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宜雷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诗歌
  • 2篇代文
  • 2篇思潮
  • 2篇文学创作
  • 2篇近代文学
  • 1篇新诗
  • 1篇新诗潮
  • 1篇心态
  • 1篇性文学
  • 1篇学堂
  • 1篇一说
  • 1篇艺术技巧
  • 1篇艺术价值
  • 1篇艺术意象
  • 1篇意象
  • 1篇俞樾
  • 1篇杂诗
  • 1篇早醒

机构

  • 15篇天津社会科学...

作者

  • 15篇张宜雷

传媒

  • 5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天津大学学报...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3
  • 1篇1988
  • 1篇198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宽松与开放之路——建国60年天津文学环境的变迁
2009年
回顾建国60年来的天津文学,人们都知道天津的文学创作有了重大提高。但未必有多少人注意到,天津的文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文学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表演的舞台。60年来天津文学环境的变迁,可以说是经过了社会主义文学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转型三个阶段。
张宜雷
关键词:文学环境文学创作文学体制社会主义
天鹅的绝唱——论穆旦“文革”后期的诗作
2005年
穆旦诗歌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他在“文革”后期的诗作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些诗歌应是穆旦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它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它们不仅是穆旦留给人们的“天鹅之歌”,而且是20世纪中国诗歌最为珍贵的瑰宝。
张宜雷
关键词:诗歌
戊戌变法前后的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张宜雷
关键词:艺术价值
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变革的拐点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近代文学在20世纪初即已达到了文学观念变革的拐点。严复、王国维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1904~1908年间的一系列论述,已确立了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型的文学价值观。但由于他们这些文学观念的超前性与当时陈腐僵化的国内文学界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的五四新文学,不过是这一演变顺流而下的实现与完成而已。
张宜雷
关键词:近代文学价值观
天津近代文学与公共文化空间
2006年
19世纪末天津近代文学的兴起,得益于天津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学堂与报馆,它们为一批淡出政治而又关怀民生、不入官场却依然关心公众事务的新型知识分子提供了栖身之地与言论空间。天津近代文学的盛衰,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伸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凡是公共文化空间扩展、恢张的时候,文学就发展、繁荣;凡是公共文化空间被压抑而收缩的时候,文学就衰落、枯萎。
张宜雷
关键词:天津文学近代文学公共文化空间
差异与契合——西方现代派对中国新诗的两次影响
1988年
当被称为“朦胧诗”的新诗潮初露锋芒时,便有不少论者或贬或褒地把它同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派诗歌联系起来,统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二者从诗歌创作总体特征、诗人心态到同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及其中国根源,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揭示这一差别并考察其形成原因,乃是诗歌发展史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一 本世纪二十年代,当李金发从灰蒙蒙的“微雨”中把西方现代派第一个诗歌流派——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的时候,透过通感、暗示、大幅度跳跃和怪诞的比喻等眩人眼目的笔墨技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陷入感伤中不能自拔的“世纪病”患者形象.诗人内心有着“
张宜雷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新诗潮象征派诗歌诗人心态诗歌发展史中国新诗
章太炎“谢本师”原因又一说被引量:1
2006年
章太炎宣布与俞樾脱离师生关系(“谢本师”)是中国近代学界引人注目的一宗公案。作者认为章太炎的本意是因自己反清排满受到清朝廷通辑,为使老师免受牵连,故以此举保护老师,实际上与愈樾师生情谊一直未曾断绝。
张宜雷
关键词:章太炎俞樾
“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天津被引量:1
2002年
张宜雷
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近代天津文化的特征是"开放",还是"保守"?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天津文化实际上具有"开放-保守"的二重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天津民众产生了对西方的抵制情绪;而开放带来的交流与接触,又使天津民众更多地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这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交流又抵抗的状况渗透在天津文化中,就形成了天津近代文化既开放又保守的双重性特征。
张宜雷
关键词:天津文化二重性保守
探索文学: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2005年
张宜雷
关键词:民族进步文学创作社会认可艺术技巧作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