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巍

作品数:30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腰椎
  • 8篇下腰椎
  • 8篇解剖学
  • 7篇动脉
  • 7篇脊髓
  • 6篇入路
  • 6篇手术
  • 6篇临床解剖学
  • 6篇临床解剖学研...
  • 6篇节段
  • 6篇颈椎
  • 5篇髓型
  • 5篇椎间盘
  • 5篇颈椎病
  • 5篇脊髓型
  • 5篇脊髓型颈椎病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机构

  • 28篇滨州医学院附...
  • 4篇滨州市人民医...
  • 3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奉节县中医院

作者

  • 29篇王大巍
  • 19篇房清敏
  • 18篇邢建强
  • 13篇孙兆忠
  • 10篇耿晓鹏
  • 8篇邵滨
  • 7篇仲江波
  • 5篇王光林
  • 4篇孙金川
  • 3篇徐海涛
  • 3篇苗静
  • 3篇张政
  • 3篇张晓梅
  • 3篇叶伟康
  • 2篇苏洪民
  • 2篇张汉立
  • 2篇窦永峰
  • 2篇杨成
  • 2篇赵伟
  • 1篇刘栋

传媒

  • 9篇滨州医学院学...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骨块与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2020年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围手术期、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优良率及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月)随访,未出现失访及漏访现象。Cag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髂骨块组短(P<0.05),Cag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髂骨块组少(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后3和12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e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髂骨块组(P<0.05)。术后3个月髂骨块组较Cage组植骨融合率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age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较少,不存在供骨区疼痛的问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王大巍邵滨邢建强梁强张政赵伟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植骨融合率脊髓型颈椎病
下腰椎节段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减少动脉出血的方法。方法:显微镜下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节段动脉(lower lumbar segmental artery,LLSA)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
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光林耿晓鹏邢建强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手术入路术中出血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s,ILV)、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及L5、S1神经根前支、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ILV和ALV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L5神经根前支紧贴骶骨翼前方走行,位置恒定;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L3-S1椎间孔前上缘到腰交感干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7.21±2.04)mm、(27.40±2.11)mm、(26.89±2.33)mm。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孙兆忠房清敏仲江波邢建强王光林窦永峰张汉立耿晓鹏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静脉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静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L3、L4节段静脉、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ILV)和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的出现率、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L3、L4节段静脉、ILV和ALV出现率分别为90.48%、85.71%、69.05%和54.76%,其汇入点、外径及形态均存在较大的变异。与L3、L4静脉相比,ILV和ALV变异更为显著,其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邢建强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静脉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与前路减压椎体融合术(ACDF)对比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共完成随访单节段CSM患者40人,其中19人采用ACDF治疗,21人采用CADR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观察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的JOA评分与NDI评分,以及JOA评分改善率;检查MRI与X线影像变化,观察术后减压效果及内置物位置是否满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组内比较,术后各个时间段JOA评分、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CDF组与CADR组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DI评分CADR组术后各时间段均优于ACDF组(P<0.05);ACDF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4%,CADR组为90%,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表现,末次随访ACDF组融合成功率为94.7%,CADR组2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但人工椎间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与经典前路融合术式的疗效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能获得同样优良的减压效果,还能利用仿生假体维持原有的椎间活动能力,有效避免因融合导致的周围骨关节代偿功能增加而发生的退变,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张岱捷房清敏王大巍张天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疗效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L3-S1神经根前支、闭孔神经及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L3-S1神经根前支位置及走行相对恒定;骶髂关节间隙最上缘至L4、5神经根前支外侧缘及闭孔神经外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8.96±2.59)mm、(23.29±2.48)mm、(15.49±3.01)mm;骨盆界线与骶髂关节间隙交点至腰骶干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为(6.20±2.08)mm;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结论]下腰椎侧方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邢建强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大巍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解剖学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将思维导图与PBL两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实习教学法,实验组采取思维导图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并对实践技能成绩及基本理论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实习生专业理论成绩和专业操作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卷调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思维导图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在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邢建强邵滨王大巍刘栋冯晴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
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近些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正逐年提升,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我们更多是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帮助伤椎恢复高度。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虽然椎弓根钉复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术后患者脊柱后凸仍是我们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张天奇房清敏王大巍张岱捷叶伟康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依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动力位X线片术前、术后对比颈椎总活动度(ROM)及术后轴性症状及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结果 110例均得到回访,JOA评分恢复率为(56.428±10.136)%。患者术后颈椎曲度丢失度数为(12.139±1.426)°,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6.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一定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颈椎术后不稳定的影响,对脊髓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苏洪民房清敏孙兆忠耿晓鹏王大巍邢建强孙金川
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内固定
合并移行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神经根支配区的变化被引量:9
2020年
背景:腰骶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先天脊柱畸形,国内外学者均有报道移行椎患者的腰骶神经根支配I区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并未系统阐述其支配区的变化以及该种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当存在腰骶移行椎时,腰骶神经根的运动和感觉支配区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回顾分析321例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8例(11.8%)存在腰骶移行椎,包括骶椎腰化26例、腰椎骶化12例。26例骶椎腰化患者中,23例为L5/S1(L6)椎间盘突出,压迫S1(L6)神经根。12例腰椎骶化患者中,8例为L3/4椎间盘突出,压迫L4神经根。在283例正常结构的患者中,138例患者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95例患者L4/L5椎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根,47例患者L3/L4椎间盘突出压迫L4神经根。比较术前骶椎腰化患者S1神经根受压的症状、腰椎骶化患者L4神经根受压的症状与正常腰骶椎患者L4、L5或S1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结果与结论:(1)S1神经根受压所致运动功能减退的分布在骶椎腰化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L4神经根受压所致运动功能减退的分布在腰椎骶化患者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骶椎腰化患者S1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与正常状态下L5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相似;而腰椎骶化患者L4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与正常状态下L5神经根受压所致的运动功能减退相似;皮肤感觉异常的分析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结果说明,腰骶神经根的功能在移行椎患者中发生改变,使得骶椎腰化患者的S1神经根起到L5神经根的通常功能(神经根功能上移),腰椎骶化患者的L4神经根起到L5神经根的通常�
王欣王大巍孙亦强赵子豪窦永峰胡鹏耿晓鹏
关键词:腰骶移行椎腰骶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