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朱广婷

朱广婷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红斑狼疮患者
  • 3篇风湿
  • 2篇类风湿
  • 2篇TH17细胞
  • 2篇TH17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B
  • 1篇凋亡
  • 1篇多发性肌炎

机构

  • 5篇泰安市中心医...
  • 4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9篇朱广婷
  • 4篇李芳
  • 3篇李芳
  • 2篇武树朋
  • 1篇陈东育
  • 1篇王静
  • 1篇王晓蕾

传媒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Th17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朱广婷李芳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评估及其与病程关系的研究
目的:为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同龄健康人骨密度值是否存在差异及RA患者病程与骨密度值变化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评估RA患者骨密度值。方法:将RA患者根据病程分别分为A组(病程≦2年,30例)与B组(病程>2年,30例),健...
李芳朱广婷聂深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密度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炎特异性抗体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PM/DM患者12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MSA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中,MSAs阳性患者89例,阳性率为70.63%。MSAs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的向阳疹、Gottron疹、肺间质病变(ILD)、技工手、发热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抗TIF1γ抗体、抗NXP2抗体发生吞咽障碍的概率较高(P<0.05),抗ARS抗体、抗Jo-1抗体发生吞咽障碍的概率较低(P<0.05);抗ARS抗体、抗Jo-1抗体发生肌痛的概率较高(P<0.05),抗TIF1γ抗体发生肌痛的概率较低(P<0.05);抗Jo-1抗体、抗MDA5抗体发生肌无力的概率较高(P<0.05),抗EJ抗体发生肌无力的概率较低(P<0.05);抗MDA5抗体、抗TIF1γ抗体发生向阳疹的概率较高(P<0.05),抗ARS抗体、抗Jo-1抗体发生向阳疹的概率较低(P<0.05);抗EJ抗体、抗MDA5抗体发生Gottron疹的概率较高(P<0.05),抗Jo-1抗体发生Gottron疹的概率较低(P<0.05);抗MDA5抗体发生技工手的概率较高(P<0.05),抗ARS抗体、抗Jo-1抗体、抗TIF1γ抗体发生技工手的概率较低(P<0.05)。结论PM/DM患者MSAs阳性率较高,且MSAs亚型与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对ILD与肿瘤疾病进行科学筛查,结合其他因素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以促进预后。
朱广婷聂深钰刘学亮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预后
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提高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其规律,回顾性研究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92例FUO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总结治疗经验,形成合理的诊疗思路,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5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包括转入患者)且符合1999年我国学者提出FUO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复习相关病历资料,总结发病特点和直接确诊指标。结果 192例FUO患者最终169例患者确诊,确诊率为88.02%。主要疾病依次是:结缔组织和血管炎性疾病(61.46%)、感染性疾病(22.40%)、恶性肿瘤性疾病(2.08%)、其他疾病(2.08%),其中未明确原因的疾病占11.98%。导致FUO的主要病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感染(细菌、EB病毒、结核)、肿瘤等。169例确诊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比例高,且在免疫系统疾病组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FUO中恶性肿瘤常见。结论随着风湿病知识的普及和专科大夫的增多,不典型风湿病诊断率明显提高。本研究总结了FUO的病例特点、病因及化验检查等,形成一定合理性的诊疗思路,不断提高不明原因发热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李芳王晓蕾武树朋朱广婷
关键词: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MMP-3和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50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患者分为A组(指数≥6)28例,B组(指数<6)22例。此外,按照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将患者分为Ⅰ组(指数≥6)29例,Ⅱ组(指数<6)21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对比A、B组以及Ⅰ、Ⅱ组与对照组的血清MMP-3和IL-15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而B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与对照组,而Ⅱ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得,AS患者BASDAI、BASFI与MMP-3、IL-15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3和IL-15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武树朋王静李芳朱广婷聂深钰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血清学指标MMP-3IL-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7/Th17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背景:   1986年,Momann和Coffman根据细胞因子分泌的不同将CD4+T细胞分成Th1和Th2细胞。早期的研究表明Th1/Th2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活动性SLE表现为...
朱广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生物治疗
文献传递
Th17细胞及白介素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可有多脏器(肾、中枢神经等)损害。
朱广婷李芳
关键词:TH17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康复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RA-ILD患者33例,其中男4例,女29例,随机分为两组:肺康复训练组16例(A组)、常规治疗组17例(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均用常规的慢作用药物治疗RA,A组又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并对疼痛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4个月治疗后,结果发现肺康复训练组(A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B组)明显提高(P<0.05),且随锻炼时间延长、强度增加改善尤为显著,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上述指标好转,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和生活能力评分两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ILD患者恢复期给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RA-ILD患者心肺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能,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其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因此,在RA治疗的基础上加呼吸功能训练是RA-ILD恢复期患者既经济又理想的治疗手段,肺功能检查是疗效动态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李芳朱广婷
关键词:类风湿肺疾病间质性呼吸功能试验康复
蛋白激酶B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SLE患者PBMCs中的表达及其对下游分子叉头转录因子O亚族(FOXO1)、Bim等的调控,明确Akt/FOXO1/Bim信号通路在SLE患者PB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LE活动患者、SLE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BMCs中Akt、FOXO1及Bim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BMCs的凋亡。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活动患者PBMCs凋亡率(16.3±4.0)%明显高于SLE缓解患者(5.6±2.9)%和健康对照(5.2±4.2)%(t值分别为4.83和5.05,P〈0.05),SLE活动组患者磷酸化Akt、磷酸化FOXO1及磷酸化Bim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LE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PBMCs凋亡率以及上述各因子在SLE缓解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 Akt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其活性降低可能促进SLE的发生和发展。② Akt的活性下降可能导致SLE患者PBMCs的凋亡增加,在这个过程中,Akt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的FOXO1和Bim的磷酸化水平,增强它们的促凋亡能力来发挥作用。
陈东育李芳朱广婷
关键词:红斑狼疮蛋白激酶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