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溪
- 作品数:39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中阿托品化指标的简化被引量:7
- 2002年
- 戴建溪李霖赵霞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
- 同步观察阿托品化胆碱酯酶活力与阿托品的用量和用法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阿托品 的用量与用法。方法:22例不同中毒程度AOPP患者,采用阿托品化与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同步观察,根据其结果 指导阿托品用量。结果:轻、中、重度患者阿托品用药次数分别为(6.7±2.4), (11.8±4.3), ( 17.2±6.7);用药总 量(mg)为(11.0±2.6), (38.8±3.6),(54.3±3.3);治愈时间(d )为(1.8±0.3), (2.8±1.0),(3.5±0.5)。22例患者均治愈,未 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阿托品化与ChE活力同步观察指导阿托品应用,可使阿托品用药次数少,用药总量小, 且收到了好的效果。
- 戴建溪李霖朱燕燕
- 关键词:阿托品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胆碱酯酶活力AOPP
- 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抗胆碱药与氯解磷定的联合应用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时抗胆碱药和氯解磷定的用量和用法。方法 AOPP患者 5 2例分为两组 ,阿托品组 2 2例 ,用阿托品 +氯解磷定治疗 ;长效托宁组 3 0例 ,用长效托宁 +氯解磷定治疗 (均肌内注射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推荐首次用药量 ,再根据胆碱酯酶 (ChE)活力确定重复用药剂量。ChE活力达 5 0 %以上为停药观察指标。结果 阿托品组轻、中、重度中毒患者的阿托品用药总量分别为 ( 11.0± 2 .6)mg、( 2 6.3± 1.6)mg、( 5 4 .3± 1.3 )mg ;氯解磷定用药总量分别为 ( 1.2± 0 .8)g、( 1.9± 1.5 )g、( 3 .2± 0 .9)g;治愈时间分别为 ( 1.8± 0 .3 )d、( 1.9± 0 .6)d、( 3 .5± 0 .5 )d。长效托宁组轻、中、重度中毒患者的长效托宁用药总量分别为 ( 5 .0± 0 .4 )mg、( 9.0± 1.5 )mg、( 10 .0± 0 .3 )mg;氯解磷定用药总量分别为 ( 1.7± 1.0 )g、( 2 .1± 0 .7)g、( 3 .9± 1.2 )g;治愈时间分别为 ( 1.4± 1.5 )d、( 2 .0± 0 .1)d、( 2 .6± 0 .8)d。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以抗胆碱药联合应用氯解磷定肌内注射 ,并根据ChE活力结果指导用药 ,方法简单 ,用药总量小 ,治疗效果好。
- 戴建溪李霖朱燕燕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氯解磷定抗胆碱药
- 长效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比较被引量:9
- 2001年
- 赵霞戴建溪朱燕燕
- 关键词:阿托品长效托宁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化阿托品化指标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阿托品化作为指导阿托品用法的指标。随着人们对阿托品化指标认识地逐步加深,其中的某些指标作为指导抗胆碱剂使用标准需重新商榷。1简化阿托品化指标的必要性对于AOPP患者应用抗胆碱剂治疗,人们强调尽快达
- 赵霞戴建溪李霖
- 文献传递
- 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指标的改进被引量:2
- 2002年
- 李霖戴建溪
- 关键词:阿托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AOPP阿托品化指标
- 疑难病例的诊断思维方法
- 1999年
- 目的 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率。方法 复习《中华内科杂志》1986年12月至1995年6月刊出的临床病理讨论100例,将其分别归类于少见病、罕见病、常见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疑难病例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14~87岁,其中血液病28例,恶性肿瘤22例,感染性疾病19例,其他疾病3l例,属于少见病的22例,罕见病15例,国内首例报道疾病3例,其余60例属于常见病。结论医生应不断提高对疑难疾病的认识水乎,正确运用诊断思维方法,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100例疑难疾病中大多数仍系常见病如血液病、恶性肿瘤。
- 戴建溪王要军
- 关键词:疑难病例诊断思维血液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994年
- 邵回龙姜磊戴建溪高太有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血清甲状腺激素
- 纳洛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40例分析被引量:5
- 1995年
- 为探讨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有效的醒脑剂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7月用纳络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4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黄文戴建溪王秀英
- 关键词:药物中毒安眠药纳洛酮药物疗法
-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大肠癌石蜡组织表皮生长因于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研究,并以4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大肠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率和PCNA计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中伴淋巴结转移者和复发者EGFR表达阳性率和PCNA计数值,均分别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和无复发者(P<0.01)。结论:EGFR和PCNA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情况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黄文戴建溪权启镇
- 关键词: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