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卫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CO
  • 5篇电池
  • 5篇锂离子
  • 4篇电池正极
  • 4篇电池正极材料
  • 4篇正极
  • 4篇正极材料
  • 4篇锂离子电池
  • 4篇离子
  • 4篇离子电池
  • 3篇锂离子电池正...
  • 3篇CO2
  • 3篇掺杂
  • 2篇锂离子二次电...
  • 2篇固相法
  • 2篇硅酸
  • 2篇硅酸锂
  • 2篇二次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东莞市振华新...

作者

  • 10篇江卫军
  • 8篇其鲁
  • 7篇王银杰
  • 1篇李卫
  • 1篇柯克

传媒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电池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合成与掺杂改性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LiNi<,0.8>Co<,0.2>O<,2>的电化学循环性能,人们进行了各种阳离子的掺杂工作.本文探讨了LiNi<,0.8>Co<,0.2>O<,2>的合成温度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影响,并通过掺入Al元素来改...
江卫军其鲁王银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改性合成温度结构性能固相法合成
文献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合成与研究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高电压、高容量的化学电源.由于目前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被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LiCoO<,2>资源的储量匮乏,并且在充电状态下的LixCoO<,2>存在热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LiCo...
江卫军
关键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固相法
Al_2O_3包覆LiCoO_2对4.35V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用固相法对钴酸锂(LiCoO2)正极材料进行纳米三氧化二铝(Al2O3)表面包覆,在充电终止电压为4.35 V时分析制备的495060AR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在放电截止电压为3.00 V时,以0.5 C放电,包覆、未包覆LiCoO2的比容量分别为167.6 mAh/g、170.9 mAh/g,平均电压分别为3.763 V、3.776 V;常温下1.0 C循环200次,包覆、未包覆LiCoO2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46%、96.40%。在55℃、48 h储存测试中,包覆LiCoO2制备的电池表现出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包覆LiCoO2制备的电池在高温45℃下以0.5 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50%。对电池进行过充、热冲击测试,均未起火、爆炸。
王珍珍郭密陈宇江卫军
关键词:包覆锂离子电池
Na掺杂对锆酸锂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By using Li2CO3, ZrO2, and Na2CO3 as starting materials, sodium-doped Li2(1-x)Na2xZrO3 ab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lithium zirconate material was analyzed using a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 (XRD), the microstructure of all the samples was observed using the method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 CO2-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lithium zirconate material was studied using 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G). It was found that Li2(1-x)Na2xZrO3 absorbent with x=0.02 possesses the best performance. As much as (25 ± 0.4)% (wt) of CO2 was absorbed by such an absorbent in an atmosphere consisting of 20% (wt) CO2 and 80% (wt) air at 500 ℃ within 3 h. After 10 cycles of absorption-desorption this absorbent lost only 0.9% of its CO2-absorption capacity. No remarkable change in particle size and pH was observed.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关键词:掺杂CO2
化学计量的锆酸锂材料对CO<,2>的吸收
目前,文献报道的锆酸锂材料在合成时需加入K<,2>CO<,3>才能对CO<,2>有很好的吸收,未参杂K<,2>CO<,3>时材料对CO<,2>几乎无吸收,且材料的合成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在本研究中,不经过任何参杂,通...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计量能源材料
文献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产业化技术开发
其鲁晨晖李卫图雅江卫军张溪
该项目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主要研究开发锰酸锂合成技术,工业化规模生产技术,建立规模化生产线,建立锰酸锂材料物理及电化学性能评价方法。项目发明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新的合成方法与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利用二氧化锰或锰的其他氧化物与碳...
关键词: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K的掺杂对硅酸锂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以SiO2,Li2CO3为反应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在添加不同比例的K2CO2的条件下,合成出系列可在高温500 750℃区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制备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掺杂适量的K元素,能够提高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在CO2气氛下,于700℃保持约15 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材料的质量分数约达48%.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关键词:硅酸锂吸收CO2掺杂
影响锆酸锂吸收CO_2循环性能的一些因素被引量:1
2006年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按照n(Li2CO3):n(ZrO2):n(K2CO3)=1:1:0.03的比例制备了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使用热重分析仪(TG)进行了循环吸收CO2性能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再次合成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CO2后材料的再次合成过程中合成温度及空气流量影响材料吸收CO2的循环性能,在再次合成温度为750℃,空气流量为100mL/min的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吸收CO2的性能。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关键词:CO2热重分析仪
高温下硅酸锂吸收CO_2的研究被引量:47
2006年
以SiO2和Li2CO3为反应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于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可在高温500 ̄750℃之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Li4SiO4)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750℃下煅烧6h即可合成出吸收CO2性能良好的硅酸锂材料,在CO2气氛下,于700℃保持约15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其吸收量约达43%(wt)左右。与文献报道相比,材料的合成条件有所改善,材料吸收CO2的容量也有较大提高。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关键词:硅酸锂CO2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Al_yCo_(0.2)Ni_(0.8-y)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AlyCo0.2Ni0.8-yO2(y=0,0.001,0.005,0.01,0.03),采用XRD、SEM、ICP-AES、差分计时电位法和充放电循环等对合成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均为α-NaFeO2型的层状结构,产物无杂质相,产物的表面形貌规则,颗粒大小均匀。实验结果证明经过Al掺杂后的材料的放电电压平台有所提高,容量也有所上升。并且随着Al含量的增加,材料在电化学充放电过程的结构稳定性在上升,因此电化学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还表明低含量Al元素的掺杂既提高了LiNi0.8Co0.2O2的放电容量,又提高了其循环可逆性,使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显著提高。
江卫军其鲁柯克王银杰晨晖
关键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AL掺杂氧化钴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