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丙荣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坏死因子
  • 5篇死因
  • 5篇坏死
  • 3篇突变
  • 3篇抗肿瘤
  • 2篇多糖
  • 2篇衍生物
  • 2篇脂多糖
  • 2篇体外
  • 2篇肿瘤药
  • 2篇肿瘤作用
  • 2篇抗肿瘤药
  • 2篇抗肿瘤作用
  • 2篇克隆
  • 2篇氨基酸
  • 2篇氨基酸序列
  • 2篇氨基酸序列分...
  • 1篇点突变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医学部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周丙荣
  • 10篇焦炳华
  • 7篇王梁华
  • 6篇娄永华
  • 4篇朱玉平
  • 3篇缪为民
  • 3篇余伟明
  • 2篇周凯
  • 2篇陈建鹤
  • 1篇赵虎
  • 1篇马晓鹏
  • 1篇夏阳
  • 1篇王立明
  • 1篇余伟民
  • 1篇郭伟
  • 1篇周炜
  • 1篇陈志辉
  • 1篇许伟群

传媒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癌症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突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rh-TNFαD3a)突变区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5'端含rh-TNFαD3a突变区的半分子。用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对该半分子进行大肠杆菌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法纯化,用Ⅹa因子酶切,去除载体多肽,然后进行N末端20个氨基酸顺序分析。结果和结论:氨基酸序列符合预想突变序列,即发生下列氨基酸替换:80位Ile→Ser,90位Lys→His,92位Asn→Val。
缪为民陈建鹤王梁华周丙荣娄永华焦炳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突变氨基酸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突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1997年
我们根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应用巨引物法对位于TNFα分子中部的8个核苷酸同时进行突变,在理论上造成第80、90、92位氨基酸的替换,因此命名为rh-TNFαD3a(中国专利:95113311.X)。实验表明,rh-TNFαD3a的抑瘤活性不变,但其毒性只及原型TNF的1/10。本实验的目的是从氨基酸水平上对rh-TNFαD3a的突变进行验证。 由于目前的氨基酸测序通常是做蛋白质的N端20~40个左右的氨基酸。
缪为民陈建鹤王梁华周丙荣娄永华焦炳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微生物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被引量:7
1996年
研究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recombinanttumornecrosisfactoralphaderivative3a,rh-TNFαD3a)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直接杀伤作用。结果表明,rh-TNFαD3a在极低浓度下即能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发挥明显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其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系),Ehrlich(小鼠腹水癌细胞),Lewis(小鼠肺癌细胞),SMMC7721(人肝细胞癌),S180(小鼠肉瘤细胞),K562(人红白血病细胞)和U937(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6.33,8.04,16.42,38.21,43.21,96.21和276.31pg/ml。
焦炳华周丙荣朱玉平周凯王梁华娄永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毒肿瘤细胞
中国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克隆中国人肥胖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从中国人脂肪组织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Obesegene),进行核苷酸顺序分析,并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克隆了中国人肥胖基因,其cDNA顺序与已报道的白种人的序列完全一致,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本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基因在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探讨肥胖基因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周炜缪为民周丙荣王立明陈志辉焦炳华
关键词:肥胖基因分子克隆肥胖症大肠杆菌
肿瘤坏死因子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在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抗肿瘤效果是剂量依赖的。我们研究发现,移植了S_(180)肉瘤的小鼠从尾静脉输入0.15μg天然的兔TNF即可致使移植瘤明显出血坏死,肿瘤生长抑制,动物存活时间延长,但未见完全治愈。0.3μg兔TNF可使多数动物完全治愈。这种治疗效果与出血坏死程度基本平行。细菌脂多糖(Lipopoly saccharid.LPS)在大于5μg时也能引起肿瘤明显出血坏死,但静脉输入1μgLPS不足以引起肿瘤的出血坏死。这个剂量的LPS与0.15μg TNF合用后协同增强了抗肿瘤作用,部分动物完全治愈。将用LPS和/或TNF完全治愈的小鼠睥细胞(免疫睥细胞)在S_(180)移植同时静脉输入到小鼠体内,结果有6/14的小鼠未长出肿瘤,而输注同样数量正常鼠脾细胞的动物中仅有1/14的小鼠未长出肿瘤,与接种失败率相当。输入免疫脾细胞后,其余长出的肿瘤在前10天生长缓慢,但10天后又恢复到对照水平,这些结果提示TNF的抗肿瘤作用还依赖于内体免疫机能的状态。
余伟明焦丙华周丙荣丁锡竞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和细菌脂多糖对荷瘤小鼠的联合毒性作用被引量:5
1990年
TNF和LPS对机体都具有毒性,尤其对荷瘤宿主毒性更强。在S_(180)肉瘤接种后第10 d动物静脉输注5μg TNF或25 μg LPS并未致使荷瘤小鼠死亡,但5μg LPS和0.5 μg TNF联合运用导致了80%荷瘤小鼠死亡。这种联合毒性对LPS剂量有较严格依赖性,当LPS减少到1 μg后,联合致死率锐减到14%。而TNF减少到0.1 μg后,动物死亡率仍高达50%。提示TNF在协同致死毒性中起到致敏机体,增加宿主对LPS毒性敏感性的作用。消炎痛处理可以部分阻断这种联合致死作用,说明这种联合致死毒性是部分通过前列腺素介导的。
余伟明焦炳华周丙荣丁锡竟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细菌脂多糖
抗癌新药-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焦炳华夏阳王梁华娄永华周丙荣朱玉平马晓鹏郭伟
本品是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对野生型(原型)肿瘤坏死因子定点突变而获得的一个高效、低毒的衍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发明专利:95331133.X)。该项目分别被列为“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85-...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抗癌药物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研究的综合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将采用点突变技术获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3a(rh- TNFα- D3a)研究开发为临床新药。方法 :与野生型 TNFα比较 ,采用动物体内抑瘤试验测定其 ED50 ;急性毒性试验测定 L D50 ;长期毒性试验测定安全剂量并观察毒性反应发生的程度 ; 期临床试验观察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 ; - 期临床试验观察其对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rh- TNFα-D3a体内抑瘤的 ED50 为其野生型的 2 / 3;L D50 为野生型的 11倍 ;恒河猴长期毒性的安全剂量为日本同类产品 PT0 5 0的 6 4倍 ; 期临床试验表明 ,≤ 2× 10 6 IU/ (m2· d)× 7d为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 ,本品与野生型药物比较 ,其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反应程度远远降低 ; - 期临床试验表明 ,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 ,静脉途径对多种实体瘤包括恶性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素瘤和肾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 :研制新一代高效。
焦炳华娄永华王梁华朱玉平周丙荣
关键词:抗肿瘤药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 (或 )较低毒副作用的 TNFα突变蛋白。 方法 :应用巨引物二轮 PCR技术对rh- TNFα的第 80、90和 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 DNA序列测定证实 DNA突变准确后 ,将突变基因的c DNA插入 p BL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获得表达 rh- TNFα- D3a的工程菌。 结果 :经巨引物二轮 PCR获得表达 TNFα突变蛋白的基因突变 ,经序列测定结果与设计一致 ,重组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 18.0 % ,大部分为可溶性 ,占 rh- TNFα- D3a总量的 6 0 %以上。重组蛋白经纯化 ,纯度 >98%。 rh- TNFα- D3a对 L 92 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 ,比活性大于 5× 10 8IU / mg。与野生型的 rh- TNFα相比 ,rh- TNFα- D3a的毒性降低为野生型的 1/ 10 ,同时其保留了 TNFα的抗肿瘤活性。 结论 :rh- TNF-αD3a是一个毒性较低 。
娄永华焦炳华周丙荣王梁华余伟民朱玉平
关键词:点突变聚合酶链反应克隆
灵杆菌细胞壁成分CWF-Ⅰ的提取、纯化以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1995年
应用有机溶剂(氯仿-甲醇-石油醚,4∶1∶1,20g/150ml)萃取法从干燥的灵杆菌(粘质沙雷菌Serratiamarcescens)或其粗制内毒素中提取得到了一种在体外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非内毒素成分(Cellwallfraction-Ⅰ,CWF-Ⅰ),该成分进一步经制备性硅胶G薄层层析分离可得到层析纯的单一CWF-Ⅰ成分。应用该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了光镜,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研究。
焦炳华赵虎周凯余伟明周丙荣许伟群王梁华
关键词:粘质沙雷菌细胞壁成分提纯抗肿瘤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