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林

作品数:8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民族》编辑部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经济管理
  • 26篇政治法律
  • 14篇文化科学
  • 10篇历史地理
  • 7篇社会学
  • 4篇军事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6篇边境
  • 39篇纪事
  • 36篇边境纪事
  • 21篇兴边富民
  • 19篇兴边富民行动
  • 19篇富民行动
  • 18篇民族
  • 17篇大型系列报道
  • 11篇走读边境中国
  • 8篇民族工作
  • 7篇书记
  • 6篇边境地区
  • 5篇民族地区
  • 5篇安居房
  • 4篇访谈
  • 4篇草原
  • 3篇中共
  • 3篇少数民族
  • 3篇自治
  • 3篇吉祥

机构

  • 26篇《中国民族》...
  • 2篇新华通讯社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86篇李晓林
  • 9篇周帆
  • 7篇陈鼎波
  • 3篇余文生
  • 3篇谭兵
  • 2篇刘烈军
  • 2篇田永亮
  • 2篇王建义
  • 2篇吴迪
  • 1篇郭俭
  • 1篇李云昌
  • 1篇崔龙
  • 1篇索朗罗布
  • 1篇龚学增
  • 1篇成卫东
  • 1篇黄云
  • 1篇牛志男
  • 1篇觉果
  • 1篇肖代君
  • 1篇汤振华

传媒

  • 86篇中国民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8
  • 11篇2007
  • 17篇2006
  • 19篇2005
  • 11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开大海 沿着界江往前走——东北边境纪事之辽宁段
2004年
李晓林陈鼎波王建义燕声东
关键词:东北边境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投资环境
去阿里拜见麦格隆——西藏边境纪事之十
2007年
在阿里,有一位目前苯教中地位最高的大活佛,一位名扬整个藏区的藏医大师,他就是丹增旺扎。当地的大人小孩和僧俗人等都尊称他叫“麦格隆”,意思是德高望重的活佛、受过比丘戒的长者。
李晓林
关键词:纪事边境活佛藏区
他乡与故乡——对话摄影师杜剑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涌入这里。他们在成为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同时,也成为了他乡的新人。从当初的只身外出务工,到如今的举家外迁安身立命,故乡和他乡,家中的父老、陌生之地的谋生,还有对未来的期许,身处异乡的农民工原本带着浓郁乡土风味的生活习俗、带着深情眷恋的思亲怀乡情结,在延续中又不断发生着渐进式的变化,渴望并适应着融入新的城市环境。困惑、迷惘,追求、期盼……这个农民工群体尤其是外来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越来越为全社会所关注。
李晓林
关键词:故乡摄影师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
神山之下——西藏边境纪事之三
2007年
李晓林
关键词:纪事边境新藏公路
白哈巴:一个牧村的传说与现实——新疆边境纪事之三
2005年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什么是边境?边境到底意味着什么?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如何?边境与国家,与民族,与自然,与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无疑,这是一些庞杂而深邃的问题,完全不能指靠短短的时间就能够把它们弄明白。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走过绝大部分边境地区。但只是走了。所以,这一次我想带着这些问题再系统地走完全程--“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之所以叫“走读”,是因为要在行走中脚踏实地的探查、触摸、寻访、感知、体味、思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甚至永无止境。但我必须启程,必须沿着陆地边境线往前走,为了远方那些尚未知晓和尚未被理解的一切!望边境,我会常常想到美国的西部。在美国,西部和“边境”曾经被视为象征和神话。19世纪美国伟大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以西进运动为主题的最为有名的诗歌《先驱者!啊先驱者》,就描绘和讴歌了先驱者的进军:“他们进入到一个更新的更伟大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将要变成兄弟姐妹,/各民族互相通婚,彼此交往,/海洋可以越过,遥远成为邻近,/所有国家紧密连接在一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惠特曼同时又发出疑问:“但是哪里是我许久以前出发想寻找的地方?/为什么它至今未被发现?”在“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启动之际,真诚地期待广大读者关注我们的行程,在今后一年多同我们一道栉风沐雨数万公里,到全国135个边境县去见证和纪录兴边富民行动的风起云涌,去领略和感受边境的岁月沧桑。
李晓林
关键词:大型系列报道兴边富民行动边境纪事传说
和田绿洲:高原之下 沙漠之中——新疆边境纪事之七
2006年
李晓林
关键词:纪事边境柯尔克孜族县城通车
遥望夏塔古道——新疆边境纪事之九
2006年
对夏塔和夏塔古道的梦想和向往,源自10多年前张承志的一篇散文——《夏台之恋》。夏塔和夏台,说的同一个地方,译音不同而已。关于它的准确读法,至今没有一定之规。在哈萨克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语言里,发音皆有差异。夏塔,应该是当地大多数人的称呼。《夏台之恋》当然是美文,有种直抵人心的魅力。其实,张承志在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夏塔的自然风光(他只是说“应该相信我,夏台一线的100百多公里天山北麓的蓝松白雪,确是这个地球上最美的地带”),而主要记录了对夏塔“混血”的人文景致的体察(他写道:“用流行语来说是团结,用更准确的语词来说是和平;用我喜爱的感受语言来说,那是一种深沉的安宁”)。比如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俄罗斯族的小姑娘娜嘉,会蒙古话、俄罗斯话、哈萨克话、维吾尔话和汉话;比如嗜酒的蒙古族康拜因手;比如称他为“我的孩子”的柯尔克孜老妈妈;比如用名为《白泉》的一首歌震撼了作者的哈萨克牧人;比如耕作的维吾尔人;比如沉默的回族人;再比如兵团的汉族人……尽管没有走过夏塔古道,张承志还是以一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生的眼光对它的历史及其地位进行了回顾和阐述。最根本的界定,是这样说的:夏台其地,不仅当称南北新疆的交通咽喉,而且是中国与印欧之间、所谓丝绸之路的要冲。记者上网“百度”了一下,因读过《夏台之恋》而去新疆,去夏塔的各色人等不在少数。并且,网上还能读到有些游历过夏塔的人士撰写的游记,不乏高水准的作品。2005年初秋,记者自阿尔泰山驱车南下,经塔城、阿拉山口、博尔塔拉,沿赛里木湖边进入果子沟,到达伊犁河畔,又从伊宁到昭苏,再从昭苏县城来到夏塔。
李晓林
关键词:古道纪事边境
怒江峡谷里的丙中洛——云南边境纪事之四
2005年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什么是边境?边境到底意味着什么?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如何?边境与国家,与民族,与自然,与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无疑,这是一些庞杂而深邃的问题,完全不能指靠短短的时间就能够把它们弄明白。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走过绝大部分边境地区。但只是走了。所以,这一次我想带着这些问题再系统地走完全程--“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之所以叫“走读”,是因为要在行走中脚踏实地的探查、触摸、寻访、感知、体味、思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甚至永无止境。但我必须启程,必须沿着陆地边境线往前走,为了远方那些尚未知晓和尚未被理解的一切!望边境,我会常常想到美国的西部。在美国,西部和“边境”曾经被视为象征和神话。19世纪美国伟大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以西进运动为主题的最为有名的诗歌《先驱者!啊先驱者》,就描绘和讴歌了先驱者的进军:“他们进入到一个更新的更伟大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将要变成兄弟姐妹,/各民族互相通婚,彼此交往,/海洋可以越过,遥远成为邻近,/所有国家紧密连接在一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惠特曼同时又发出疑问:“但是哪里是我许久以前出发想寻找的地方?/为什么它至今未被发现?”在“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启动之际,真诚地期待广大读者关注我们的行程,在今后一年多同我们一道栉风沐雨数万公里,到全国135个边境县去见证和纪录兴边富民行动的风起云涌,去领略和感受边境的岁月沧桑。
李晓林周帆
关键词:大型系列报道怒江峡谷丙中洛
在沿边公路上——广西边境纪事之二(下篇)
2005年
李晓林周帆
关键词:广西边境大型系列报道少数民族
兴边富民行动·走读边境中国 大型系列报道之三十四
2007年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
李晓林黄云
关键词:兴边富民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边境纪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