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孙洁
-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碲化镉量子点/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纳米微球的原位聚合与光学性质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原位种子聚合构筑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复合纳米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光学吸收性质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的CdTe/PEDOT-PSS复合物具有规则的球状结构,其吸收光谱是两个单独组分的吸收光谱的加和,发射光谱中550nm左右的峰是电荷转移的结果,显示了CdTe/PEDOT-PSS复合微球作为光电器件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 叶孙洁沈宸陆云
- 关键词:复合微球光学性质
- 碲化镉量子点/聚吡咯纳米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 <正>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功能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结合了导电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三方面的优越性,既能体现导体、半导体的双重特性,还能表现出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耦合后还可能因为协同作用...
- 叶孙洁陆云
- 文献传递
- 二茂铁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型高温高分子磁性材料及其制法
- 一种高温高分子磁性材料,它是二茂铁基聚合物,在二茂铁基聚合物的分子链上的配位基与稀土金属原子配位形成三维配位结构的、在室温下具有稳定磁性能的二茂铁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型高温高分子磁性材料。本发明的高温高分子磁性材料分子设计构...
- 陆云叶孙洁方利林展如薛奇胡汉杰
- 文献传递
- SiO2@PPy纳米复合微粒的紫外吸收性质研究
- 近年米,以高分子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复合粒子引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其中,由无机微粒内核和包覆在其表面的导电聚台物组成的复合微粒因其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而备受关注。在这一领域中,作为内核材料的单分散性 SiO因其制备简单易...
- 叶孙洁戴庭阳陆云
- 文献传递
- 碲化镉量子点/聚吡咯纳米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原位种子聚合构筑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聚吡咯(PPy)纳米复合物。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CdTe量子点结晶良好。复合物中两组分间能级耦合相互作用使量子点表面陷阱态钝化,从而导致对应CdTe量子点带间跃迁的410nm发光峰的出现,显示了复合物作为光电器件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 叶孙洁陆云
- 关键词:聚吡咯纳米复合物发光性质
- 银/聚吡咯核壳纳米复合微粒的光学增强现象及其具pH值响应的发光特性
- <正>本文研究了Ag/PPy核壳纳米复合微粒的SERS与SEIRA现象及其起因,考察了颗粒中银核/聚吡咯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以及复合微粒中的电荷转移过程,揭示了Ag/PPy核壳纳米复合微粒作为光电器件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增强振动...
- 叶孙洁陈姝君方利陆云
- 关键词:电荷转移PH传感器
- 文献传递
- Ag@PPy纳米复合微粒的光谱表面增强行为及其起因
- 本文研究了Ag@PPy纳米复合微粒中的SERS与SEIRA现象,考察了微粒中银核与聚吡咯壳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Ag@PPy纳米复合微粒拉曼红外谱图中-C-H伸缩振动峰被加强的现象起因进行了详细讨论,发现Ag@PPy纳米复...
- 叶孙洁方利陆云
- SiO_2@PPy纳米复合微粒的紫外吸收性质研究
- 2008年
- 通过相关实验和米氏理论计算研究了SiO2@PPy纳米复合微粒的紫外吸收光谱,讨论了二氧化硅核的尺寸、聚吡咯壳的厚度以及氧化程度等因素对纳米复合微粒紫外吸收性质的影响。
- 叶孙洁戴庭阳陆云
- 关键词:散射
- 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稀土配位高分子的构筑与性质研究
- 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它结合了导电聚合物的光、电、磁功能和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并可能由于协同作用、互补作用而体现出未知的新性质,所以,一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崭露头角,就引起了科研工...
- 叶孙洁
-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光电性质
- 文献传递
- 二茂铁基稀土配合物型高分子磁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2007年
- 以二茂铁为原料,合成含配位基团取代基的二茂铁基高分子,采用镧系不同的稀土盐与茂环上的配位基团进行配位,生成二茂铁基稀土配合物型高分子磁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吸收光谱(FT-IR)、拉曼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稀土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链中的含孤对电子的氧原子及共轭苯环存在配位作用。而稀土原子通常具有6~12的各种配位数,配位数大小首先决定于几何因素,其次也和成键能力直接相关,其最稳定配位数一般为8。由光谱结果分析推测所合成的高分子磁体具有独特的三维配位结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纯的金属配位剂具有抗磁性或顺磁性,与二茂铁基高分子进行配位后,产物的磁性能有较大差别。配位金属为La,Ce,Sm的高分子磁体(PM)呈铁磁性,其居里温度接近或大于400K。其中La—PM饱和磁化强度达到0.20A·m^2/kg,矫顽力为4.71 kA/m,剩磁0.04 A·m^2/kg;Ce—PM饱和磁化强度达到0.45 A·m^2/kg,矫顽力为5.779kA/m,剩磁0.04 A·m^2/kg;Sm—PM饱和磁化强度达到0.38 A·m^2/kg,矫顽力为7.2 kA/m,剩磁0.004 A·m^2/kg。而Ho—PM和Er—PM则呈顺磁性。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分子中的茂环、羰基、-NH-及苯环形成共轭体系,自由电子在其中流动并保持自旋不变,稀土金属原子未成对电子通过s-d或d-f相互作用使它们的自旋平行于自由电子的自旋,因而产生铁磁性。稀土金属配位后可形成片层结构,层与层之间发生范围较大的金属原子未成对电子、共轭体系中自由电子电子自旋耦合作用。当稀土原子半径较大时,配位作用稍弱,电子自旋平行排列,产生铁磁性。这种耦合作用随稀土金属原子半径减小、配位作用增强而升高,因此二茂铁基稀土配合物型高分子磁体的铁磁性随稀土金属原子半径减小而增强。当原子半径减小到某一范围
- 叶孙洁方利陆云林展如
-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铁磁性顺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