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瑶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转录
  • 3篇转录因子
  • 3篇细胞
  • 3篇核转录因子
  • 3篇肥厚
  • 2篇端粒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病
  • 2篇心肌再生
  • 2篇心脏
  • 2篇心脏肥厚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生物化学

机构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5篇王玉瑶
  • 6篇郭睿
  • 3篇张伟丽
  • 2篇张禅那
  • 2篇赵旭华
  • 2篇翟翔
  • 1篇刘铭
  • 1篇常冰梅
  • 1篇叶志东
  • 1篇于保锋
  • 1篇刘继斌
  • 1篇弓韬
  • 1篇李昊
  • 1篇刘鹏
  • 1篇廉虹
  • 1篇张俊涛
  • 1篇刘志贞
  • 1篇赵虹
  • 1篇陈敬洲
  • 1篇陈宇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RNA-let-7介导的MTPN基因多态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心肌肥厚是心脏在受到各种病理和生理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持续的心肌肥厚引起心肌表型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尽管许多在心肌肥大和心功能衰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被鉴定,但心肌肥...
王玉瑶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文献传递
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let-7c对肌营养素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mi R)let-7c(mi R-let-7c)对肌营养素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调控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构建携带肌营养素基因3'非编码区(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mi R-let-7c前体共转染Hela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验证mi R-let-7c与肌营养素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进而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Taqma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i R转染效果,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i R-let-7c及mi R-let-7c抑制物转染心肌细胞后肌营养素蛋白表达,以及心肌肥厚相关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 MIR-MTPN)+mi R前体阴性对照组相比,p MIR-MTPN+mi R-let-7c前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59.30±9.90)%vs(98.10±15.1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 R-let-7c前体组与mi R阴性对照组相比,肌营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28±0.05)vs(0.90±0.09)],此外,NF-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25±0.06)vs(0.75±0.07)];相反,mi R-let-7c抑制物组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相比,肌营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4±0.09)vs(0.44±0.09)],同时,NF-κB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1.09±0.05)vs(0.71±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let-7c能够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抑制肌营养素基因表达,并影响心肌肥厚关键信号通路分子NF-κB的活性。
王玉瑶王玉璇翟翔刘铭解军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核转录因子-ΚB
精准医学时代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8
2018年
文章针对精准医学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在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培养出更加满足精准医学要求的合格医学生的改革措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为应对精准医学的挑战,期望学生能够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掌握各个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应用大数据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分析问题,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王玉瑶赵虹常冰梅刘志贞张俊涛翟翔赵旭华郭睿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端粒、端粒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DNA复制过程中,端粒逐渐缩短达到临界值时,染色体DNA被破坏而发生复制型衰老。端粒酶是催化端粒合成的酶,但在正常体细胞中活性很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衰老相关性疾病,为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新近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存在较短的端粒,并且较短的端粒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主要综述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概括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端粒和端粒酶的关系。
李燕段君王玉瑶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动脉粥样硬化
对氧磷酶1基因Q192R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关联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估中国人群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Q192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入选2017年1月以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分别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95%CI作为研究效应合并指标。结果纳入文献16篇,共计4676例冠心病患者和5384例对照,显性遗传模式(RR+QR)/QQ合并OR=1.26(95%CI:1.04–1.54,P=0.021),隐性遗传模式RR/(QR+QQ)合并OR=1.20(95%CI:1.03–1.40,P=0.021)。但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基于3项大样本(n≥500冠心病患者)关联研究的结果,合并OR=1.27(95%CI:1.05-1.54,P=0.013),且异质性消失。结论中国人群PON1基因Q192R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之间存在弱阳性关联。
王玉瑶陈宇张禅那翟翔赵旭华张伟丽惠汝太郭睿
关键词:对氧磷酶1冠心病
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再生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究调节性T(regulatory T,T_(reg))细胞在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首先建立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模型。C57BL/6J(C57)新生1 d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进行心尖切除(apex resection,AR),假手术(Sham,SH)组只进行开胸。术后7 d取心脏组织,利用在细胞核表达的增殖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3)和Ki67分别与在心肌细胞胞质特异表达的α-辅肌动蛋白(alpha-actinin cytoskeletal isoform,α-actinin),进行免疫共染检测心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SH组相比,AR组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而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被切除的心肌组织完全再生。为研究T_(reg)细胞是否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的再生,Western印迹检测T_(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心和脾中Foxp3与SH组相比显著升高(P <0. 05)。同时,免疫组化染Foxp3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与SH组相比,心尖处有大量的T_(reg)细胞富集。为更直观地检测AR后T_(reg)细胞的数目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7 d T_(reg)细胞数目。结果显示,AR组心和脾中T_(reg)细胞数目与SH组相比显著增多(P <0. 01)。为研究T_(reg)细胞对AR后心肌再生的影响,引入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的Foxp3^(DTR)小鼠,可特异性敲除T_(reg)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抑炎因子白介素IL(interleukin,IL)-10、IL-13与转化生长因子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表达均降低(P<0. 05,P <0. 01,P <0. 01)。而促炎因子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均升高(P <0. 01,P <0. 001,P <0. 0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术后7 d 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 AR+DT组被切除的心肌组织不能再生。综上所述,敲除
赵文静冯杰聂宇王玉瑶郭睿
关键词:心肌再生TREG细胞
应用CRISPR/Cas13b编辑技术治疗TNNT2R141W转基因小鼠的扩张型心肌病被引量:1
2020年
应用CRISPR/Cas13b系统对TNNT2R141W转基因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小鼠进行探索性治疗,尝试发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一种新方式,为CRISPR/Cas13b系统在体内应用提供实验基础。随机设计11种Cas13b-TNNT2 gRNA并成功构建表达质粒,把它和人源TNNT2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人源TNNT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RNA2引导Cas13b敲低目标基因的效率最高,达到80%(P<0.0001)。把gRNA2表达质粒包装到慢病毒载体中,转导出生后1 d的DCM小鼠原代心肌细胞。Q-PCR检测结果表明,CRISPR/Cas13b系统对人源TNNT2 mRNA敲低效率达到55%(P<0.01)。把PspCas13b和gRNA2的表达载体分别包装到AAV9病毒载体中,再将200μL约1×1012AAV9病毒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4月龄DCM小鼠体内,待注射小鼠发育至5月龄时。Q-PCR检测结果显示,AAV9+DCM组TNNT2R141W表达水平较未注射组对照明显下降至40%(P<0.01)。对5月龄野生型(WT)、DCM(未注射病毒组)和AAV9+DCM(基因组编辑工具注射组)三组小鼠的心脏形态、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等表型的观察结合显示:DCM小鼠的心血管形态异常,而AAV9+DCM小鼠心血管形态趋于正常。对3组小鼠的心脏进行超声心动图,并对心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发现,DCM组较WT组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percent ejection fraction,LV 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percent fractional shortening,LV FS%)分别下降50.4%(P<0.0001),55.1%(P<0.0001),而AAV9+DCM组较DCM组小鼠的LV EF%、LV FS%分别上升66.5%(P<0.01),77.0%(P<0.01)。通过Q-PCR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3组小鼠的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显示,DCM组较WT组小鼠的Col3a1和Postn两种纤维化基因,分别高表达5.2倍(P<0.001)、4.5倍(P<0.01),而AAV9+DCM组较DCM组小鼠两种基因表达分别下降2.0倍(P<0.05)、1.4倍(NS)。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纤维化区域明显下降;通过Q-PCR和蛋白质免疫
匡歆王玉瑶聂宇李昊陈显达廉虹刘立会李佳成郭睿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初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对初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访研究,纳入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全国7家临床中心的急性起病的发病3周内的1662例初发卒中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725例)、腔隙性脑梗死(481例)和脑出血(456例),患者发病后4~5周抽取外周静脉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通过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端粒长度与卒中后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中[随访时间4.5年(中位数)],312例死亡,其中181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血脂、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家族史后,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端粒较短时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69%[校正相对风险(adjusted relative risk,adj.RR)1.6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7~2.67;P=0.02],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是长端粒组的2.57倍(adj.RR2.57,95%CI1.24~5.31;P=0.01)。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中,未发现端粒缩短与全因死亡(adj.RR1.14,95%CI0.59~2.18,P=0.35;adj.RR0.92,95%CI0.57~1.50,P=0.59)、心脑血管死亡风险(adj.RR1.95,95%CI0.76~4.97,P=0.24;adj.RR1.06,95%CI0.59~1.89,P=0.56)的关系。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缩短有可能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
陈宇王玉瑶范靖尧刘鹏叶志东陈洁刘继斌惠汝太张伟丽
关键词:端粒长度卒中
MicroRNA-let-7介导的MTPN基因多态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分析
第一部分、MTPN基因功能多态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分析   研究背景:   心肌肥厚是心脏在受到各种病理和生理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持续的心肌肥厚引起心肌表型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到...
王玉瑶
关键词:心脏肥厚核转录因子-KAPPA高血压遗传易感性
文献传递
肌侵蛋白起始心脏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肌侵蛋白是12kDa的锚蛋白重复序列(ANK)蛋白,是最小的(ANK)2重复蛋白,ANK结构域使其能介导蛋白之间以及蛋白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肌侵蛋白在哺乳动物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并能刺激心肌细胞的生长和心肌蛋白的合成。它最初是在肥厚和患有心肌病的心脏中被鉴定,起始心脏肥厚的过程,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衰)。近来的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参与心脏重塑和心衰的病理过程,而肌侵蛋白通过与NF-κB蛋白相互作用活化NF-κB信号途径激活心脏肥厚基因的表达。
王玉瑶惠汝太
关键词:心脏肥厚核转录因子-KAPP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