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志

作品数:41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腰椎
  • 11篇椎间盘
  • 9篇椎体
  • 9篇成形术
  • 8篇诱发电位
  • 8篇脊柱
  • 7篇椎体成形
  • 7篇椎体成形术
  • 7篇疗效
  • 6篇神经根
  • 6篇转移瘤
  • 5篇手术
  • 5篇体感
  • 5篇慢性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4篇胸腰椎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椎间盘切除

机构

  • 19篇暨南大学附属...
  • 11篇暨南大学第二...
  • 8篇暨南大学
  • 8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弗吉尼亚大学

作者

  • 40篇杨大志
  • 30篇镇万新
  • 15篇王多
  • 13篇林二虎
  • 9篇刘洪涛
  • 8篇高国勇
  • 8篇马乐群
  • 7篇代成甫
  • 7篇朱杰诚
  • 6篇徐亮
  • 5篇刘俊良
  • 4篇王坤正
  • 4篇王巨
  • 3篇段贤斌
  • 3篇陈君长
  • 3篇肖德明
  • 2篇刘俊良
  • 2篇汪代东
  • 2篇刘洋
  • 2篇肖德明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骨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根不同程度慢性嵌压伤的恢复过程与诱发电位表现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神经根在不同程度慢性损伤状态下的恢复过程与机制 ,确定反映具有不可逆性损伤的诱发电位警界指标 ,为临床选择治疗时机、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家猫 30只 ,体重 3~ 5 kg,雌雄不限。在右侧C7~ 8和 C8~ T1 两个椎间孔内植入自体松质骨 ,造成脊神经根慢性损伤的病理模型 ,左侧为自身对照。通过 2 4周观察和诱发电位动态监测 ,确定神经损伤程度 ,并分为损伤程度 ~ 度 5组。再分别解除神经根嵌压 ,此后的 32周内 ,每周行诱发电位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观察各损伤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 度神经损伤 ,在 2~ 6周内组织形态和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度损伤 ,神经恢复最早出现在第 4周 ,至 12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度损伤恢复过程缓慢 ,6只动物中仅有 3只可完全恢复 ,2只部分功能改善 ,1只未恢复。 度损伤 ,神经根传导功能和组织形态学改变几乎不再恢复。结论 在监测损伤神经根恢复的过程中 ,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 ( sensitive evoked potential,SEP)指标是反映恢复早期的敏感指征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
杨大志王坤正陈君长肖德明镇万新王多
关键词:神经根诱发电位损伤神经慢性神经损伤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单节段、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7岁。T125例,L116例,L24例,L31例。26例均无脊神经及马尾损伤...
镇万新杨大志朱杰诚马乐群代成甫林二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临床疗效
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建立一种由自身骨性增生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30只健康家猫,手术显露右侧C7、C8和L5、L6神经根及其椎间孔内口,用牙髓钻破坏椎间孔周围骨皮质后,将“V”形松质骨块沿骨壁嵌于神经根通道的骨性管道内及侧隐窝后方,左侧做正常对照。在造模术前和术后第2、4、8、12、24周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每次随机选6只,4~5只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神经根通道的狭窄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状态,6只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椎间孔截面积测量。结果:术后早期实验侧肢体出现行为异常;而后有不同程度肌萎缩;后期部分肢体远端出现溃疡。影像学检查随着嵌压时间延长,实验侧椎间孔骨痂增多,狭窄加重,神经根受压变形,椎间孔骨性截面积8周后明显减小,与对照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神经根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神经束膜、内膜的水肿,髓鞘肿胀;4周后发生节段性脱髓鞘;8周时神经轴突增粗、断裂,远端瓦勒氏变性;12周后变性神经结构崩解、吸收,形成空洞;24周时整个神经干纤维化。术后4周时实验侧MEP开始出现潜伏期延长;8周时伴有波形分化不清;12周波幅明显下降;24周MEP的引出困难,部分电位消失。结论:采用椎间孔内自体松质骨植入,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模型成功率高。
杨大志王坤正陈君长镇万新王多
关键词:神经根慢性损伤动物模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征 ,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 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 ,分别采用颈部制动、牵引、高位硬膜外封闭及手术疗法 ,同时配合扩管治疗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颈部制动可有效改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 ,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明显 ,无成角或位移病例 ;牵引治疗对头痛、颈肩痛、四肢乏力等症状改变明显 ,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明显 ,有成角或位移病例 ;高位硬膜外封闭近期效果好 ,适用于对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或椎体移位、成角较严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尤其对胸闷、耳鸣、多汗、睡眠差有显著效果。结论 颈椎X线片改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代成甫段贤斌杨大志钱立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学康复治疗体征
浅谈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评价。方法选用我院2008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发病因素、病程和影像学表现。术后对100例患者进行随访5年。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的100例患者在5年的随访内发现,疗效为优46例(46%)、良31例(31%),中16例(16%),临床疗效为差7例(7%),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7%。手术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的病程长短、严重程度、减压程度及颈椎稳定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手术的时间、病情的变化以及手术的技术都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林二虎镇万新镇万新杨大志高国勇代成甫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χ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χ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者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刘洪涛杨大志王多朱杰诚镇万新
关键词:激光手术
神经根嵌压伤中原癌基因形态蛋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了解原癌基因形态蛋白c fos在神经根慢性嵌压伤中的定位表达 ,及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表达与受损神经根功能状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椎间孔内自体松质骨植入 ,造成猫神经根嵌压模型 ,分别在造模术后 1、2、4、8、12、2 4周在诱发电位监测下确定神经根功能状态。同时取不同程度损伤的神经根组织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 fos基因蛋白和CGRP的表达 ,并用自动图像分析仪确定表达强度。结果 c fos基因蛋白表达在术后 1周神经根的前后根纤维均明显增强。术后 2~ 4周 ,后根纤维表达强度较前根减弱。至术后 12周时 ,前根纤维表达强度明显减低 ,而后根纤维却较术后 8周时略有回升。到术后 2 4周时 ,二处表达均近于消失。CGRP表达在术后 1周 ,前、后根受嵌压轴突处有明显的增加 ,在后根和节细胞内表达多于前根轴突 ,术后 2周表达较术后 1周减少 ,其中以节细胞和后根轴突表现尤为明显。而术后 4周时 ,表达又再度加强 ,此次表达量增多在前根轴突内更为明显。术后 8周时 ,表达强度达到高峰。术后 12周后表达量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c fos基因蛋白的表达形式有助于确定神经根功能受损的部位。神经在慢性损伤过程中后根感觉纤维变性早于前根运动纤维 ;
杨大志王坤正陈君长王多刘洪涛许亮段贤斌
关键词:CGRP轴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原癌基因蛋白节细胞
SEP术中监测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评定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利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技术,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进行术中监测评定,使受压神经在微创手术下获得有效减压。方法 通过对60例常规直视手术患者及58例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监测和术后远期随访,对术后功能改善优良患者的术中电位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有效的术中减压效果评定指标。结果 以患者术前麻醉后SEP指标值为基础,术中监测电位变化,若潜伏期缩短10%-15%或波幅增加40%,提示减压充分,预后良好。术中监测电位与术后功能恢复状态符合率为86%-91%。结论 节段性皮神经刺激SEP术中监护能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内神经减压效果提供即时、客观的术中评定。
镇万新杨大志王巨
关键词:内窥镜SEP术中监护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变化与慢性神经根受损程度的对应特征(英文)
2005年
背景:对于慢性神经根损伤程度的评估,主要依赖影像学资料进行间接判断。目的:研究慢性嵌压性神经根损伤后,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变与运动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自身对照的重复测量观察。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对象:实验于2001-10/2003-05由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完成。健康家猫30只,体质量3~5kg,雌雄不限。干预:将右侧C7,C8和T1椎间孔内嵌压“V”形骨块行造模术。左侧做正常对照。术后2,4,8,12周CT显示神经根管均较对侧狭窄。术后第2,4,8,12,24周,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每次随机选6只。以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分类标准确定神经根损伤程度,并与运动诱发电位波形改变相对应。主要观察指标:神经病理损伤程度分类与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的对应性。结果:30只家猫均进入结果分析。神经根Ⅰ度损伤时各点运动诱发电位指标均未表现出异常。Ⅱ度损伤运动诱发电位改变形式有:①潜伏期延长,达(3.9±0.21)ms。②F波可延长至1.3~1.9ms。③各点的波幅正常。Ⅲ度损伤运动诱发电位表现为:①潜伏期延长达4.3~5.1ms。②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清。Ⅳ度损伤运动诱发电位特征为:①Erb's点延长范围:3.0~3.8ms;C8,T1点延长达5.0~5.3ms。②C8,T1刺激点?
刘洪涛杨大志镇万新王多徐亮
关键词:电磁场
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病、椎管狭窄和椎体不稳等。通常人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改变椎间盘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并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现将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汪代东杨大志刘宏建杨新林李旭东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氧化应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