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智娴

作品数:37 被引量:5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4篇地震
  • 8篇地震序列
  • 8篇震源
  • 7篇地震定位
  • 7篇震级
  • 5篇地震灾害
  • 5篇震灾
  • 5篇双差地震定位...
  • 5篇发震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精确定位
  • 3篇地震预报
  • 3篇汶川地震
  • 3篇发震构造
  • 2篇地球
  • 2篇地震破裂
  • 2篇地震破裂过程
  • 2篇地震重新定位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37篇杨智娴
  • 17篇陈运泰
  • 5篇张培震
  • 3篇于湘伟
  • 3篇许力生
  • 3篇郑月军
  • 2篇刘超
  • 2篇张宏志
  • 2篇张勇
  • 1篇郑文俊
  • 1篇黄福明
  • 1篇苏金蓉
  • 1篇陈天长
  • 1篇吕培苓
  • 1篇张四昌
  • 1篇丁香
  • 1篇吴朋
  • 1篇王晓青
  • 1篇窦爱霞

传媒

  • 12篇世界地震译丛
  • 9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物理
  • 1篇地震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芦山地震被引量:27
2013年
地震序列是对地震现象的回顾性描述,只有在地震序列结束后它才有可能被确切无疑地判定.鉴于龙门山断裂带或地震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不可否认在其西南段发生的芦山地震是与汶川地震一样的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事件.鉴于芦山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震级大小和破裂区覆盖的范围,目前可认为它是汶川地震迄今最大的余震.鉴于地震序列的判定是对地震现象的唯象的描述,有相当的任意性,对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的"讨论"实质上是在根据经验判定地震的类型,即使目前看"主震说"提出的4条"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余震说"比较有说服力,但最后都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有可能"定论".作者认为,相对于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能"定论"、甚而在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未必能"定论"的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问题,应当更为关注芦山地震的发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防震减灾问题.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破裂过程地震序列
测量震源辐射的谱震级和谱地震图
1998年
为测量地震强度所做的努力已有100多年了。1935年,里克特用伍德-安德森地震仪记录的南加州地震建立了地方震震级标度M_L,所用地震波的周期范围为0.1~2s。1945年,古登堡(1945a)根据远震记录周期为(20±3)s的水平向面波建立了面波震级标度M_s;古登堡(1945b)还分别用平均周期为5s和10s的P波和S波引进了体波震级标度m_b。
S.J.DudaH.K.Gupta杨智娴
关键词:地震谱震级
Earthquake relocation and 3-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 of P-wave velocity in cen-tral-western China被引量:30
2004年
采用中国中西部地区(2l°~36°N,98°~112°E)193个地震台在1992~1999年间记录到的9988次地震的Pg和Sg震相走时的读数资料,用Roecker的SPHYPIT90程序,反演了该地区三维地壳P波速度结构,并用SPHREL3D90程序进行了地震的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地震P波速度结构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些不同深度上波速的横向变化多以该地区的活动断裂为分界线.可以看出活动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反差.通过重新定位,得到了645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精确定位的地震震中明显沿该区活动断裂呈现条带状分布,其范围和尺度清晰地表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的紧密关系.其中,82%重新精确定位的事件的震源深度在20km以内.这一结果与笔者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的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相一致.
杨智娴于湘伟郑月军陈运泰倪晓晞Winston CHAN
关键词:地震重新定位P波速度结构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活动
天然和人为地震活动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区域性、地方性数字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美国达拉斯南卫理大学地球科学系合作开展“中美合作延庆—怀来盆地和海城地区天然和人为地震活动性的对比研究”。该合作项目以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与东北辽宁的海城地区作为流动地震观测试验场,计划在现有台网的基础上,在近震源与区域性的距离上布设15套由STS-2型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网加密观测,以改善在区域性距离上台距过长、不利于分析、解释、研究所观测到地震记录的状况。2002年秋,双方在河北怀来一带首先架设了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并随即投入观测。到2003年3月上旬,中方又在预定地点架设了另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目前,已建成的10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仪器运行正常,运用已获得的研究区內天然和人为地震的高质量记录,合作双方按照计划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陈运泰Brian W Stump杨智娴Chris Hayward
关键词:数字地震台站防震减灾延庆-怀来盆地海城地震遥感
全球地震灾害评定项目(GSHAP)概述
1997年
全球地震灾害评定项目1992年由国际岩石层计划(Global Lithosphere Pro-gram)倡议,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支持。经过几年工作,在全球9个区域中心获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作为大陆亚洲区域(8#)的牵头国,联络区内各国科学家,在试验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地震构造与地震震源区划分方面取得进展并得到中南亚试验区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初步结果。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进一步的工作,以使读者了解全球尺度的地震灾害评定进展。
张培震杨智娴
关键词:地震灾害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再次精确测定1998年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被引量:60
2004年
1998年 1月 10日北京时间 11时 5 0分 (0 3时 5 0分UTC) ,在北京西北约 180km的河北省张北县与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L=6 .2地震 .该地震是近年华北地区的重要地震事件 .由于地表未见明显的活动断裂展布 ,震后的野外考察未给出任何优势走向的地表破裂资料 ,余震分布也没有显示出优势的展布方向 ,因此发震构造不清楚 .笔者曾应用主事件相对定位方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 3.0余震重新精确定位 ,得出结论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 4 1.14 5°N、114 .4 6 2°E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 4km处 ,震源深度 15km ;余震震源分布在走向 180°~ 2 0 0°、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表明 ,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北北东向的断层 .文中作者应用另一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 3.0余震再度进行精确定位 .双差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后 ,得出结论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 4 1.131°N、114 .4 5 6°E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 2 .5km处 ,震源深度 12 .8km ;余震震源也分布在走向N10°E的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 。
杨智娴陈运泰
关键词:张北-尚义地震双差地震定位法发震构造震源参数
1999年集集(台湾)地震的初步报告
2000年
引言 1999年9月21日当地时间凌晨1时47分(世界协调时为1999年9月20日17时47分)在台北以南约150km的台湾中部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了一次矩震级M_w=7.6的大地震。截至1999年10月13日,台湾有关部门的记录表明。
T.C.ShinK.W.KuoW.H.K.LeeT.L.TengY.B.Tsai杨智娴
关键词:地震震级地震观测
科依纳水库地区一次4级地震的预报获得成功!被引量:1
2006年
H.GuptaD.ShashidharM.PerieraP.MandalV.P.Dimri杨智娴陈运泰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震预报震级
科依纳可能发生一次5级地震
2006年
H. GuptaP. MandalH.V.S. SatyanarayanaD. ShashidharB. SairamM. ShekarA. SinghE.U. DeviM. KousalyaN.P. RaoV.P. Dimri杨智娴陈运泰
关键词:触发地震地震发生震级
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序列的精准定位被引量:10
2011年
199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2点10分39秒(04:10:39UTC)在我国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区域性的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了这一序列的前震、主震与余震.本文运用该台网的记录资料,用双差法对海城—岫岩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得到了该序列事件之间精确的相对位置;然后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与美国南卫理大学(SMU)合作的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地震试验场宽频带地震台网(BSN)记录的、经过精准定位的地震作为近震源观测的"地面实况"(groundtruth,GT)事件进行校正,得到了这一地震序列的既精确又准确的震源参数.由此得出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与1975年海城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城河—大洋河断裂邻近的康家岭断裂.康家岭断裂的走向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走向一致,均为WNW--ESE方向.它们都是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近ENE--WSW向、几乎水平的压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断裂.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是在海城河—大洋河断裂的影响带动下,邻近的、与其走向一致的康家岭断裂活动的结果.
杨智娴Brian W Stump陈运泰Robert B HerrmannRongmao ZhouChris T Hayward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序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