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仁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 张计旺范丽娟徐冬生董智李旭张立仁于铁链
- 关键词:计算机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运动伪影
- 解读美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专家共识》,客观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 2011年
- 2004年64排CT用于临床冠状动脉成像,标志着CT已经开始常规用于冠心病的诊断。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联合美国放射学院(ACR)、美国心脏协会(AHA)、北美心血管影像协会(NASCI)、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预防协会(SAIP)、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及心血管CT协会(SCCT)共同发布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分别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主办的期刊Circulation和JACC上发表,显示了该共识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 吕滨张兆琪张立仁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成像心血管影像
- 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他眭斑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186例患者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测量每一斑块的平均CT值、钙化积分(AS)和体积(CV),按照CT值范围将每一斑块分割为130-199Hu、200-299Hu、300-399Hu及≥400Hu四个组成部分,计算每一部分所占比率(%),以此代表每一斑块组成的差异,即每部分构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样本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每一钙化性斑块CT值分割后构成中除300-399Hu与≥400Hu这两部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9),其余各组成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且随着CT值的升高,各部分所占比率减少。②除CT值200-299Hu这部分组成以外其他各部分组成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除CT值200-299Hu部分组成与每一钙化性斑块体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外,各部分组成与CT值、AS及CV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以CT值分割技术分析钙化性斑块的组成有助于对每一钙化性斑块内部构成的理解,能为研究钙化性斑块的稳定性及其进展和消退提供依据。
- 范丽娟张立仁于铁链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CT值
- 高清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与64排螺旋CT对比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64-MSCT)和高清CT(HDCT)所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及支架腔内横截面积。方法对7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个支架)的患者行HDCT和64-MSCT冠脉支架成像,采用评分法对比两种方法所获支架图像质量,并测量同一支架腔内5个标志点处的横截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MSCT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总评分低于H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64-MS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31±0.73)mm2]小于HD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68±0.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偏差百分率为(29.65±13.95)%。结论 HDCT可更清楚地显示支架内部结构,明显降低支架段伪影的影响,是支架植入术后有效的随诊手段。
- 应援宁张立仁董智沈云曹会志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 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评估CTCA在冠状动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情况,及其诊断管腔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6%、97.42%、88.69%及98.73%。图像质量评分:4分93例,3分41例,无1、2分者。有效辐射剂量(ED)均值为1.44m Sv。结论: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严格控制心率在65次/分以下扫描,能够得到满足诊断的图像,且能够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 管延芳范丽娟于杰徐东升郑辉宋振国张立仁
- 关键词:冠状动脉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
- 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方案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宝石CT心脏冠脉检查中,以患者体重指数(BMI)为基础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实施前后对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临床拟诊冠心病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患者207例为A组(实施低剂量扫描方案前一常规剂量组),242例为B组(实施低剂量扫描方案后一低剂量组),根据患者BMI依次选择管电压(kVp)和管电流(mA)。分别对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及有效辐射剂量(E),分析扫描变量与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9(1.5,2.3)mSv,B组患者所接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2(0.8,2.5)mSv(Z=-6.2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有效辐射剂量影响最大的是扫描模式,其次是管电压、管电流、扫描长度。B组冠脉图像信噪比较A组略高(Z=-2.22,P〈0.05)。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不影响冠脉图像质量。
- 应援宁张立仁徐冬生刘喆刘军波管延芳付东海周伟刘艳平
- 关键词:低剂量冠状血管造影术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 :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研究中的作用.方法:31例疑似冠心病连续志愿者,均未服任何心率控制药物,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标准算法重建和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
- 范丽娟孙凤伟张计旺付东海张立仁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不控制心率受试者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不控制心率受试者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31例疑似冠心病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连续患者,均未服任何控制心率药物。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 2种方法进行重建.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比较标准算法和SSF重建2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并对每支冠状动脉及其各段血管水平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图像评分≥2分为具有可读性。对图像的可判读性行配对卡方检验,对图像质量评分行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图像的可判读性在使用SSF与标准算法重建之间比较,在受试者水平[分别为100.0%(31例)和64.5%(20例),X2=9.09,P=0.002]、受试者的血管水平[分别为100.0%(124/124)和83.9%(104/124),X2=18.05,P=0.001]及血管的节段水平[分别为99.0%(413/417)和89.2% (372/417),X2=35.5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主干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4)和(3.7±0.6)分,Z=1.89,P=0.059],前降支[分别为(3.3±0.7)和(2.9±1.0)分,Z=2.70,P=0.007]、回旋支[分别为(3.1±0.8)和(2.5±1.1)分,Z=3.23,P=0.001]及右冠状动脉[分别为(3.3±0.6)和(2.1±0.9)分,Z=4.60,P=0.001]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段评分在2种算法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0.7)和(3.0±1.0)分,Z=10.31,P=0.001]。结论 与标准算法比较,SSF能够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
- 范丽娟孙凤伟张计旺徐冬生付东海张立仁
- 关键词:冠状血管
- 高清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在儿童法洛四联症临床路径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高清CT(HD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对儿童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能力及其在临床路径中的价值。方法88例术前行HDCTVHS扫描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诊断为TOF的学龄前儿童,男51例,女37例,年龄1个月-10岁,中位年龄1岁。60例经手术证实,对比分析HDCTVHS与ECHO对TOF基本畸形,血流动力学及其他心内、外病变的显示能力,计算HDCT辐射剂量(mSv)。结果室间隔缺损(VSD)位置,HDCT诊断符合率95.O%(57/60),ECHO诊断符合率90.O%(54/60);测量VSD大小,HDCT数值小于ECHO,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断TOF畸形VSD血流方向时,HDCT均显示VSD右向左分流,符合率100%(60/60),15例同时显示左向右分流,而ECHO均显示双向低速分流。右心室心肌肥厚性狭窄、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畸形共99处,HDCT、ECHO与手术三者基本一致。McGoon比值,HDCT测量值大于ECHO,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骑跨畸形,HDCT与ECHO骑跨程度符合率均为98.3%(59/60),各误诊1例。其他心内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共37处,VHS漏诊25处,ECHO漏诊8处。其他心外畸形如一侧肺动脉的狭窄或闭锁、体-肺侧支血管、冠状动脉异常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共88处,HDCT诊断符合率98.8%(87/88),ECHO诊断符合率59.1%(52/88)。HDCT平均有效剂量为(1.58±0.43)mSv。结论HDCTVHS诊断TOF有明显的优势,多组扫描数据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心内、外解剖畸形,辐射剂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HDCTVHS与ECHO结合可作为儿童TOF术前确诊与鉴别诊断以及制定手术方案的临床路径。
- 徐冬生孙凤伟范丽娟张立仁李旭杨丕丕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 冠状动脉管径与分叉角度的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在冠状动脉CT图像上分析测量成人血管直径与血管分叉的生体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方法 选择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优秀、血管完全正常的526例成人为观察对象,测量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自开口至直径2 mm处每间隔1 cm处的管腔直径,计算管腔渐变率;测量大的对角支、钝缘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支(直径大于2 mm)开口直径,与同平面交角的主支血管直径和其上方1 cm处主干血管的直径以及分叉的角度.结果 前降支管径从开口的平均3.92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7.7%(男性7.0%,女性8.4%),管腔在距开口3 ~5 cm处变化率最大,达8.0%~10.0%;回旋支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57 mm经过13 cm后移行为2.10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9.7%(男性9.6%,女性9.7%),开口至近端3 cm处管径变化率约3.0%,其后各点变化在8.3%~10.7%;右冠状动脉管径从开口平均的3.97 mm经过18 cm后移行为2.15 mm,呈逐渐变细的趋势,所有管腔的平均变化率为5.1%(男性4.9%,女性5.3%),开口至10 cm处管径变化率<4.0%,其后变化率加大,在6.1%~15.2%之间.前降支与对角支、回旋支与钝缘支、右冠状动脉与后降支(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与锐缘支的夹角分别约为50°、55°、66°和76°.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生体上测量冠状动脉,获取三支主干血管的渐变率与最大渐变部位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分叉的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冠状动脉应用解剖的认识.
- 张立仁徐冬生刘晓程吴学胜应援宁董智孙凤伟杨丕丕李旭
-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