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波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静脉
  • 4篇细胞
  • 4篇脑膜
  • 4篇静脉
  • 3篇动静脉瘘
  • 3篇手术
  • 3篇栓塞
  • 3篇颅内
  • 3篇静脉瘘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硬脑膜
  • 2篇硬脑膜动静脉...
  • 2篇栓塞治疗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激活
  • 2篇细胞瘤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小胶质细胞激...

机构

  • 13篇潍坊医学院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金乡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张波
  • 9篇曾现伟
  • 7篇杨斌
  • 6篇潘顺
  • 5篇季泰令
  • 4篇张贺
  • 4篇叶明
  • 4篇张鹏
  • 4篇高明清
  • 3篇李萌
  • 2篇李瑜
  • 1篇宋浩清
  • 1篇曹健锋
  • 1篇杨廷舰
  • 1篇张鸿祺
  • 1篇丁晓东
  • 1篇王飞
  • 1篇杜爱玲
  • 1篇杨艇舰
  • 1篇赵兴圣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脑膜中动脉入路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7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获得一次性完全栓塞,影像学达到完全治愈,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痉挛及破裂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3~12个月的随访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无复发,临床症状全部治愈。结论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陈圣攀张波叶明李静伟张鹏李萌张鸿祺凌锋
关键词:栓塞ONYX脑膜中动脉硬脑膜动静脉瘘前颅窝底
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防御系统的主要介质,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各种创伤、感染等病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炎症反应。
曹健锋季泰令杜爱玲张兴光曾现伟杨斌李瑜潘顺张波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激活创伤性脑损伤AG490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24例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20例),紧靠硬脊膜下电凝并切断瘘结构向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术后予以扩容、血液稀释、改善循环、减轻水肿等药物治疗,24例患者均于刀口拆线后复查造影,证实脊髓表面引流静脉未再显影,术后3个月脊髓MRI检查及6~18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脊髓表面静脉流空影消失,水肿减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多变,查体定位不准确,需根据脊髓MRI发现异常,并行脊髓DSA确诊,瘘口多偏于一侧,经半椎板入路多可显露并切断引流静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并行手术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张波韩国胜高明清陈圣攀李萌曾现伟
关键词:胸段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DSA诊断手术治疗
Lvis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7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根据mR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100%),RaymondI级栓塞18例(75%),Raymond11级栓塞4例(17%),RaymondⅢ级栓塞2例(8%),1例患者在栓塞过程中支架内形成血栓,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血栓消失,栓塞有效率为92%;经半年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21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6分)3例,良好率为88%。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疗效确切,因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栓塞后弹簧圈的长期稳定性及支架的适应性。
张波叶明陈圣攀张鹏李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和提高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本组61例颅底脑膜瘤,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包括翼点或改良及扩大翼点入路,双
潘顺曾现伟张贺张波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丁晓东赵兴圣张波
关键词:颅内肿瘤神经纤维瘤病
经颅开眶治疗眶内肿瘤(附27例临床分析)
<正>眶内肿瘤由于眶腔狭小,瘤体位于球后肌锥内,与视神经、眼动脉及眼外肌黏连紧密,又有球后脂肪阻碍,手术全切有不少困难。近年来由于颅底外科和显微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眶内肿瘤经颅入路切除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我们自2002...
张贺杨廷舰宋浩清王飞刘冰刘伟张波杨斌
文献传递
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CTA,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出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种检查结果与其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DSA检出颅内动脉瘤104例,CTA检出动脉瘤93例,MRA检出动脉瘤89例;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5%,72.7%,89.4%;MR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8%,53.3%,8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无明显差别,可作为DSA的辅助检查方法。
陈圣攀张波叶明曾现伟张鹏
关键词:CTAMRA颅内动脉瘤
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蝶顶窦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46岁,因车祸外伤后颅内杂音11个月,癫痫大发作2个月于2014年5月2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11个月前遭遇车祸,当时即昏迷并右侧耳鼻出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侧颅底骨折(图1),患者昏迷近10 h,醒后出现嗅觉丧失、右耳听力严重下降、颅内杂音、头痛等症状,颅内杂音呈吹风样并进行性加重,在该院接受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2个月前突发癫痫大发作,行头部MRI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半球缺血性水肿灶(图2),行头部MR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现右侧颅内动静脉瘘特征影像(图3),进而在当地医院行全脑DSA检查,证实为右侧脑膜中动脉前支供血,瘘口位于蝶顶窦,向侧裂静脉回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图4),在该院接受抗癫痫及降颅压等药物治疗,未行手术,后转入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张波陈圣攀叶明张鹏
关键词:动静脉瘘ONYX胶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肺炎的发生率、对死亡率的影响,其主要致病菌以及致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证实患肺炎25例,发病率为27%.2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率: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30例(32.1%),SAP患者死亡18例(72.0%),非SAP患者死亡12例(17.6%)。SAP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意识状态、吞咽困难、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与SAP的发生有关(P<0.05).4主要致病菌:共培养出菌株2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70.8%),革兰阳性球菌6株(25%),真菌1株(4.2%)。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肺炎可明显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增加死亡率,其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基础状态、卒中后相关表现及卒中后的治疗手段有关。
倪莹杨斌张波高明清曾现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相关性肺炎死亡率致病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