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广林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侵蚀产沙
  • 3篇黄河中游
  • 3篇产沙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小流域
  • 2篇黄土高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动态监测
  • 1篇用水量
  • 1篇生态用水
  • 1篇生态用水量
  • 1篇输沙
  • 1篇输沙模数
  • 1篇水量
  • 1篇水沙
  • 1篇水沙过程
  • 1篇坡向
  • 1篇丘陵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6篇梁广林
  • 6篇陈浩
  • 5篇蔡强国
  • 3篇胡文生
  • 3篇周金星
  • 2篇黄建国
  • 2篇陆中臣
  • 1篇雷廷武
  • 1篇方海燕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高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动态监测被引量:3
2004年
长期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重点产沙区,小、中、大流域的水文特征进行了动态监测,取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这些信息对于有关部门和广大科研人员研究土壤侵蚀规律,以及为水土保持治理决策与措施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已往研究手段的限制,以地貌特征(包括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动态检测缺乏系统研究。以地貌形态特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的动态检测,对于有关部门更加全面的认识地表剥蚀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水沙检测替代不了的作用,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航天遥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将三维动态的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侵蚀的过程相结合是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5期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从1959~1999)大比尺航片,在高程数字化模型(DEM)、正射影像图(DOM)制作的基础上,开展了40年来,以地貌特征并结合小流域水沙变化为目标的动态检测,为地貌演化、地表剥蚀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陈浩Y.Tsui蔡强国L.G.Tham胡文生Z.Q.Yue梁广林
关键词:动态监测地貌演化水沙过程晋西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现代地貌侵蚀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4年
地貌学是研究整个地表形态或某一个地区地表起伏形态特征、成因、发育规律、分布和改造利用的科学。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概述了国内外地貌演化,尤其是黄土高原现代地貌侵蚀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评述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目前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
梁广林陈浩蔡强国胡文生
关键词: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环境要素对流域产沙影响的交互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了黄河中游河口镇—潼关区间流域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自然地带性、非地带性因子对流域产沙影响的响应机制和交互作用分析基础上 ,定量得到河潼区间流域产沙的极值区形成的环境要素复合临界。
陈浩陆中臣周金星黄建国梁广林
关键词:黄河中游地区侵蚀产沙
黄河中游植被恢复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治理前景被引量:21
2005年
根据黄土高原不同自然带水环境和侵蚀环境的特点,研究了黄河中游不同自然带植被类型的变化、林、草的分布界线及植被的恢复能力.年降雨量530mm是黄河中游林、草分布的临界年降雨量.在影响流域产沙的地带性、非地带性环境要素中,悬移质泥沙中径(D50,mm)、林木覆盖率(V,%)起主要作用,其中,林木覆盖率(V,%)对流域产沙的影响权重仅小于泥沙中径(D50,mm)作用的3.4%,近乎相等.要有效的控制半干旱区、尤其是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使输沙模数降到6000t/km2以下,仅靠林木自然恢复困难较大.在退耕还林草建设中,在坡面生物措施和沟壑工程措施治理基础上,因地制宜的选好树种与人工造林(草),重点县的流域林木覆盖率至少要达到30%以上.与60年代以前降雨标准期相比随各期年降雨量的减少,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生产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雨量的减少是多年来造林草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根据年降雨量与自然植被生产力的回归模型,可以分别得到目前或70年代以来任意时段,恢复到标准期时所需的流域自然植被生产力和生态用水量的估测值.从而为黄河中游林草恢复及治理前景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浩梁广林周金星蔡强国陆中臣黄建国
关键词:黄河中游侵蚀产沙植被恢复生态用水量非地带性输沙模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侵蚀演化的坡向差异——以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18
2006年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土壤流失量约为22×104t,而坡沟地区的侵蚀,尤其是水沙下坡时坡度对侵蚀尤为严重,坡沟侵蚀中坡度对侵蚀的作用成为现在坡沟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发现,坡向对坡沟侵蚀也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因此,开展不同坡向土壤侵蚀的研究,对于探讨小流域不同坡向坡沟地貌侵蚀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揭示土壤侵蚀的坡向差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大比例尺航片的解译,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沟谷发育度的概念,对研究区内不同坡向的侵蚀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向地貌侵蚀演化差异明显,总体上阳坡的侵蚀强度大于阴坡。各坡向侵蚀强度依次是:南偏西(SW)>东偏南(ES)>南向坡(S)>东向坡(E)>北偏东(NE)>西坡(W)。
陈浩方海燕蔡强国雷廷武梁广林
关键词:坡向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河中游侵蚀产沙环境要素临界与交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目前黄河中游产沙的峰值区(多沙粗沙区)的范围已明确界定。但是,产沙峰值区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要素(自然、人类活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影响产沙峰值区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环境因素又是什么,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黄河中游的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流域侵蚀产沙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结合黄土高原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的生物工程建设,指出加强流域产沙与环境要素临界特征与交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揭示自然、人类活动在流域产沙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探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的恢复前景与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是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陈浩蔡强国周金星胡文生梁广林
关键词:植被恢复黄河中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