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陵
- 作品数:136 被引量:31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张栻“实”学浅论
- 1992年
- 向世陵
- 关键词:张栻理学家南宋理学
- 胡宏性本体论的意义及其本体论与生成论的关系被引量:4
- 1993年
- 胡宏哲学的性本体论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章论及,但学者们在分析胡宏的性本体论时,对其实践意义和理论特点的概括似乎总有未尽之处,同时又均不谈胡宏哲学的宇宙生成论。也有以为胡宏的性本体论正是不涉及宇宙生成论,才表现出地区别于程朱派理学家的纯粹性质。
- 向世陵
- 关键词:本体论太极宇宙生成论圣人理学家
- 卦变问题略谈——以程颐解说为中心
- 2022年
- 卦变问题自《彖传》发端,汉以后推演成说,并成为汉易的一个代表性理论。随后的经典注疏,对汉易以卦爻上下升降为特色的卦变说有所发展,其中不乏新解。程颐不认同汉易的卦变,而是承接王弼阐发义理的思路,提出了一切变化源于乾坤的卦变说,突出了“天下无不二”的对待原则的普遍意义。朱熹从重卦方式入手批评程颐的卦变说,但朱熹的辩驳与程颐卦变不在同一轨道上。后来顾炎武总结卦变,认为程颐之说较为妥帖。
- 向世陵
- 关键词:汉易乾坤
- 儒家博爱观念的起源及其蕴含被引量:9
- 2014年
-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 向世陵辛晓霞
- 关键词:互惠
- '函三为一'与三数的法则
- uot;易有太极"之后,宇宙如何生成,既有内容、也有形式的问题,而这便与"三"数结下了不解之缘.太极"函三为一""是学者对于太极本原内涵的一种猜测,它包括阴阳非...
- 向世陵
- 关键词:《周易》传统文化
- 战争与和平:从《春秋》经传看儒家的正义
- 2019年
- 和平与战争相对而言,儒家向来肯定正义的战争,谴责通过战争去图谋私利、抢夺地盘。"春秋无义战"但又有"彼善于此"。和平的到来,需要仁德和国家实力的综合作用。"春秋之道"有常有变,判定战争与和平是否正义,有维护君臣大义、夷夏之辨和义利之辨等多个标准。理学家强调动机而贬斥苟且换来的和平,讲和会盟不能是屈辱投降,主张通过正义战争维护君臣大义和"中国"的礼义。有国有家者一定要站稳正义不谋利的立场,从根本上杜绝亡国败家惨祸的发生。热爱和平并不意味就否定战争,正义的原则在这里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 向世陵
- 关键词:战争春秋正义
- 杨东明心学的“广仁”说与同善呼唤
- 2019年
- 杨东明从阳明学理气合一的观点出发阐释他的生生之仁,主张亲民爱物,以生名仁,生生之仁从'里面'生发出来。推此心于天下,父天母地,民胞物与,通天地万物为一体。万物一体既植根于天道的生机畅达,也依赖于人世的养心劝善,更立足于性命主体的存仁存生和赞天地化育的积极参与。'广仁'落实于救民众所急的生存关怀和'以遂吾大同之愿'的博爱实践。人能全仁,则生机所畅,泽及后裔,行善会带来更大的福报。杨东明倡导'同善'不回避利益的计度和报偿,但重点在宣扬克私为公,力求避免人世间的冷漠。从一体流行之气到内在生发之仁再到出以公心的善举,合力推动着他的同善呼唤。
- 向世陵
- 关键词:理气生生
- 论朱熹的“心之本体”与未发已发说被引量:7
- 2012年
- 以知觉论心是考量"心之本体"问题的发端,但重点在心本体发用的正与不正。"心统性情"的意义,在于全面解释从体到用、从本然到端绪的心性情的整体。心体的"自明"将映照得真与成就其善融为一体。从未发到已发,修养的水准最终影响着心本体的存在价值。善心的圆满,是伴随性理的发用而走向"满腔子"的恻隐之情的。
- 向世陵
- 关键词:知觉心统性情
- 王阳明仁说的博爱理念
- 2016年
- 由《礼记·礼运》而来的一家一人观念,在宋明时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气性之和合导出了博爱的"大家"说,而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成为王阳明仁说的中心课题。"心体之同然"与"一体之仁"相结合,并随着良知的发用而呈现。博爱是有边际的,爱善是博爱的内容限定。生物之心意义上的天下一心,可以辅助发明心本论哲学的以心为本和社会人伦意义上的同心同爱。"致良知"为博爱的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心理动因,而且直接担负起了践行博爱的道德责任。生民的困苦通过"一体之仁"的心理架构而转移到"我"的身上,不忍人之心已转换成义不容辞的救济职责。博爱的施行并不拒绝回报,互惠是施行博爱的理想结果。
- 向世陵
- 仁"的层次与蕴含--张岱年先生释孔子之"仁
- "仁"作为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原则,其涵义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张先生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孔子提出的关于"仁"的界说,并以此为据划分出了孔子论"仁"的较深层次和较浅层次,讨论了"仁"最主要的涵义或核心涵义...
- 向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