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刚 作品数:18 被引量: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胃癌17号染色体抑癌基因候选区域精细定位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胃癌17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进行杂合缺失精细定位研究,以寻找新胃癌相关杂合缺失区域及可能存在的抑癌基因。方法在17号染色体上筛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然后与4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在ABIPrism3730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毛细管电泳,以Genemapper3.2对电泳结果以进行杂合缺失分析。使用Fisher’s精确检验对杂合缺失与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号染色体具有较高的杂合缺失现象(31%),D17S2196、D17S808和D17S1853位点没有有效数据。其中以D17S796位点杂合缺失率最高为48%(10/21),D17S956位点杂合缺失率最低为20%(6/30);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发现D17S956、D17S805位点与pTNM分期相关,D17S831、D17S921位点与分化相关;通过杂合缺失研究在17号染色体上发现3个候选抑癌基因可能存在的区域D17S1857-D17S805、D17S930.D17S1877、D17S1857-D17S805。结论通过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分析提示17号染色体上发现3个可能存在胃癌抑癌基因的区域。 王权 温玉刚 唐华美 严东旺 彭志海关键词:胃癌 杂合缺失 17号染色体 微卫星位点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长链非编码RNA(1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组长度超过200 bp、缺少特异开放阅读框、不具备完整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其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以及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乳腺癌和肝癌中对Lnc RNA的研究颇多,而对胃癌中Lnc RNA的报道却刚刚兴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胃癌中有很多特异表达的Lnc 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就lnc 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Lnc RNA在肿瘤研究中的最新发现,尤其是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密切联系,旨在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密玉帅 岑刚 张威浩 沈洋 温玉刚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胃癌 结直肠癌骨转移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收治的65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8确诊发生骨转移,阳性率为7.2%,其中35例有2处或2处以上骨转移。放疗及双磷酸盐治疗可改善症状,抑制骨质破坏,缓解骨痛,中位生存期为10.6个月。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出现骨转移多属晚期,预后不良。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用以放疗及双磷酸盐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可缓解骨质破坏,减轻骨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强济华 温玉刚关键词:结直肠癌 骨转移 磁激活细胞分离术用于胃癌循环血微转移的研究 目的:通过用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对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病人周围血和门静脉血中CK<'+>上皮细胞的富集及检测,探讨胃癌的微转移情况以判断化疗的合理途径、时机、疗效及胃癌术后复发机制.方法:手术前抽取23例胃癌患者和... 温玉刚关键词:胃癌 微转移 游离癌细胞 流式细胞仪 文献传递 磁激活细胞分离术检测胃癌循环血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用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癌细胞,探讨胃癌血液徽转移情况。方法:术前抽取23例胃癌患者和7例对照者的外周血,术中取其门静脉血,经MACS富集、分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含量。结果:未经MACS的血标本中较少发现癌细胞,富集后的标本癌细胞阳性率在胃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16/23 VS 1/7,门静脉血:19/23 VS 1/7,P〈0.01)以及pTNM 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外周血:0.19%VS 0.48%,P〈0.01,门静脉血0.42% VS 1.89%,P〈0.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门静脉血中游离癌细胞阳性率高于外周血(1.81% VS 0.42%,P〈0.01)。结论:MACS能有效地富集血中癌细胞,提高癌细胞检出率:循环血癌细胞数量与胃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MACS检测血中癌细胞对判断肿瘤转移及选择化疗合理途径、时机、监测疗效有指导意义。 温玉刚 潘常青 李克关键词:胃肿瘤 肿瘤转移 游离癌细胞 r-huEPO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2 2006年 缪传文 李继坤 温玉刚 周立生 李旭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肠道恶性肿瘤 MT1F基因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及转染结肠癌RKO细胞的鉴定 2011年 目的构建MT1F基因过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结肠癌细胞株。方法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筛选6株结肠癌细胞MT1FmRNA表达。采用全基因合成法合成MT1F编码区序列,分别克隆人pEGFP和pcDNA3.1(+)载体的C1末端,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MT1F和pcDNA3.1-MT1F,DNA测序,以500ul脂质体质粒复合物转染RKO细胞,G418(400mg/L)维持筛选,Westernblot(鼠抗人MT单抗1:500、鼠抗GFP抗体1:1000)等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效率。结果6株细胞中,RKO细胞MT1FmRNA水平最低。测序表明MT1F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瞬时和稳定转染RKO细胞后,MT1FmRNA分别升高约600和2000倍,并表达15×10^3的M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MT1F基因过表达重组质粒.获得外源性MT1F稳定转染的结肠痛RKO细胞株。 严东旺 王权 李大卫 温玉刚 唐华美 彭志海关键词:结肠癌 基因转染 质粒 RASSF6与肿瘤研究进展 2011年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RASSFs)由10个成员组成,参与不同的细胞内机制如凋亡、细胞周期控制、微管稳定性等,一些家族成员表现出肿瘤抑制功能。目前发现RASSF6在肺癌、宫颈癌等实体瘤中表达下调,可能与肿瘤形成有关,并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RASSF6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温玉刚 王权 彭志海关键词:恶性肿瘤 抑癌基因 老年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老年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应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消化道肿瘤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胃肠内营养支持,术前3 d给予能全素口服至手术前1 d,术后48 h即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给予能全素。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围手术期病人的临床表现,监测术前、术后第7 d血浆蛋白、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21±0.32)d,对照组为(2.81±1.01)d。试验组1例轻度腹胀,1例出现腹泻,其余病人耐受均良好。试验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3例。肺部感染试验组为1例,对照组4例。试验组病人应用能全素后血清蛋白及血浆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CD3+、CD4+及CD+/CD8+较术前均有所下降。试验组术后第7 d与对照组比较,CD3+、CD4+及CD4+/CD8+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应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有利于T细胞亚群恢复,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缪传文 李继坤 温玉刚关键词:肠内营养 围手术期 胃癌 肝肠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肠钙黏蛋白(CDH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4例胃癌、正常黏膜及104例转移淋巴结中CDH17的表达。结果CDH17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63.26%比9.85%,P〈0.001),与临床分期(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相关。转移淋巴结的CDH17表达率(81.73%)高于原发癌和正常黏膜(P〈0.001)。CDH17表达与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负相关,CDH17是影响总体生存[风险比(HR)3.97;95%可信区间(CI)1.39~10.28;P〈0.05]和无瘤生存(HR2.32;95%CI1.17—4.52;P〈0.05)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DH17在胃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术后转移复发的标记物。 王宾 周崇治 唐华美 王权 温玉刚 于振海关键词:胃癌 预后 肿瘤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