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 of SN60TT)术后的稳定性及散光度变化,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患者3例。方法于2008年2月至5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3例,术前测量所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和角膜本身散光度数,并通过ALCON软件计算所需植入晶状体型号,术中将人工晶状体散光轴标记线和角膜屈光力最强的子午线重合,术后定期测量患者视力、散光度数、晶状体轴位变化。3例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5D、2.5D、5.5D,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仪器,SRK/T公式计算出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并将最大屈光度、最小屈光度及所在轴、所需球镜度数、手术导致的散光度、手术切口位置输入Alcon计算公式内,计算所需晶状体型号及晶状体散光轴向位置。散光度1.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3IOL,2.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4,5.5D患者植入Acrys of SN60T4。术后随访1年以上。主要指标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散光度数及轴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晶状体位置均无明显偏心,轴位偏移均小于5度。裸眼远方视力分别为0.6、1.0、1.0,较术前均显著提高,无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为治疗中高度角膜散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