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前 作品数:69 被引量:31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临猗梨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以临猗梨枣为材料 ,研究了采前用CaCl2 和 6 BA喷雾处理 ,采后 (0± 1)℃冷藏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度 1.2 %CaCl2 、12mg/L 6- BA和 1.2 %CaCl2 + 12mg/L 6 BA处理 ,能抑制采后梨枣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 ,降低丙二醛 (MDA)积累量 ,使梨枣贮藏末期好果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0 .4%、8.5 %、12 .6%。 曹军胜 张向前关键词:梨枣 冷藏 CACL2 6-BA 陕北红枣的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37 2012年 测定陕北红枣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特有枣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陕北特产的几个品种枣果为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利用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所含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枣果中均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平均总含量为(4.57±0.60)mg/100g,变异系数0.75。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0.35%±4.14%;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43%±0.46%;9种药效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36.17%±2.98%;6种芳香族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17.33%±3.61%;4种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2.71%±3.94%;4种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58.48%±3.09%;3种支链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7.15%±0.4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支/芳比值)42.98%±9.37%。红枣中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它们含量丰富,尤以味觉氨基酸、支/芳比值、药效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高,是赋予红枣甜香可口独特风味和滋补养身保健特征的主要内在因素。红枣的蛋白质品质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栽培地所产枣果的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差异。这些结果为红枣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宗礼 贺晓龙 张向前 齐向英 赵满兴 薛碧荣关键词:陕北红枣 氨基酸 20个品种枣树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14 2013年 以延川县20个枣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扫描叶片并结合Image-Pro Plus 6.0程序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枣叶的长、宽及面积。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枣树估算叶面积的一元回归方程、二元回归方程、三元回归方程和总的三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建立的各品种枣树叶面积估算的三元回归方程,是估算其叶面积的最佳回归方程,估算的平均误差率仅为2.06%(1.79%~2.5%);建立的总的枣树叶面积估算的三元回归方程(y6=-0.023x1-0.335x2+0.674 x3+1.145),可以作为估算所有枣树叶面积的优化回归方程,对20个品种枣树叶面积估测的平均误差率只有3.03%(2.5%~3.53%)。该研究结果为枣树叶面积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枣树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陈宗礼 雷婷 齐向英 王晓涧 张向前 刘世鹏 薛皓关键词:枣树 叶面积 阶段式循环智能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对比实验法,将阶段式循环智能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旨在探索阶段式循环智能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优劣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阶段式循环智能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 周茂林 陈国梁 高小朋 张向前关键词:阶段式 传统教学法 生物化学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2017年 通过模型演示、Flash演示、体验胸廓的变化等途径,使学生理解气压与容积的关系,进而掌握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同时思考呼吸系统的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关爱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张向前 田梅关键词:气压 容积 胸廓 狗头枣果皮GH9基因家族鉴定及不同发育期的表达与纤维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明确糖苷水解酶9(glycoside hydrolase 9,GH9)基因家族在枣果皮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以狗头枣果实为材料,对其幼果期(StageⅠ)、青果期(StageⅡ)、膨大期(StageⅢ)、白熟期(StageⅣ)、半红期(StageⅤ)、全红期(StageⅥ)6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纤维素含量、细胞组织结构、GH9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纤维素含量在StageⅠ~StageⅢ略有增加,于StageⅢ达到最高(217.33 mg/g),随后快速显著下降并于StageⅥ降至最低(98.51 mg/g),较StageⅢ下降了54.7%。(2)在枣果皮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在未着色时期紧密排列,在着色后明显皱缩且排列松散;番红-固绿染色后,从StageⅠ到StageⅣ枣果皮角质层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细胞壁颜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浅蓝进而转为粉色,胞内几乎没有颜色,说明狗头枣果皮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从StageⅠ到StageⅣ逐渐减少。(3)枣果实转录组测序发现,与StageⅠ相比,StageⅡ~StageⅥ分别检测到1090、2039、3300、4594和78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在枣果实发育初期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与纤维素降解密切相关的水解酶活性分子功能中。(4)从枣基因组中鉴定到30个GH9基因家族成员,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分为GH9A、GH9B和GH9C共3个亚族,其中GH9A亚族最大共有19个成员。(5)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所鉴定的30个GH9基因中有17个基因在果皮发育的StageⅠ~StageⅢ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高,而在StageⅣ~StageⅥ表达量低;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枣果实发育进程逐渐快速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枣果皮纤维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也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推测,GH9基因家族在枣果皮发育过程中具有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作用。 王真珍 陈国梁 张亦弛 马瑞峰 张向前 李爽关键词:果皮 纤维素 转录组测序 陕北大木枣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提取陕北大木枣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购于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的陕北大木枣为试材,通过水浴浸提法获得大枣红色素。通过试验,选择提取大枣红色素最佳的提取溶剂,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料液比对色素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影响最小。正交试验表明,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0.2 mol/L NaOH溶液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大枣红色素的产率最高,可达79.5%。[结论]该研究为大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张向前 陈宗礼 李文娟 姚飞 董超妮 贺晓龙关键词:红色素 1994~2003年由人类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流产和不育文献资料分析 2005年 由染色体异常引发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最新文献统计癌、高血压、精神病[1]等均是由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引起的.自发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样的,但从正常妊娠角度出发,排除孕期药物因素,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染色体异常方面.就全国范围来看,公开报道的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和习惯性流产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不等量的分布.笔者就1994~2003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自发性和习惯性流产的专业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计量统计分析.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建议,建立染色体异常及突变与自发性和习惯性流产的专家诊断咨询系统.为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现实依据.文中提到的文献仅指关于由染色体异常引发的自发性和习惯性流产文献. 齐向英 惠延东 张向前 王艳梅 任桂梅关键词:不育 自发性流产 文献统计 正常妊娠 药物因素 人iPSC源性肝细胞抗体药物肝毒性评价研究 2023年 目的 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源性肝细胞评估抗体药物的肝细胞毒性。方法 q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肝细胞特征性表型分子白蛋白、尿素氮及药物代谢酶的表达;MTT法检测肝细胞生长情况;ELISA检测肝细胞白蛋白、尿素氮分泌水平;过碘酸-雪夫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储存糖原、脂滴的能力。结果 HcHAb18、Hab18、5A12单抗处理后人iPSC源性肝细胞生长和分泌功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然而,肝细胞特征性表型分子表达降低,糖原和脂滴储存能力抑制,药物代谢酶表达相应改变。结论 3株单抗虽不影响人iPSC源性肝细胞的生存,但改变其表型和代谢;人iPSC源性肝细胞可用于抗体药物的肝细胞毒性评估。 张改琴 何朵 李玲 张向前 杨向民关键词:抗体药物 肝细胞毒性 RNAi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8年 RNA干涉(RNAi)是由同源性内源或外源dsRNA引起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在动、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存在并被证实。目前已应用RNAi技术在改善油脂的品质、改良淀粉品质、提高营养物质或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抗褐化能力、提高果实耐贮性、进行代谢调控以获得目的次生代谢物等方面进行了作物品质改良研究。作为一种下调表达技术,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改良作物品质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从上述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应用RNAi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研究方面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陈国梁 张金文 梁慧光 张向前 王蒂关键词:RNA干扰 作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