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锦林
- 作品数:140 被引量:56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帕霉素释放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预防小型猪肾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释放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 (biodegradable endovascular stent;BES)在抑制小型猪肾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雷帕霉素释放BES与裸BES分别植入到6 只...
- 杨波张金山刘江涛肖越勇李家开田锦林余淼
- 文献传递
- 介入治疗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1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血管造影见明显肿瘤染色,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TACE)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较少见,介入栓塞治疗对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患者是有效的方法。
- 田锦林杨保凯张金山
- 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现象的CT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在肝血管瘤中的三期螺旋CT表现特征,明确灌注异常与血管瘤强化速度及瘤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病人共545个肝血管瘤的三期多层螺旋CT表现,瘤体大小采用门静脉期最大直径,强化速度根据动脉期瘤体强化范围是否超过50%体积分为快速强化和慢速强化两组。结果545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79(14.5%)例,其中伴有动-门脉分流(APS)直接征象者14例(17.7%)。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现象(HPD)的发生率(30.2%)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4.5%),(P<0.01);小血管瘤(d≤2cm)出现HPD的发生率高于大血管瘤(d>2cm)(P<0.01);另外,小血管瘤的强化速度快于大血管瘤(P<0.01)。结论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其更容易出现在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中。
- 田锦林张金山
- 关键词:血管瘤灌注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合并多部位血栓复发致死1例
- 2013年
-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疼痛伴血便,逐渐加重7天;外院CTA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出现左下肢肿胀,静脉超声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遂给予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抗凝。
- 田锦林王伟李云松郭跃辉李春雷陈硕飞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复发
- 间接门静脉与直接门静脉灌注5-氟尿嘧啶的药动学比较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经兔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即间接门静脉 )灌注 5 Fu和直接门静脉灌注 5 Fu的药动学变化 ,以证实临床经间接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肝肿瘤的合理性。方法 :3组家兔分别经脾动脉 (SA组 )、肠系膜上动脉 (SMA组 )和门静脉 (PV组 )灌注 5 Fu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时间门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PV组AUC明显高于SA组和SMA组 (P <0 .0 1) ,SA组又高于SMA组 (P <0 .0 5 ) ;PV组T1/ 2 明显低于SA、SMA组 (P <0 .0 1) ,SA组又低于SMA组 (P <0 .0 5 ) ;30min后 3组门静脉血中的 5 Fu浓度趋向于一致。结论 :经间接门静脉灌注可作为直接门静脉灌注的一个补充手段应用于肝肿瘤的“双灌注”治疗。
- 田锦林郭顺林杜富会王文辉王莲初
- 关键词:药动学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门静脉5-FU
- 基因释放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预防小型猪肾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 目的:目的研究释放ASODN基因片段的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biodegradable endovascular stent:BES) 在抑制小型猪肾动脉球囊损伤后c—myc基因表达及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将ASODN...
- 刘江涛张金山肖越勇李家开田锦林杨波
- 文献传递
- 介入治疗复杂右颈外动脉动静脉瘘1例
- 2012年
- 患者男,24岁,右侧颞部搏动性包块伴右侧耳鸣及听力下降2年。自出生发现右颞部搏动性包块,伴间断性头痛,以右侧额颞部为重,考虑右颞部血管畸形,于2年前行外科手术切除,术中见右颞浅动脉增粗,直径约6mm,结扎后分离周围畸形血管团并予以切除。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搏动性包块,逐渐增大,伴明显右侧耳鸣及听力下降。
- 田锦林杜亚辉郭跃辉王伟李云松李春雷陈硕飞
- 关键词:动静脉瘘颈外动脉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闭塞1例
- 2014年
- 患者男,68岁.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左肾动脉狭窄9个月。查体:脐周偏右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呈橄榄型.约5cm×13cm。腹主动脉CTA: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肾下型)伴附壁血栓形成.
- 田锦林郭跃辉李云松王伟王海峰陈硕飞李春雷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血栓形成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3~2006-102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R和CT表现。21例均摄DR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平扫6例,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15例,对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过减薄处理并对减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10例。结果:DR示肿瘤边缘光整,分叶不明显18例(密度均匀15例,中间可见散在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钙化1例),浅分叶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CT平扫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界光整锐利16例(分叶不明显14例、浅分叶2例),边界不光整4例(分叶2例,分叶不明显2例),与周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15例,不均匀6例,病灶内点状钙化3例,不规则钙化1例,“空气新月征”1例,胸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增强。结论:DR和CT平扫显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整等良性肿瘤表现;CT增强扫描示肿瘤明显增强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典型表现。CT减薄处理及三维重建对其诊断提供更大帮助。
- 姚洪祥韩邵军田锦林白友贤周振鸿
-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DRCT
- 颅内动脉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分析DSA、3DTOFMRA及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 ,所有病例均先后作CT、3DTOFMRA及DSA检查 ,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DSA显示全部瘤体 ,呈囊状、梭形局部突出影 ;3DTOFMRA显示 2 8个动脉瘤 (2个假阳性 ) ,4个未显示 ,其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 .7% ,假阳性为 6 .7%。CT显示瘤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提示动脉瘤者 1 5例 ,占 50 % ;无异常者 8例 ,占 2 6 .7%。结论 :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3DTOFMRA虽然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方法之一 ,但对确定治疗方案价值低于DSA ;CT敏感性较差 。
- 田锦林陈为军王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DSA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