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军

作品数:50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外科
  • 14篇手术
  • 14篇出血
  • 9篇细胞
  • 8篇高血压
  • 7篇外科手术
  • 7篇脑出血
  • 6篇血管
  • 6篇血压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瘤
  • 6篇开颅
  • 5篇血肿
  • 5篇颅内
  • 5篇膜下
  • 4篇神经外科
  • 4篇立体定向放射
  • 4篇胶质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放射外科

机构

  • 49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9篇杨军
  • 18篇秋楠
  • 17篇缪星宇
  • 15篇许彦钢
  • 12篇王继军
  • 12篇张伟
  • 11篇张越林
  • 8篇蔺鹏桢
  • 7篇黄卫东
  • 7篇刘晓斌
  • 6篇侯明山
  • 4篇党小军
  • 3篇师务本
  • 3篇章文斌
  • 2篇邹荣莉
  • 2篇师蔚
  • 2篇岳青
  • 2篇邱英武
  • 2篇张雪梅
  • 2篇易声禹

传媒

  • 9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陕西肿瘤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节苷脂和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治疗中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患有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GM1与NGF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140只10周健康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A组、模型B组、模型C组,使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 CCI)制备模型A/B/C,打击深度均为3 mm,打击速度分别为3、4、5 m/s。其中模型A/B/C组再分以空白组、GM1治疗组、NGF治疗组和GM1+NGF治疗组。给药后分别在24、48、72 h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损伤发生后第24小时各组S100B和NSE含量均达到最高点,随后呈下降趋势;同一模型不同治疗组内,GM1+NGF治疗组下降趋势最显著(P<0.05);不同模型间,中度脑损伤模型的GM1+NGF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结论GM1和NGF联合使用治疗比单独使用GM1或者NGF效果要好,两者存在协同作用;而且GM1和NGF联合使用治疗对于中度脑损伤情况效果最佳。
刘晓斌李民侯明山蔺鹏桢缪星宇杨军
关键词:GM1NGF颅脑损伤
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颅内局灶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
邹荣莉邱英武张雪梅张越林杨军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IL-6的表达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表达以及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和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 ,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 ,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也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检测患者IL -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越林杨军党小军秋楠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红细胞免疫IL-6T淋巴细胞亚群
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治疗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复发。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张中考杨军郭昭宇史昱国苟继敏
关键词:引流术
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颅内局灶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颅内局灶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颅内局灶性病变患者于术中用超声对病灶进行实时定位引导,明确手术范围和深度。结果:该组患者均于术中超声实时定位下找到病变,可清楚观察脑中线是否移位,脑室有否扩张、受压或变形,肿瘤大小、边界是否清楚,是囊性、实性或混合性,与CT、MR I及手术对照均相符。结论:术中超声实时定位用于颅内局灶性病变的病灶切除与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开脑内重要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预防及减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邹荣莉邱英武张雪梅张越林杨军
关键词:术中超声
脑膜瘤术前颈外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
2007年
目的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 d 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王继军秋楠杨军
关键词:脑膜瘤颈外动脉
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显著降低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侯明山武晓瑛许彦钢杨军蔺鹏桢
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脑脊液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引量:10
2017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75%~8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的病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处置困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1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早期(aSAH后72h内)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总结分析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侯明山许彦钢杨军蔺鹏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分析
2008年
目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3例,其中死亡7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张中考杨军郭昭宇苟继敏史昱国
关键词:颅内出血
X刀治疗胶质瘤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通过对61例脑胶质瘤X刀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提高X刀治疗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61树胶质瘤病人进行X刀治疗。单决治疗54例,多次治疗7倒。治疗体积5~110cm3,单次治疗周边剂量16~22Gy,分次治疗周边剂量12~16Gy,分3~6次。所有病灶80%的体积均以70~110%等剂量线覆盖肿瘤边缘。随访6~26月。结果完全缓解6例(9.84%),部分缓解29例(47.54%),无变化11例(18.03%),进展14例(22.95%),总有效率77.05%。生存期14~26月,平均21.5月。结论X刀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方法。肿瘤直径小,恶性度低疗效好;直径大,恶性度高疗效欠佳。
秋楠杨军张伟
关键词:胶质瘤X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