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

作品数:60 被引量:23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护理
  • 7篇消化内科
  • 7篇内科
  • 6篇盆腔
  • 6篇放射性
  • 5篇直肠
  • 4篇食管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干扰素
  • 3篇直肠损伤
  • 3篇食管鳞癌
  • 3篇术后
  • 3篇胃肠
  • 3篇污染
  • 3篇纤维化
  • 3篇消化道
  • 3篇鳞癌
  • 3篇静脉
  • 3篇空气污染

机构

  • 50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北方医院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58篇张丽
  • 7篇刘孜
  • 6篇党少农
  • 6篇朱姣
  • 5篇颜虹
  • 5篇朱敏
  • 5篇杨蕴一
  • 5篇王娟
  • 5篇米白冰
  • 5篇王玲玲
  • 5篇章琦
  • 5篇张丽娜
  • 4篇张静茹
  • 4篇周晓玲
  • 4篇王云
  • 4篇张晓智
  • 4篇孙蓓
  • 3篇朱娇
  • 3篇巫瑞
  • 3篇米琛

传媒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第四届全国肿...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肝脏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饮食科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2例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数据差异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PaCO2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张丽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呼吸衰竭
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TGF-β_1 mRN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单纯照射组、药物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盆腔术中照射后当天开始每隔4 d给予药物干预组肌注IFN-γ2.5×104u/(kg.f),共5次;于照射后第4、8、12、16、20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兔,空白对照组于实验完成时统一处死,光镜下分别观察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病理改变及原位杂交TGF-β1mRNA含量,对比药物干预组与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能明显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可减轻早期放射性炎症反应及后期放射性纤维化的程度。
张丽王华王娟杨蕴一刘孜
关键词: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1放射性直肠损伤
腺样囊性癌分子标志物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腺样囊性癌主要好发于涎腺,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左右,病程进展缓慢但侵蚀性很强,容易侵犯周围神经和脉管,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远地转移率,临床治疗较难,预后很不理想。因此,探寻该疾病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机制,并寻找基因治疗的靶点成为治疗思路。过去,有关腺样囊性癌的分子标志物包括Ki-67、EGFR-2、p53、Bcl-2等作为候选靶基因研究颇多,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治疗效果仍差强人意。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探寻腺样囊性癌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重新提到日程。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张丽张晓智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分子标志物基因治疗靶基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 了解在无明显甲功亢进或减退临床表现的陕西汉族人群中,亚临床甲功紊乱与血脂异常是否相关,有无必要在脂代谢异常人群中常规检测甲功.方法 在3127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总三...
刘星君滕卫平施秉银魏丹国张丽徐利李娟
血清PRR14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鉴别诊断及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血清富含脯氨酸蛋白14(PRR14)在结直肠息肉(CRP)与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CR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Ⅰ~Ⅲ期的70例CRC患者、同期70例CRP患者以及85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RR14水平。随访CRC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CRP患者及CRC患者的血清PRR1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CRC患者升高最明显,CRP患者次之(P<0.001)。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RR14及肿瘤标志物联合鉴别诊断CRP与CRC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63,0.957]),显著提高了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效能。血清PRR14水平>3.67 ng/mL的CRC患者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分期、TNM分期更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R14高水平亚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低水平亚组(χ2=30.799,P<0.0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清PRR14水平>3.67ng/mL是CR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PRR14可提高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鉴别CRP及CRC的效能,且血清PRR14高水平与CR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CRC诊断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朱姣罗玉梅张丽周丹任晓阳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预后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研究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1—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活力和健康总评价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达9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仅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以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张丽周晓玲
关键词:食管癌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多功能妇科用熏蒸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妇科用熏蒸装置,包括框架、放置盒、加热管、温控器、安装槽、连接板、防水布、排风扇、连接管、连接罩、记忆铁丝,该多功能妇科用熏蒸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该装置熏蒸的蒸汽...
张丽时佩
文献传递
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TGF-β1mRNA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手术中一次性大剂量照射后不同时相兔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IFN-γ早期干预的影响,探讨IFN-γ防治兔直肠组织大剂量照射后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方...
张丽王华杨蕴一王娟刘孜
关键词:干扰素Γ放射性损伤盆腔手术
文献传递
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指征更换与常规置换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PIVC)与每72~96 h更换一次PIVC临床安全性,为静脉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10个护理单元2019年9月至10月间收治拟行PIVC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护理单元收集60例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临床指征组”与“常规更换组”,各30例,常规更换组PIVC留置96 h或96 h内出现临床症状拔除导管,临床指征组出现并发症时拔除导管。对比两组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渗出、任意形式输液失败发生率。结果临床指征组患者PIVC留置时间为(83.62±50.08)h,长于常规更换组PIVC留置时间(69.75±25.54)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临床指征组比常规更换组静脉炎(27.67%vs 13.66%,χ^2=17.932,P<0.001)、堵塞(15.33%vs 2.67%,χ^2=29.385,P<0.001)、渗出(6.66%vs 2.67%,χ^2=5.395,P=0.020)、任意形式输液失败(67.33%vs 31.67%,χ^2=76.334,P<0.001)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PIVC总体生存分析曲线,PIVC静脉输液中位生存期为59.58 h,48 h累计生存率77.00%,72 h累计生存率51.33%,96 h累计生存率20.33%。结论PIVC输液每72~96 h更换一次比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安全。
杨勤玲鲁华鹏冯爱芳孙亚利周晓玲张丽屈彦李娟利郭小叶杨亚丽焦健方谢娜辛霞郑雪梅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静脉炎
COVID-19对消化内科的临床挑战与对策
2020年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以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中应有足够的警惕和警觉。我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侵犯人体途径与致病的靶器官分布、不典型临床表现的特点,从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各个环节逐一设计防护措施,并进行可行性评价,包括门诊医务人员的防护、倡导互联网医院就诊模式、急诊消化内镜诊治过程中的防控、病房的防控措施等。使用本套防控策略,实践运行以来效果良好。COVID-19存在消化道传播可能性,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需随疫情发展密切关注警惕。现阶段提前介入,采取积极、科学的应对策略很有必要。
徐俊丽徐俊丽殷燕任牡丹张丽朱娇米琛厉英超王淑英李红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