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沙地
  • 6篇盛冰期
  • 6篇全新世
  • 6篇末次盛冰期
  • 6篇冰期
  • 5篇暖期
  • 5篇气候
  • 5篇全新世大暖期
  • 5篇古气候
  • 5篇大暖期
  • 4篇释光测年
  • 4篇毛乌素沙地
  • 4篇科尔沁沙地
  • 4篇光释光
  • 4篇光释光测年
  • 4篇测年
  • 3篇地表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古气候变化
  • 3篇风沙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7篇徐志伟
  • 18篇鹿化煜
  • 12篇弋双文
  • 8篇曾琳
  • 6篇王晓勇
  • 5篇朱芳莹
  • 5篇陈英勇
  • 5篇周亚利
  • 4篇东丽娜
  • 3篇张瀚之
  • 3篇冯晗
  • 3篇卓海昕
  • 2篇张恩楼
  • 2篇杨振宇
  • 2篇邱志敏
  • 2篇吴波
  • 2篇汪亚平
  • 2篇俞凯峰
  • 2篇徐驰
  • 2篇张文超

传媒

  • 6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理学报
  • 3篇中国沙漠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十四届海峡...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199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大型动物的减少与灭绝:原因、后果及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大型动物是许多重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晚更新世至晚全新世,随着现代人的分布从非洲扩展到全球,在宏观尺度上大型动物普遍发生了种群数量下降、分布区缩小乃至物种灭绝,并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整合古环境、古动物、古人类相关研究,从宏观生态系统与生态相互作用的视角阐述过去四万年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大型动物与人类社会的耦合关系.现有证据表明,我国晚更新世灭绝的大型动物以食谱较广的混食动物为主,可能在塑造开阔的植被景观、超长距离传播种子、调节火动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可能并非其灭绝的唯一主导原因.在全新世时期,农业社会发展很可能是我国境内大型动物减少的主导因素.当前,大型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缺失可能制约生态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化.深入理解我国大型动物的长期动态及其在社会-生态耦合系统中的角色,将有助于建立生态系统管理的基准参考系,对于发展基于生物调控的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滕漱清徐志伟鹿化煜徐驰
关键词:晚第四纪生态功能
基于碎屑锆石的黄土高原—毛乌素交界区石峁黄土粉尘物源估算
2022年
对于黄土高原粉尘物质的来源以及沙漠和河流对粉尘的贡献,仍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研究以毛乌素东神木市石峁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风成粉尘堆积和河流沉积物展开源区分析,并使用逆蒙特卡罗模型进行物源的定量计算。结果显示,粒径分布和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石峁黄土为典型风成沉积。其粗颗粒碎屑锆石(>40μm)年龄峰值集中在190~300 Ma、300~600 Ma、1700~1900 Ma和2300~2600 Ma,年龄谱显示近源(局地基岩碎屑)、中源(黄河河沙)和远源(阿拉善地区沙漠)均有贡献;定量计算表明,三者分别贡献71%、21%和8%的风成粗颗粒。中、近源中,黄河及其支流侵蚀基岩后搬运沉积的漫滩物质成为粉尘输移的中转站,为黄土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源。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石峁剖面河流沉积物及其上覆的黄土物质分别形成于倒数第2次冰消期和末次冰消期,两者之间的沉积间断可能指示了末次冰期至冰消期的侵蚀事件,导致了河滩物质暴露,从而形成了潜在的局地尘源。这些结果表明,包括黄河干支流在内的河流系统对黄土粉尘有重要的物源贡献。
安宇范念念徐志伟刘兴年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龄河流沉积
5kaBP以来阿尔金山北缘冲洪积扇沉积环境变化和戈壁动力过程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大面积的戈壁地貌,但对其形成过程的研究不多。阿尔金山北缘的沉积物记录着临近戈壁地貌的发育过程。选择甘肃敦煌南湖绿洲附近的山水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独立的光释光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粒度特征、磁化率和有机碳同位素值变化,探讨5ka BP以来阿尔金山北缘戈壁沉积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戈壁发育进程具有波动性,戈壁沉积动力在百(千)年时间尺度上受到环境因素制约,在2.67~3.57ka BP和1.65~1.95ka BP干热气候条件下,沉积物搬运动力较弱,戈壁发育受限;在4.27~4.84ka BP时期水量较大,戈壁发育范围较广,属于扩张阶段。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戈壁地貌演化与气候环境变化的联系。
李璐鹿化煜王晓勇弋双文徐志伟赵丽媛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动力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
在末次盛冰期(简称LGM,约26-16 ka)和全新世大暖期(简称HO,约9-5 ka)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中国北方分布的大面积沙漠、沙地如何响应LGM和HO的气候...
鹿化煜俞凯峰Joseph A.Mason王晓勇陈英勇卢琦吴波董治宝屈建军王训明郭正堂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曾琳朱芳莹冯晗东丽娜卓海昕
关键词:中国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光释光测年
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被引量:29
2008年
在北部湾东部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71个,通过粒度分析获得其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用克里格插值法将不规则采样站位的粒度参数内插为规则网格分布的相应粒度参数。采用地统计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计算度量空间相关性范围的参数,即半方差图中的变程值。结果表明,使用地统计分析获得的粒度参数变程值物理意义较为明确,可作为粒径趋势分析模型的特征距离,其中分选系数变程值作为特征距离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海流、沉积物输运信息更为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试算法或经验估计法)获取特征距离可能造成的模型计算误差。采用不同间距插值时得到的粒径趋势矢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其中高分辨率的细化图所反映的海底沉积物净输运趋势与余流和环流等所反映的沉积物输运细节特征吻合较好,低分辨率的概化图可大致反映该区域沉积物的总体输运趋势。地统计分析的结果对未来研究工作中采样间距的选取也具有指导意义。
马菲汪亚平李炎叶长江徐志伟张凡
关键词:粒径趋势分析
1.08Ma以来中国东北赤峰地区黄土粒度变化及其揭示的沙地扩张事件被引量:8
2017年
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周边沉积了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知的保存完好、沉积年代最久远的黄土,是研究区域干旱化过程和沙地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附近约1.08 Ma以来约60m厚黄土剖面的高分辨率粒度分析,发现该地区黄土具有典型风成沉积特征,并且其沉积过程受东亚季风在冰期-间冰期周期性变化影响。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这些黄土序列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冬季风增强导致的源区沙漠/沙地的阶段性干旱化和发生于~670ka和~943ka的两次沙漠/沙地扩张事件。新揭示的干旱化事件与中国西部-中部的环境演变过程一致,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阶段性全球冰量增加、温度降低驱动中国东北地区更新世气候演化的结果。
吕安琪鹿化煜曾琳弋双文卓海昕徐志伟张文超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黄土粒度冬季风
过去两万年毛乌素沙地风沙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以沙漠/沙地为主的荒漠占据了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其演化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观测和模拟研究均指出沙地环境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基于此,大量研究依据沙地环境的过去变化来重建古气候,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徐志伟
关键词:古气候学风沙沉积气候变化
场域视野下的地球科学自律性维护——以刘东生的科学实践为例
2022年
美国政府退出和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明,非理性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地球科学自律性发展,以地学家为中心的地球科学场域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干扰。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因子不断增多,场域结构逐步扩大,作用力关系日益复杂,放大了社会因子的他律性影响。杰出地学家刘东生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精神、科学习性、科学资本和社会生产、国家体制、国际化进程等内外因素能够形成地球科学场域的良性运作机制。地球科学的自身内涵和社会功能日益丰富,维护它的自律性发展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系统演化机制,深化人地耦合关系新认知,为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庞宝鑫徐志伟
关键词:场域地球科学
腾格里沙漠两万年以来典型沉积物钾长石和石英光释光测年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沙漠内部保存的晚第四纪沉积序列,是重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材料。近年来,不同测年方法被用于测定风成、湖相等各类沉积物的年龄,特别是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沙漠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对不同光释光测年技术能否获得相对年轻样品的可靠年龄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本研究在腾格里沙漠不同点位采集了沉积物样品,开展了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OSL)和钾长石红外后释光法(pIRIR150)对比测试,尤其是针对钾长石pIRIR150进行了剂量恢复实验、衰退系数(g-值)以及残余剂量测定,进而探究钾长石pIRIR150技术在该地区沉积物测年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钾长石pIRIR150释光信号总体晒退良好,30 h晒退后的残余剂量仅为0.07~0.27 Gy,并且在60 Gy的剂量范围内(对应研究区约两万年以内的样品),剂量恢复比率基本为1。经g-值校正后的钾长石pIRIR150年代结果总体上出现高估,而未校正的年代则与石英SAR-OSL年代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的g-值校正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建立年代控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不同点位重建的局地地貌格局变化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但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与大范围的气候环境格局变化基本一致。在末次盛冰期及冰消期,沙丘活跃,植被退化,湖泊和绿洲面积相对缩小;而在早中全新世,沙丘流动性减弱,植被增多,湖泊和绿洲面积相对扩大。过去几百年以来,不同点位的沙丘也经历了多次活化与固定的转换,这与局地的环境变化和其他扰动等因素有关。
王颖弋双文徐志伟张昊辰李徐生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腾格里沙漠
多元统计及物源分析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趋势被引量:35
2010年
通过对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底质样的粒度和重矿物分析,获得了粒度和矿物组成特征。对粒度进行因子分析获得了4个主控因子,其中因子2和3分别代表细颗粒的悬移质组分和陆源粗颗粒推移质组分,指示来自琼州海峡和北部湾西岸、西北岸的物源贡献,而且因子2的高得分区与弱环流背景相吻合;因子4反映了粤西和海南岛东岸沿岸流的物源贡献。采用重矿物组合,将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划为4个分区。分别对4个物源分区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把它们合并后获得了整个研究区的趋势矢量,其中海湾北部沉积物输运汇聚中心的位置与余环流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海南岛西部海域沉积物显示为向北输运的特征,与地貌、水动力特征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物源混合造成的影响。在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获取沉积物净输运方向时,需要综合考虑物源差异和空间尺度对沉积物粒径趋势的影响。
徐志伟汪亚平李炎马菲张凡叶长江
关键词:粒度重矿物粒径趋势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