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明

作品数:50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动脉
  • 34篇主动脉
  • 25篇腔内
  • 16篇外科
  • 14篇腹主动脉
  • 13篇血管
  • 13篇腔内修复
  • 13篇腔内治疗
  • 13篇主动脉瘤
  • 11篇夹层
  • 11篇腹主动脉瘤
  • 10篇动脉瘤
  • 10篇手术
  • 10篇主动脉夹层
  • 9篇人工血管
  • 8篇外科治疗
  • 7篇动脉弓
  • 7篇主动脉弓
  • 6篇修复术
  • 6篇外科手术

机构

  • 50篇中南大学湘雅...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南大学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0篇李全明
  • 48篇舒畅
  • 45篇黎明
  • 27篇姜晓华
  • 26篇李鑫
  • 22篇何昊
  • 15篇王暾
  • 10篇罗明尧
  • 8篇方坤
  • 6篇宫毅
  • 5篇邱剑
  • 4篇杨泽厚
  • 4篇李全明
  • 3篇汪忠镐
  • 3篇王暾
  • 3篇何昊
  • 2篇李永国
  • 2篇杨晨紫
  • 2篇吕新生
  • 1篇周海洋

传媒

  • 14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疗抑制重建术后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构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 PTFE)人工血管置换杂种犬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模型。探讨总剂量28Gy的体外分割放射治疗影响重建术后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均先行肾下腹主动脉段的人工血管置换重建术。放疗组于术后2周后对标记区血管行总剂量28Gy的体外放疗。对照组则不放疗。重建术后5周观察比较两组移植术后的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Skp2、p27kip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组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放疗组的Skp2、PCNA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p27kip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体外分割放疗(28Gy)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生,从而抑制重建术后的人工血管的内膜增生。
袁丽琴舒畅周晓张文波方坤李鑫李全明
关键词:人工血管放疗SKP2增生细胞核抗原P27KIP1
腔内治疗术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体内血流,防止动脉瘤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EVAR自1991年问世以来[2],因微创、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中期疗效理想等优势而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支架移植物柔顺性、贴附性的大幅改进,定位锚定辅助装置及输送系统口径的不断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开窗、烟囱和分支型支架等新技术的出现,EVAR在近30年的发展迅猛。但多个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EVAR并不具备远期优势,且有较高的再干预率,这主要来自腔内技术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其中,EVAR术后AAA破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1.1%[3,4],而死亡率高达38.7%~66.7%[4-7]。了解EVAR术后AAA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置方案,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环节;及时进行救治,则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本文对EVAR术后AAA破裂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何昊杨炎李全明陈可叶子健舒畅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多中心临床试验腹主动脉瘤腔内技术AAA
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腔内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技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相关的辅助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
舒畅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李鑫邱剑王暾方坤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1月经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的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行分叉型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夹层均得到完全修复,未出现内脏动脉缺血、肾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CTA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手术治疗,腔内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仅适用于解剖学条件良好的患者。
舒畅何昊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李鑫
关键词:人工血管腔内治疗
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回顾分析经保守治疗的37例产褥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平均年龄(33±6)岁,发病平均时间为产后(10±6)d,其中经阴道产7例(19%)、剖宫产30例(81%);8例合并肺栓塞。急性期采用积极抗凝、祛聚、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慢性期长期抗凝和弹力袜压迫治疗。治愈5例,好转32例,有效率100%。随访(29±10)个月(12~60个月),发生血栓后遗综合征3例,症状轻。急性期抗凝、祛聚、溶栓、改善循环及慢性期弹力袜压迫治疗疗效明显,血栓后遗综合征发生率低。
罗明尧舒畅李全明姜晓华黎明
关键词:产后期静脉血栓形成
新型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M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但主动脉弓部疾病由于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如何用微创的方式重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是目前血管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目前有杂交技术、烟囱技术、带分支支架技术、开窗技术等新的方法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腔内治疗,但这些技术都有其局限性。本文总结一种新型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Concave Supra-arch branched stent-graft系统,简称CS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的first-in-man(FIM)研究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CS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S系统的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5例患者包括缺乏近端锚定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79岁。其中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糖尿病,3例存在脂代谢异常。全部5例患者手术中均顺利置入CS系统。无血管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介入时间(72.4±16.9)min,平均总手术时间(169.4±19.6)min,平均造影剂使用量为(79.0±6.5)mL。术毕造影均显示瘤体隔绝完整,夹层破口封堵完全,未见内漏且分支支架形态良好,无狭窄闭塞。术后入住ICU时间(24.2±3.2)h。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100%。术后2周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复查CTA检查均显示三分支支架系统位置满意,无内漏,弓上三分支血管无狭窄闭塞。5例患者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脑相关事件,存活率100%,其中最长随访时间已达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亦无二次介入情况。结论:CS系统为一款带有凹槽结构的一体化支架
舒畅舒畅何昊何昊李全明李全明方坤黎明李鑫刘鼎骁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治疗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病例,探讨、总结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8月手术治疗AAA行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患者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85.7%)例;主动脉和髂动脉发生破裂时最大直径分别为(111.1±13.1)mm和(100.4±6.6)mm;破裂平均发生在术后(62.0±21.2)个月;导致瘤体破裂的原因包括:I型内漏15例(71.4%),II型内漏4例(19.0%),不明原因内漏2例(9.5%)。结果:5例(23.8%)行急诊手术,10例(47.6%)采用腔内手术,11例(52.4%)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主髂动脉缩缝”的开放手术。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1±12.0)min和(236.4±48.6)min。围手术期死亡1例(4.8%),开放手术重症监护时间13 d。平均随访时间(21.3±17.7)个月,2例(2/9,22.2%)腔内手术患者因腹主动脉病变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主髂动脉破裂是一种严重的EVAR术后远期并发症。内漏,尤其I型,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腔内手术是首选治疗策略,“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缩缝技术”的开放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暾王暾舒畅何昊李全明李全明何昊何昊黎明
关键词:主动脉瘤动脉瘤
复杂的小儿腹膜后肿瘤外科处理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杂的小儿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小儿组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5年间收治的复杂的小儿腹膜后肿瘤17例,总结外科手术处理经验。结果:17例患儿均实施了完整切除手术,且都有病理性诊断。术后死亡1例;16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手术中涉及血管手术的患儿11例,涉及联合脏器切除6例,既涉及血管移植手术又联合脏器切除的为1例。术后复发2例,均为恶性。结论:小儿复杂的腹膜后肿瘤外科完整切除手术,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
周钧钟德玝刘国清李全明马勇范丹凤
关键词:小儿腹膜后肿瘤外科
腘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腘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收治的腘动脉瘤9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9例(患肢11条)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3.8岁。双侧腘动脉瘤2例,左侧4例,右侧3例;合并双侧髂动脉瘤1例。无症状1例,搏动性肿块2例,肿块伴局部疼痛3例,慢性下肢缺血1例,急性下肢缺血2例。外科手术7例,7个腘动脉瘤;非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行双髂动脉瘤手术)。手术方法均采用腘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重建术。随访0.5个月至6年,术后搏动性肿块消失,疼痛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患肢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病因。有症状及直径大于2 cm的腘动脉瘤应早期手术治疗,特别是瘤腔内有附壁血栓更有手术指针。动脉瘤切除后行人工血管和自体静脉的置换近远期通畅率无明显差别。
舒畅杨晨紫李全明黎明姜晓华何昊
关键词:人工血管血管重建
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 5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 5例患者年龄3 1-7 6岁,平均5 2.6岁。2 5例中6例术前合并肠管缺血,5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既有肠管缺血又有肾动脉缺血,5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4例合并下肢缺血,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并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夹层患者予以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内漏3例(2例漏血7 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其余2 2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前述的合并症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腔内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上的改进,使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得以成功的治疗。
舒畅李全明姜晓华宫毅黎明李懋万恒郭媛媛
关键词:人工血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