA ,bFGF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原发灶外转移病例。骨恶性肿瘤中VEGFmRNA表达与bFGFmRNA表达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可能与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发生有密切关系 ,两者均为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
- 王大平江捍平肖建德李贺君刘建全熊建义刘黎军张洪
- 关键词:骨软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