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牧
-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检测与预后复发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观察免疫治疗后患者预后复发情况与HPV型别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130例尖锐湿疣患者均行电灼术清除疣体,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皮损处的疣体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测定,术后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2个疗程,治疗后半年内记录复发情况及复发患者的HPV基因类型。结果13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DNA阳性率达94.62%;共检测出13种HPV基因类型,其中低危型HPV6(47.69%)、HPV11(27.69%)所占比例较高,多重感染率达24.62%。免疫治疗后,HPV多重感染患者复发率(43.75%)明显高于单一型感染患者(26.3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型感染为主,HPV基因多重感染率高,且与尖锐湿疣的复发有一定相关性。
- 何丹华李其林黄永华牛牧
- 关键词:尖锐湿疣预后复发
-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
- 2012年
- 患者,男,58岁,四肢伸侧、臀部皮疹伴瘙痒20余年。患者以四肢皮疹为首发症状,查体舌肿大,质地较硬,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尿常规提示大量红细胞及中量蛋白尿,血肌酐及尿素水平升高,左侧胸膜增厚,提示存在其他系统受累。皮肤病理示:角化过度,鳞状上皮轻度增生,真皮内见均质嗜酸性的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诊断为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
- 牛牧李其林何丹华黄永华陆小娟
- 关键词:淀粉样变原发性肾淀粉样变
- 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与经典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黑色素细胞的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以下简称"联合法")与单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黑色素细胞进行比较,以找到更加快速、经济、简便的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多代观察两种方法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原代、传代情况,分别从形态学、生长情况等方面对比两种方法培养黑色素细胞的差别。结果细胞形态:联合法分离的细胞同源性好,细胞较细长,树突较多且相互交叉成网状呈集落分布,但初代培养时间较长;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同源性一般,初代细胞较粗短,树突较少且细胞分布较分散,但初代培养时间短。两种方法细胞形态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渐趋一致。生长情况: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一次可获得较大的细胞量,但容易污染,且初代培养的细胞混有较多的上皮细胞,需多次传代纯化;联合法分离的细胞较单一,但细胞量相对较少,两种方法分离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大体一致。结论联合法可获得比较可观的细胞量,两次传代后即可获得比较纯净的黑色素细胞,可避免胰蛋白酶对黑色素细胞的损伤,是较为快速、经济的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方法。
- 牛牧李其林何丹华黄永华陆小娟戴丽冰
-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联合法酶消化法体外培养
- 长期电脑辐射对颜面部皮肤的损害
- 目的:随机选取广州地区VDT人员,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电脑辐射对VDT人员颜面部皮肤的影响,以期客观、综合地评估电脑辐射对皮肤屏障的危害.方法:我们随机选取参加工作时间1年的广州地区VDT受调查工作人员73例...
- 牛牧李其林黄永华陆小娟
- 两种免疫调节剂对白癜风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将107例患者用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B组36例采用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C组37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联合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3组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CD4+、CD4+/CD8+比值升高(均P<0.05),CD8+降低(均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CD4+升高(均P<0.05),CD8+降低(均P<0.05).C组有效率91.9%,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说明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联合复发甘草酸苷片可提高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治疗有效率.
- 陆小娟李其林黄永华牛牧
- 关键词:白癜风细胞免疫
- 观察两种免疫调节剂对白癜风疗效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 将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B组采用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C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联合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结果1.三...
- 陆小娟李其林黄永华牛牧
- 文献传递
- 皮肤及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率日益增多,NTM既可以引起系统性感染,也可以引起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NTM感染临床表现尚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目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对大多数NTM活性较差,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开展NTM菌种快速鉴定技术,提高NTM病的诊疗水平,已成为当前防治NTM病的重点。
- 何丹华李其林李湘君牛牧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诊疗
- 他卡西醇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c-ki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他卡西醇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c—kit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他卡西醇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采用四唑氮氢氧化物(XTT)法分别检测培养24、48、72h后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用纤维连接蛋白(FN)包被细胞培养板检测培养72h后黑素细胞的黏附率;用Transwell微孔膜法检测培养24h后黑素细胞在FN上的迁移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培养72h后黑素细胞c—kit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0^-10、10^-9、10^-8、10^-7、10^-6mol/L他卡西醇促进黑素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7,P〈0.01),上述浓度他卡西醇在培养24、48、72h后促进黑素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4,P〈0.01),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47,P〈0.01),其中10-smol/L他卡西醇与黑素细胞共同培养72h黑素细胞增殖活性最高。10^-8~10^-7mol/L他卡西醇可显著促进黑素细胞在FN上的黏附(均P〈0.01);10^-9-10^-8mol/L他卡西醇在培养24h能显著促进黑素细胞迁移(均P〈0.01);RT—PCR显示10^-9~10^-7mol/L他卡西醇在培养72h均能显著增加黑素细胞e—kit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P〈0.01)。结论他卡西醇可促进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及在FN上的黏附、迁移作用,并可上调黑素细胞c~kitmRNA的表达。
- 李其林何丹华牛牧黄永华陆小娟
- 关键词:他卡西醇黑素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运动
- 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及酪醇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及其单体酪醇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经FN包被的培养板测定细胞黏附率,Transwell微孔膜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中药处理的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结构分布,半定量分析细胞内荧光强度。结果0.0375~0.6mg/ml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均可促进黑素细胞在FN上的黏附(P〈0.05或P〈0.01);0.5~2mmol/L酪醇可促进黑素细胞黏附(P〈0.05或P〈0.01)。0.15mg/ml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及2mmol/L酪醇无明显细胞毒性,在24h时不明显促进细胞增殖,选择此浓度为工作浓度,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及酪醇穿过微孔滤膜的黑素细胞数分别为43.7和51.0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个(P〈0.01);两种药物工作浓度作用的黑素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胞内可见较多呈束状的应力纤维,并集中分布于细胞膜内侧和细胞核周围,胞内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及其单体酪醇在体外可促进黑素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黑素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聚合有关。
- 李其林李湘君何丹华牛牧黄永华
- 关键词:女贞子黑素细胞细胞黏附细胞运动肌动蛋白类
- 电离子术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离子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75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单纯用电离子术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电离子术后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达54.05%,治疗组复发率为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离子术后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电离子术治疗。
- 黄永华李其林何丹华牛牧
- 关键词:电离子术玉屏风颗粒尖锐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