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康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哈雷彗星1986年光谱的谱线证认
- 1990年
- 1986年3—4月间,哈雷彗星的日心距为1和1.5 A.U.附近。我们使用云南天文台1米RCC望远镜和卡焦摄谱仪,取得了7张长狭缝光谱。这是我国唯一的一组哈雷彗星长狭缝光谱。光谱色散度为165(?)/mm,分辨率不小于7(?)。本文主要给出6张Kodak 103_a-O底片上3000—5100(?)波段的谱线证认结果。光谱片上主要出现了CN、C_2、C_3、CH、NH、OH等分子发射线,还可能存在NH_2、CH^+、N、H_2CO等发射线。光谱中连续辐射、吸收线较强,离子谱线少而弱,表明哈雷彗星是富尘的。OH(3090)发射线的出现既证实了卫星观测结果,又说明云南天文台的紫外观测条件是优越的。
- 吴光节李玉兰李久康施文敏
- 关键词:彗星光谱谱线哈雷彗星
- AR5629:1989年8月17日大环状耀斑
- 1990年
- AR5629的太阳活动区于8月17日转到日背面(S16W109),约于0104UT在其上空出现了一大环状耀斑,同时伴随有X2.9级的X—射线爆和射电10厘米流量达到5600流量单位的射电爆。
- 宣家余罗智叶惠莲林隽钟树华陈学昆李久康
- 关键词:太阳活动区视向速度
- 1988年12月太阳活动区色球形态分析(英文)被引量:1
- 1989年
- 1988年12月日面(N26,L277) 出现黑子群(云台编号88374;AR5278)、13日几乎在日面同一纬度(N24,L267)又浮现一群黑子(云台88376,AR5280),在穿越日面期间两活动区爆发了一系列光学耀斑,爆发的耀斑数前者约为后者的三倍。18cm耀斑巡视望远镜取得了上述活动区的大部分资料。 AR5278活动区谱斑一直都不太亮,且呈分散块状。弯曲的暗条围绕前导黑子呈复杂结构,两黑子群中间的“谱斑走廓”很窄狭,磁场图上此区域磁场梯度最大。16日的2B/X4.8级大耀斑是该活动区最大的一次。伴随强列的Ⅳ型射电爆发,还引起了电离层突然扰动及质子事件。该耀斑爆发之前的0826UT先出现几个小亮点,0832UT小亮点面积迅速增大并逐渐联成大耀斑,覆盖主黑子半影及本影。耀斑最亮处恰恰位于“走廊”之上,在耀斑爆发期间周围的谱斑有明显的增亮现象(见图1)。活动区两边有一较大暗条在耀斑爆发前后的两天里变化不大,后来才渐渐变宽至20日后瓦解、消失,活动区也逐渐衰退。 此活动区另一特点是:两活动区之间有一较大暗条,爆发的耀斑局限在暗条一侧(见图)而无法穿越。另外,有几次耀斑爆发位置跨越黑子区。 该活动区后随部分耀斑多于在前导的,异极性区更易发生(见附表)。 与AR5278活动区密接的AR5280活动区,谱斑亮度低,面积小,暗条少且不明显,色?
- 李久康李琼英曹莹
- 关键词:太阳活动区射电爆发日面FILAMENT形态分析
- AR5629:1989年8月17日环状日珥和射电尖峰辐射
- 1990年
- 文章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快速记录和时间同步系统(FRTSS),及该系统取得的1989年8月17日与西边缘环状日珥共生的一个射电尖峰辐射(spike)群。
- 龚元芳尚琼珍吕松泉胡汉明杨荣邦李久康
- 关键词:云南天文台SPIKE
- 与环珥系共生的太阳射电尖峰辐射
- 1991年
- 近十几年来,随着观测设备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已逐步在米波、分米波、厦米波和毫米波段发现了太阳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并对其产生机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然而与环状日珥共生的开关型快速活动群的捕获尚属首次。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于1989年8月17日观测到的这一有趣事件的形态、特征,并给出Spikes的速率及单个脉冲的寿命等参数。同时简述与该事件相关的共生现象。
- 龚元芳尚琼珍胡汉明吕松泉李久康杨荣邦
- 关键词:太阳射电辐射日珥
- AR5629:1989年8月15至17日西边缘的大环珥系
- 1990年
- 云南天文台用18cmHα色球望远镜取得AR5629活动区(S17,L75)的资料。 这个活动区出现在日面南半球。12天中均为麦金托什分类中的复杂型;8天黑子群面积均超过1000单位以上。在此期间总计产生135个光学耀斑(其中1级26个,2级2个,3级1个),产生X射线耀斑54个(其中M级17个,X级5个)。在15、16、
- 李久康曹莹李琼英
- 关键词:色球望远镜复杂型地球物理效应麦金云南天文台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