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茜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坛紫菜
  • 4篇紫菜
  • 2篇赤腐病
  • 1篇形态学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生物学
  • 1篇枸杞
  • 1篇卵器
  • 1篇霉病
  • 1篇硅藻
  • 1篇分子
  • 1篇分子生物
  • 1篇分子生物学
  • 1篇腐霉
  • 1篇腐霉菌
  • 1篇RBCL基因
  • 1篇ITS
  • 1篇病原
  • 1篇病原鉴定
  • 1篇并发

机构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文茜
  • 5篇马家海
  • 3篇刘一萌
  • 1篇孙彬
  • 1篇李颖博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坛紫菜赤腐病与拟油壶菌病并发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于2009—2012年,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晋江市和浙江省苍南等地的坛紫菜病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发病特征及镜检观察确定,坛紫菜病烂的主要原因为紫菜腐霉Pythium porphyrae以及拟油壶菌Olpidiopsis sp.感染引起的赤腐病和拟油壶菌病并发病。紫菜腐霉感染引起的赤腐病,发病过程为紫菜腐霉菌丝侵染坛紫菜细胞,被感染的坛紫菜细胞由红色转绿色、黄绿色,直至腐烂破碎、萎缩死亡,菌丝浸染坛紫菜5~7 d后,部分菌丝体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释放肾脏状、双鞭毛游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并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藏精器和藏卵器,进行有性生殖,并感染其他紫菜细胞。拟油壶菌感染引起的拟油壶菌病,发病过程为菌体侵入坛紫菜细胞内,成熟后形成孢子囊,致使坛紫菜细胞裂解,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并感染其他坛紫菜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干出时间、降低栽培密度、远离河口栽培以及采用冷藏网技术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赤腐病以及拟油壶菌病造成的危害。
刘一萌马家海文茜
关键词:坛紫菜赤腐病
紫菜腐霉菌生长及繁育基础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从福鼎市和霞浦县海区患病腐烂的坛紫菜上分离纯化到赤腐病病原菌———紫菜腐霉菌,分析对比不同培养基对紫菜腐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腐霉菌丝体适宜生长盐度为0.8%~2%,最适盐度为1.4%;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光照强度对腐霉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用半海水玉米液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到紫菜腐霉菌藏卵器、雄器以及藏卵器发育过程和受精卵卵裂过程。
文茜马家海
关键词:坛紫菜赤霉病藏卵器
东海枸杞岛蜈蚣藻属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与分子鉴定的结果比对,发现蜈蚣藻、链状蜈蚣藻、繁枝蜈蚣藻、复瓦蜈蚣藻、带形蜈蚣藻、亚洲蜈蚣藻等种类样品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而披针形蜈蚣藻样品中GQ-6和GQ-8形态差异较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二者均为披针形蜈蚣藻。
李颖博马家海孙彬文茜王丁晶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生物学RBCL基因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刘一萌马家海文茜
关键词:坛紫菜赤腐病ITS
坛紫菜附着硅藻的形态特征及在福建省的分布被引量:2
2012年
经调查,福建省福鼎、霞浦、连江、莆田、厦门、漳浦的坛紫菜患有硅藻附着症。对附着硅藻进行酸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拍照计数,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其所属种类,分别是平片针杆藻小形变种Synedra tabulata var.parva、海生斑条藻Grammatophora marina、念珠直链藻Melosira moniliformis、短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ata、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var.subcontricta和小钩斑条藻Grammatophora hamulifera。对每个种类的数量分布情况、形态学特征、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提供部分种类的扫描电镜照片。
文茜马家海刘一萌
关键词:坛紫菜扫描电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