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地震
  • 4篇第四纪
  • 4篇断裂带
  • 4篇裂带
  • 3篇地震危险
  • 3篇地震危险性
  • 3篇郯庐断裂
  • 3篇郯庐断裂带
  • 3篇汶川地震
  • 3篇晚第四纪
  • 2篇地震断层
  • 2篇第四纪活动
  • 2篇断层
  • 2篇汶川8.0级...
  • 2篇危险性分析
  • 2篇历史地震
  • 2篇烈度
  • 2篇节理
  • 2篇活动性
  • 1篇地表变形

机构

  • 26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26篇李光
  • 16篇郑颖平
  • 12篇翟洪涛
  • 10篇姚大全
  • 8篇陈安国
  • 7篇童远林
  • 7篇赵朋
  • 6篇孟凡月
  • 6篇沈小七
  • 4篇刘东旺
  • 3篇张有林
  • 3篇王行舟
  • 3篇郑海刚
  • 3篇曹均锋
  • 2篇蔡辉腾
  • 2篇冯伟栋
  • 1篇张毅
  • 1篇张玮晶
  • 1篇周本刚
  • 1篇梁久亮

传媒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安徽地质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陆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高原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露天采矿技术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可快速建立等震线模型,从而确定灾区面积。
秦娟王宏超黄世源李光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某白云石矿采场爆破振动效应实测研究
2011年
使用IEM891型测振仪对石矿采场进行2次爆破振动测试,对最大三维合成振速进行线性回归,得出该矿采场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并推算出爆破安全距离和确保现场建筑物安全的最大药量,为后期采矿爆破提供参考。
孟凡月曹均锋冯伟栋李光
关键词:爆破振动
安徽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安徽及邻区15次地震的40条等震线资料,采用联合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将此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并结合地震烈度分布资料对衰减关系进行检验,认为本次统计回归所得的烈度衰减关系对安徽地区是适用的。
李光童远林郑颖平
关键词:地震烈度
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动峰值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以江淮地区某软土场地为原型,构造多种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选择Taft(1952N21E)、Kobe(1995EW)和E1-Centro(1940NS)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软弱层的埋深、厚度对软土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输入地震动,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土层放大系数随着软弱层埋深、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软弱层的埋深、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软土场地开始出现减震效应,软弱层的埋深越深、厚度越大、输入地震动强度越高,减震的效果越明显。
曹均锋童远林李光冯伟栋孟凡月赵朋董双林
关键词:软弱土层埋深地震动加速度峰值
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背景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由统计单元(29°-34.5°N,110-123°E)中强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强震的发生呈现出300年大周期的特征,而安徽未来10年处于中强震的300年周期中的弱活动周期内。结合安徽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场所以32°N以南为主,并且重点应关注六安—霍山地区。其次,安徽西北阜阳一带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该区存在构造地震空区,未来有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郑颖平翟洪涛李光汪家伟
关键词:地震地质背景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被引量:1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8.0级地震,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上。通过对震区的现场调查,这次地震在极震区造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和前山断裂即彭县—灌县断裂。通过调查发现,极震区的地表断层产状多为北东走向,以逆冲运动为主。而在极震区以北的四川平武、青川和陕西宁强等余震分布区,地表也发生破裂,但规模和产生的地表变形明显减弱,主要以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形式表现。
陈安国姚大全张有林王行舟郑颖平李光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地裂缝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被引量:9
2014年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活动习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补充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及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郑颖平姚大全张毅张玮晶翟洪涛赵朋李光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晚第四纪
皖西北及邻区第四系分布与新构造运动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根据皖北及邻区区域调查报告[1]中第四系钻孔资料,通过插值法得到皖北及邻区第四系等厚线。结合该地区地震及断裂分布,分析皖北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认为涡阳为研究区内破坏性地震最可能发生的地区。
李光翟洪涛李代娣郑颍平孟凡月赵朋
关键词:插值
安徽南部葛公镇断裂活动性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安徽南部葛公镇断裂规模大,线性影象特征明显,在葛公镇以南尤为清晰。葛公镇以南,断裂多为水系所利用,发育NE向谷地,这也可能构成断裂在该段卫星影像线性特征明显的一个因素。葛公镇以北,断层在基岩剖面中出露良好,沿断层追踪调查均未发现剖面中有错动上覆第四纪地层迹象。由断层破碎带物质胶结程度及风化特征,结合地质地貌表现特征等分析,初步认为葛公镇断裂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郑颖平翟洪涛李光赵朋
关键词:活动性地质调查
重庆及邻区震后烈度分布评估模型构建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重庆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将典型历史地震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基于烈度衰减关系的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基于等震线长短轴半径的"王景来"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和基于面积的烈度分布评估模型。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上述三种模型的适用性。震后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对于震后灾害损失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秦娟蔡辉腾李光王宏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