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改玲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微乳液
  • 5篇萃取
  • 4篇溶剂
  • 4篇P507
  • 3篇正庚烷
  • 3篇溶剂萃取
  • 3篇四组分
  • 3篇庚烷
  • 2篇萃取剂
  • 2篇膦酸
  • 2篇量热
  • 2篇活化能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机理
  • 1篇缔合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乙基
  • 1篇乙基己基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李改玲
  • 8篇高宏成
  • 5篇沈兴海
  • 3篇彭启秀
  • 3篇王文清
  • 2篇李忠
  • 1篇张剑波
  • 1篇王维敬
  • 1篇郑容
  • 1篇吴佩强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铀矿冶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皂化萃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引量:5
1993年
测定了P507钾(钠)/仲辛醇/正庚烷体系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密度、折光率、粘度和电导等性质,并从微乳液的形成、结构和相转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改玲彭启秀高宏成
关键词:萃取剂皂化物理化学特性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被引量:20
1994年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Rw与ω(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数之比)成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截距还求得P507(K)极性头的水化层厚度为5.8A。
沈兴海王文清王爽李改玲高宏成
关键词:微乳液结构参数膦酸正庚烷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渗透现象——1.渗透指数规律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研究P507(K)-醇(正戊醇、正已醇)-正庚烷-水以及SDS-正戊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W/O型)的电导率(σ)与渗透阈值(Ф_p)和渗透温度(t_p)之间的指数规律。得到σ与Ф_p的指数值为s=1.20±0.05,μ=1.20±0.05;σ与t_p的指数值为μ=0.99±0.01。
沈兴海王文清王爽李改玲高宏成
关键词:微乳液电导率
山楂蜂花粉的成分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研究山楂蜂花粉的药用成分组成。方法:采用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并用比色法,氨基酸自动分析,原子吸收等方法对其组成进行测定。结果:其含有人体通常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锌的含量高达52-5μg·g-1 ,总黄酮含量达33-75mg·g- 1 提取物,SOD比活性447U·g- 1 提取物。结论:山楂蜂花粉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张剑波王维敬李改玲
关键词: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中药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Ⅲ.——萃取剂之间的缔合作用
1992年
本文利用量热滴定的方法,研究了萃取有机相中酸性萃取剂P204、P507、P272和PMBP与中性磷酸酯之间的缔合作用,求出相应的缔合常数β以及热力学函数△H、△S、△G。
李改玲李忠彭启秀高宏成
关键词:量热法溶剂萃取缔合
醇对萃取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的影响被引量:8
1997年
采用测定微乳液电导的方法,求得P507(K)-醇-正庚烷-水萃取有机相中,在含有不同的醇(正丙醇-正己醇)和不同量水时,形成微乳液的活化能ΔE,并通过它来讨论萃取有机相中形成微乳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醇的碳链越长,活化能ΔE越大,形成的微乳液也越稳定,有利于萃取。因此在实际萃取体系中,常通过加入正己醇、正辛醇等长链脂肪醇作辅助溶剂,以避免发生乳化和形成第3相。
沈兴海李改玲高宏成
关键词:微乳液乙基己基膦酸有机相萃取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渗透现象——2.导电机理的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根据阳离子导电机理,圆满地解释了P507(K)-醇(正丙醇—正已醇)-正庚烷-水四组分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活化能-含水量曲线。并发现含水量较少、温度低于30℃时,表面活性剂阴离子与K^+组成的离子对,充当导电载体。
沈兴海王文清王爽李改玲高宏成
关键词:微乳液导电机理活化能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Ⅳ)——皂化P507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和微乳状液的形成被引量:5
1992年
利用量热滴定法研究皂化P507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和滴水过程中微乳状液的形成.求得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形成常数K、聚集数n以及热力学函数,并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胶团和微乳颗粒的流体力学半径。
李改玲李忠彭启秀高宏成吴佩强郑容
关键词:溶剂萃取反向胶束微乳液
萃取有机相中微乳液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The activation energy ΔE can indicate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membranes of microemulsion particles, so it could be used to discribe and discuss the stability of the formed microemulsion in extraction organic phase- Variations of activation energies with water content for microemulsions formed in the organic phase of saponated P507 (2-ethyl-hexyl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alcohol (n-propanol, n-butanol, n-pentanol and n-hexanol )-heptane-water were determined by measurement of electric conductivity.The curves between ΔE and water content VH2o were given. It is found that ΔE of butanol system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while that of pentanol and hexanol systems presents a maximu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activati0n energ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alcohol chain.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longer the length of alcohol chain, the bigger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membranes of particles, and the more stable the microemulsion i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hexanol or octanol was always used as co-surfactant in extraction process.
沈兴海李改玲高宏成
关键词:微乳液活化能溶剂萃取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