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翠兰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3篇QTL定位
  • 3篇QTL分析
  • 2篇山农
  • 2篇粒重
  • 1篇性状
  • 1篇遗传图
  • 1篇遗传图谱构建
  • 1篇上位性
  • 1篇胚芽
  • 1篇胚芽鞘
  • 1篇品质性状
  • 1篇普通小麦
  • 1篇重组自交系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小麦遗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QTL

机构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师翠兰
  • 3篇田纪春
  • 2篇韩淑晓
  • 2篇陈建省
  • 1篇王永瑞
  • 1篇邓志英
  • 1篇孙彩铃
  • 1篇张晗
  • 1篇袁倩倩
  • 1篇陈俊男
  • 1篇李卓坤
  • 1篇陈广凤
  • 1篇李青芳
  • 1篇刘凯
  • 1篇郑菲菲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含有6 24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001个、DAr T标记216个、SSR标记27个,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75.2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0.78 c M。A、B、D染色体组分别有2 390、3 386和468个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8.3%、54.3%和7.5%;3个染色体组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0.80、0.75和0.80 c M。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对4个环境下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加性QTL,效应值大于10%的QTL位点有QGW4B-17、QGW4B-5、QGW4B-2、QGW6A-344、QGW6A-137;其中QGW4B-17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其贡献率为16%—3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g,该位点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9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单个QTL位点加性效应可增加千粒重1.09—2.97 g。[结论]构建的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共含有6 241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77 c M。利用该图谱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控制粒重的加性QTL,其中QGW4B-17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6.5%—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 g。
陈建省陈广凤李青芳张晗师翠兰孙彩铃邓志英刘凯谷植群田纪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QTL定位粒重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
本研究以大粒高产小麦山农01-35和小粒强筋小麦藁城9411为亲本,创建了包含1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F8群体。利用DArT、SSR和CAPS标记技术,共获得了502个具有多态的标记,采用MAPMAKER/E...
师翠兰
关键词:小麦QTL定位品质性状
文献传递
小麦胚芽鞘长、幼苗根长的QTL定位被引量:7
2010年
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的168个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正常发芽和2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幼苗的胚芽鞘长、根长。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胚芽鞘长、幼根长的QTL。两种处理条件下共定位了8个控制胚芽鞘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2A、4B和4D上的QCl2A、QCl4B和QCl4D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解释6.10%~16.31%的表型变异。两种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控制幼根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6A上Xgwm82和Xwmc553区间的QRl6A在两种处理下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8.26%和9.74%的表型变异。在检测到的18对控制胚芽鞘长、根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中,大多数互作属于非等位QTL间的非加性QTL位点之间互作。因此在小麦材料的早期抗旱性筛选、分子育种时要同时考虑加性QTL和非加性QTL位点间的上位性互作。
李卓坤袁倩倩师翠兰陈俊男韩淑晓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DH群体上位性
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利用分子遗传图谱进行小麦产量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分析,以大粒高产小麦品系山农01-35和强筋小麦藁城9411为亲本,衍生了含1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F8群体,用442个DArT标记、59个SSR标记和1个TaGW2-CAPS标记,构建了包括29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总遗传长度为4084.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13cM。定位了54个新标记位点,包括44个DArT和10个SSR标记,分布于除4D、6B、7B外的其他18条染色体上。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和4个环境粒重表型值,共检测到7个影响粒重的加性QTL,分别位于1B、4B、5B、6A染色体,其中QGW4B-7、QGW5B-20和QGW6A-29在单环境分别定位和4个环境共同定位2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QGW4B-7、QGW5B-12和QGW6A-29对粒重的贡献率均超过10%,为主效QTL。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高产优质性状的QTL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师翠兰郑菲菲陈建省韩淑晓王永瑞田纪春
关键词:粒重QT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