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及术后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附206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评价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配合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7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万IU,于手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随访。结果粘膜下注射后,发热79例,全身关节痛及不适57例;膀胱灌注后42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肿瘤复发35例(17.0%)。结论术中粘膜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术后配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陈辉崔岩乔忠杰徐万海赵丕显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吡柔比星
- E-cadherin和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青年女性,80例绝经后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较绝经组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1);青年组与绝经组患者组织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和未转移者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青年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成负相关(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E-cad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高表达是预测青年乳腺癌恶性侵袭能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 崔岩庞达张显玉刘锋
-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钙黏蛋白
-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手术治疗对膀胱肿瘤预后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AC)配合手术治疗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先行盆腔区域化疗,再行开放手术(复合组);对照组134例仅行单纯开放手术。采集术后肿瘤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行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全部病例随访5年,比较随访资料。结果:在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复合组的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S期比率(SFR)、异倍体率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的5年生存率82.8%(108/128),复发率17.9%(14/128);单纯手术对照组5年生存率44.0%(59/134),复发率40.2%(54/1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动脉化疗配合手术治疗对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DNA含量影响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 陈辉崔岩乔忠杰徐万海赵丕显
- 关键词:膀胱肿瘤动脉化疗DNA含量预后
- 动脉插管化疗配合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表浅性膀胱癌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辉崔岩乔忠杰徐万海赵丕显
-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