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
- 作品数:3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以“仁”意“类”的中国哲学精神被引量:1
- 2006年
- 就“中西马”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可作为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当代“类哲学”的思想精神。在哲学观的意义上,本文认为殷承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极一如”的“和合”思想传统,体现的正是中国哲学个性的“类思维”;践履“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之道,蕴涵的乃为中国化的“类生命”;而“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的“至仁”精神,则是一种葆有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类哲学”。
- 常江
- 关键词:中国哲学精神
- 为人之本——孟子“恻隐之心”的理论内涵与地位
- 2016年
-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孟子的"四端"学说可谓是其性善论的理论基础,也以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主张奠定了一个内在的人性论依据。以往的诠释总是把孟子的"四端"说放在一起,忽略了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根本性地位。通过"孟子告子之争"、"小孩入井"等事件的心理感受,孟子揭橥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盖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乃人之底线即为人之本。如今法治社会的法律底线屡遭触碰,希冀孟子的"恻隐之心"能够引发人们对道德底线的思考。
- 刘文佳常江
- 关键词:人性性善论恻隐之心
- 仁爱与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的“中和之道”被引量:7
- 2014年
- 加缪曾说:没有正义的爱是脆弱的,没有爱的正义是虚幻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伦理意蕴,即作为人类两类基本德性、德行的(仁)爱与正义应当是互补相生的。斯密指出:“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
- 常江
- 关键词:社会伦理正义仁爱伦理意蕴社会存在仁慈
-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性与中国化——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被引量:1
- 2015年
-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社会现实批判与哲学批判的品格赋予其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马克思始终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将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运动的整体性统一起来,从而赋予唯物史观以人类性和开放性品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毛泽东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历史观辩证法,开创了"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道路,证明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价值。
- 单鹂娜常江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类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被引量:1
- 2010年
- 哲学研究范式蕴涵着哲学运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体现着哲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反思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创新,合理对待学科与学术、问题与意识、规范与自由、文本与精髓、心性与治学的关系,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自觉意识。
- 常江
- 关键词:研究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融通“经济”与“环境”的伦理话语——“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2011年5月28—29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举办的“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道德资本问题、自然价值及新经济学的价值导向问题、市场经济与环保责任问题、污染权交易与环境权的冲突问题、循环经济与非物质经济、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的内在关系等议题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 常江
- 关键词:环境伦理经济伦理学术对话伦理话语国际交流中心
- 论“文化自觉”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被引量:2
- 2006年
- 当代中国人寻求解决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不仅要追求社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物质文明的创造,更须自觉尊重中国人以家庭为重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发挥“和合”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生命本性的完善。因而,真正实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创造性转化,根本还在于人,在于秉承儒家文化传统底蕴的中国人自己,在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 常江胡海波
- 关键词: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人社会发展观
- “互联网+思想政治课”运行策略探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互联网+"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互联网+"的运用上,我们要认识到它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优势,把握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思想政治课的现代化、信息化。
- 田小霞常江苏永丽
- “美善相乐”的幸福阐释被引量:1
- 2013年
- 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正经历着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充实的跃升。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应以"美善相乐"的"中和"之思来探寻幸福的真义。幸福的价值内涵为"善、义、美"的"三位一体";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在"家和"、"乐业"、"相忘"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关照与通达。
- 常江邹广文
- 关键词:通达
- 追寻仁爱与正义之“中道”——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伦理视角
- 2013年
- 在现代性伦理生活背景下,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危机和道德困境,结合当今社会伦理的世界性、民族性的双重价值取向和"互惠共生"的发展趋势,我们倡导仁爱与正义的"中和"之道。"中和"是人类两重伦理思路的圆融贯通。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的"中和"构建,就是要寻求伦理精神信仰的和合转化,伦理制度结构的和合建制,以及伦理实践品性的和合塑造,以实现个体人格的完善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 邹广文常江
- 关键词:仁爱正义社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