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宝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技局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甜柿资源引种效果研究
- 2005年
- 对甜柿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丰、前川次郎等品种树势强、产量高、品质较好,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作为主栽品种;伊豆表现早熟、果实品质极上,适宜密植;骏河果实耐贮运,在晚熟品种中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适当发展。试验表明,伊豆、前川次郎、富有等日本甜柿品种引入我国北方地区后,成熟期较日本原产地和我国南方地区均提前。
- 郭创业苏彩虹董少鹏张丽萍樊宝华
- 关键词:甜柿生物学特性
- 应用棉铃虫诱芯防治棉铃虫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明确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棉铃虫雄成虫,每枚诱芯越冬代可诱33头,一代370头,二代92头,三代561头;可使田间落卵量减少8.6%~31.3%,卵孵化率降低1.2%~8;2%,虫口密度降低19.0%~45.7%。本文还优选出了较好的棉铃虫性诱剂型号和比较了棉铃虫性诱剂与高压汞灯的防效。
- 李建勋潘启明张林水吕菊英樊宝华
- 关键词:棉花棉铃虫性诱剂
- 棉花病害多抗筛选技术和应用的研究
- 1995年
- 1985~1988年对棉花多抗筛选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①室内测定种子对霉菌的感染状况,抗感品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②在低温条件下将筛选出的抗霉菌和发芽慢的种子在田间直接种植,苗病、枯萎病、黄萎病均有明显减轻的趋势;③室内筛选出的抗霉菌材料在盆栽中再经过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的程序间接改良筛选,可以较快地获得好的多抗材料;④棉属不同的三个栽培种抗霉菌能力也有差别,其中中棉抗性最强,陆地棉次之,海岛棉最差;⑤种子抗霉菌性状与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性及小区子棉产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樊宝华吉贞芳李健勋党泽普
- 关键词:棉花种子多抗性病害抗性育种
- 棉花黄萎病株分离部位的选择
- 1995年
- 1993年我们对典型黄萎病株的不同部位根、茎、果枝、叶、苞叶、叶柄、青铃等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叶部出现菌落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叶柄、苞叶、青铃和果枝占的比例也较大;主茎上、中、下部和根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分离黄萎病菌选取叶片部位最佳。
- 吉贞芳吕菊英樊宝华李建勋贾彩娟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
- 1992年棉铃虫暴发原因浅析
- 1992年
- 1 种群数量的积累是1992年棉铃虫大发生的内在原因 1989年以来棉铃虫发生数量逐年加大,全年二、三、四代百株累积卵量1989年为178粒,1990年达374粒,1991年竞高达1457粒。据分析。
- 潘启明樊宝华吕菊英
- 关键词:棉花棉铃虫
- 棉田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
- 李生才刘慧平王建明荆志刚樊宝华韩巨才赵治萍梁岩华等
- 该成果对山西棉田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鉴定整理出山西棉田主要害虫2纲,8目,23科,67种;重要天敌昆虫2纲,9目,22科,75种;主要蜘蛛7科,17种;主要棉花病害28种,杂草40余种。根据棉田害虫及主要天敌的种群...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方法生态调控棉花病虫害
- 棉花种子抗霉变筛选技术和棉病多抗关系的研究
- 1995年
- 1985~1988年对棉花种子抗霉变筛选技术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结果,室内测定种子对霉菌感染状况,抗感品种间差异比较明显;在低温条件下,抗霉菌和发芽慢的种子在田间表现,其苗病、枯萎病、黄萎病均有明显减轻的趋势。抗、感品种之间和室内抗霉菌的结果一致;室内筛选出抗霉菌好的材料在盆栽中再经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的程序间接改良筛选,可较快的获得多抗材料;对棉属不同的3个栽培种抗霉能力均有差别,其中,中棉抗性最强,陆地棉次之,海岛棉最差;种子抗霉菌性状与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的抗病性及子棉产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加快多抗育种及培育新品种均有促进作用。
- 吉贞芳樊宝华李建勋
- 关键词:棉花种子真菌病抗病性抗性育种
-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 樊宝华潘启明吕菊英潘滨卫武霄
- 关键词:棉铃虫BT抗虫棉
- 数码育种新概念被引量:4
- 2004年
- 根据十几年的育种实践,将作物育种发展的阶段划分为测量育种、模糊育种和数码育种三个阶段。首次提出了数码育种概念,即用不同的数位来代表作物的生物学性状,数位上的数字代表该性状的量。育种者根据要调查的性状及该性状的分级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编码程序,然后对所有的育种材料进行编码,所有的育种材料就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只要看到某一材料的身份证,便可知其所有的遗传性状。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育种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其遗传规律,科学选配组合,资源信息交流共享,从而使育种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线、快捷的路径、准确的选择、高效的运作。
- 薛建兵张冬梅王安乐樊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