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伟新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胆囊
  • 4篇手术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胆漏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胆漏
  • 2篇贫血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结石
  • 2篇老年
  • 2篇红细胞生成
  • 2篇红细胞生成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腔镜胆囊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吴伟新
  • 4篇沈卫星
  • 2篇周立新
  • 2篇俞伟君
  • 2篇陆欢华
  • 2篇崔恒官
  • 2篇李明
  • 1篇童赛雄
  • 1篇陈伟新
  • 1篇李旭
  • 1篇龚解其
  • 1篇刘小琴
  • 1篇章平
  • 1篇庄一心
  • 1篇王晓梅
  • 1篇刘维会
  • 1篇秦双征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癌围手术期贫血的干预处理
2006年
周立新吴伟新李明俞伟君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贫血重组红细胞生成素自体输血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47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479例PL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良性PLG患者442例(92.3%),恶性PLG患者37例(7.7%)。良性PLG患者中年龄≥50岁者64例(14.5%)、有临床症状者327例(74.0%)、单发息肉者103例(23.3%)、息肉直径≥10 mm者27例(6.8%)、B超发现有明显血流者30例(6.8%);与恶性PLG患者[35例(94.6%)、36例(97.3%)、33例(89.2%)、32例(86.5%)、31(8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LG的手术指征为有临床症状、合并胆囊结石、年龄超过50岁且息肉单发、直径≥10 mm、基底较宽、B超发现有明显血流、随访中有增大趋势。
陈伟新庄一心吴伟新沈卫星
关键词:胆囊息肉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开腹置管腹腔引流;5例置鼻胆管引流,并继续原腹腔引流,其中1例因腹腔引流管滑脱而剖腹冲洗后重置腹腔引流管;3例置鼻胆管引流,同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1例开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全部患者于2~5周内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应早期充分引流,一旦怀疑胆漏应尽早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但关键在于预防胆漏。
吴伟新沈卫星崔恒官章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46例患者行剖腹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伴胆总管扩张者加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8例患者行胆囊造瘘术。按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把患者分为两组,即≤48h组和>48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54例患者中,49例痊愈,5例病死。≤48h组胆囊化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48h组。结论:老年AAC的明确诊断很重要。一旦确诊,则应尽早手术,并视患者临床情况及病变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吴伟新童赛雄沈卫星崔恒官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间
不同术式对Ⅳ期胆囊癌生存状况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不同外科手术对于Ⅳ期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2例Ⅳ期胆囊癌患者资料,其中38例接受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为A组,27例接受胆囊全切术的患者为B组,31例接受姑息切除术的患者为C组,46例接受胆道内外引流术的患者为D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术后随访,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各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Ⅳa期胆囊癌患者,A组患者生存状况更优,其1年生存率为63.2%、2年生存率为34.2%、3年生存率为10.5%,中位生存时间为(18.7±2.9)个月。A组1年生存率与B组差异不大,但2、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较B组更长。A、B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C、D组;且中位生存时间也较高,A、B组与C、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36)。对于Ⅳb期患者,4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较其他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长。A组1年生存率21.1%、2年生存率10.5%、3年生存率2.6%,中位生存时间(11.3±3.4)个月。4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36)。结论对于Ⅳa期胆囊癌患者扩大根治术以及胆囊全切术比其他手术方式效果更优,尤其是扩大根治术能够更好的提高Ⅳa期患者生存状况。对于Ⅳb期胆囊癌患者采用扩大根治术则可以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因此临床上对于Ⅳ期胆囊癌患者可以采用扩大根治术为主要外科治疗方式。
陆欢华吴伟新
关键词:胆囊肿瘤胆囊切除术存活率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治疗及护理被引量:3
2009年
刘小琴王晓梅刘维会秦双征陈利维吴伟新
关键词: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护理术后并发并发症
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83例70岁以上的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中,接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53例(传统组),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微创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微创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总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用于老年患者时有其局限性,有时开腹手术对患者更为有利,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龚解其陆欢华李旭沈卫星吴伟新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老年患者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纠正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疗效,以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方法:2002-01-01-2004-12-31期间11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术前出现贫血(Hb<110 g/L,Hct<0.3,下同)的46例(40.4%)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在手术前后分别给予rhEPO1×104U,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6次,同时口服琥珀酸亚铁;对照组除按常规输异体血外,未作其他处理。结果:对照组中有21例在围手术期作了输血治疗,平均输异体血1 150 mL;研究组12例输入异体血,平均输血600 mL。研究组无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同时研究显示,研究组手术当日Hb<90 g/L和Hct<0.3的病例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应用rhEPO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并使患者较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周立新吴伟新李明俞伟君
关键词:胃肿瘤贫血手术期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