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瑞媛

作品数:19 被引量:50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HIV感染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感染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结核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骨髓
  • 2篇干细胞
  • 2篇肝炎
  • 2篇艾滋病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病毒感染
  • 1篇性疾病
  • 1篇胸部影像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9篇盛瑞媛
  • 13篇王爱霞
  • 5篇李太生
  • 4篇刘正印
  • 3篇秦树林
  • 3篇邓国华
  • 3篇马小军
  • 2篇刘晓清
  • 2篇邱志峰
  • 2篇吴梓涛
  • 2篇刘正印
  • 2篇徐英春
  • 1篇刘恩权
  • 1篇李旭丽
  • 1篇谢秀丽
  • 1篇逯爱平
  • 1篇刘晓清
  • 1篇盛瑞媛
  • 1篇郑长青
  • 1篇葛瑛

传媒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世界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脏器结核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腹腔脏器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1月-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诊断的57例腹腔脏器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结核39例,脾结核5例,胰腺结核8例,胃结核3例,肝结核并胃结核1例,肝结核并脾结核1例。男性26例,女性31例,年龄17~68岁。41例(71.9%)患者并存腹腔以外脏器结核或既往有结核病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75.4%),结核中毒症状(82.5%),肝脾肿大(57.9%)。多数患者(59.6%)有血沉增快,肝、脾或胰腺占位病变者占64.9%。结论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有肝脾肿大、血沉增快、影像学提示有腹腔脏器占位病变的病例应警惕结核可能,穿刺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需剖腹探查,及早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
葛瑛盛瑞媛邓国华刘晓清王爱霞
关键词:结核腹腔
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 6例中重度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包括肺炎 5例、败血症 3例、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4例、腹腔感染 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2例 ) ,给予头孢吡肟1~ 2g ,每 1 2小时 1次 ,静滴 ,疗程至少 7天。结果 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 81 .2 5 % (1 3/1 6) ,细菌清除率 87.5 % (1 4 /1 6)。本组仅 1例出现静脉导管插管部位红肿 ,拔管后缓解 ,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吡肟是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包括肺炎。
刘正印盛瑞媛王爱霞徐英春
关键词:头孢吡肟细菌性感染头孢菌素
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24例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进一步评价芦氟沙星 (rufloxaci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用芦氟沙星治疗 2 4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其中包括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 5例 ,肺部感染 8例 ,泌尿系感染 11例。结果 :芦氟沙星的临床有效率为 87.5 %。细菌阳性率为 3 8.1%。治疗后 5例细菌阴转 ,细菌清除率为 62 .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 .5 % ,症状轻微 ,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无一例中止治疗。结论 :芦氟沙星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秦树林干春兰王爱霞盛瑞媛
关键词:芦氟沙星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观察
不明原因发热4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8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 (FUO)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 4 4 9例。结果  4 4 9例患者中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者 387例 ,确诊率为 86 2 %。病因包括 :感染性疾病 2 2 0例 (5 6 8% ) ,其中结核病 96例 ,占 4 3 6 % (96 /2 2 0 ) ;结缔组织病 76例 (19 6 % ) ,其中Still病占 34 2 % (2 6 /76 ) ,系统性红斑狼疮占 18 4 % (14 /76 ) ,血管炎占 13 2 % (10 /76 ) ;肿瘤性疾病 6 4例 (16 5 % ) ,其中淋巴瘤占 39 1% (2 5 /6 4 ) ;其他疾病 2 7例 (7 0 % ) ,其中坏死性淋巴结炎占 33 3% (9/2 7) ,伪热占 2 2 2 % (6 /2 7) ,药物热占 2 6 % (7/2 7) ;出院时仍未确诊的 6 2例 (13 8% )。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本组FUO患者的主要病因 ,结核病是其中的主要病种 ,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在本组FUO病因中也占重要地位 ;
马小军王爱霞邓国华盛瑞媛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FUO肿瘤性疾病确诊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3%);(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21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20例)、咳嗽(16例)、咳痰(12例)及体重下降(18例).68.2%(15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外周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占63.6%(14例);(3)均为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3~148)×106/L,其中<100×106/L者占90%(18/20).CD+4/CD+8<0.20者占95%(19/20);(4)常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19/22)和斑片影(14/22);(5)治疗药物主要为复方磺胺甲NFDC2唑(SMZco)(100%)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86.4%).治愈13例、自动放弃5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P=0.07). 结论 PCP主要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临床遇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来诊的青壮年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斑片影,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临床怀疑AIDS合并PCP时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王焕玲李太生王爱霞盛瑞媛范洪伟刘正印滑立伟秦树林邓国华
关键词:肺炎卡氏肺囊虫胸部影像学表现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中国HIV感染者的T细胞免疫改变研究
一、研究背景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令人震惊,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统计,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至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约5000万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每天新增感染者16000人.中国自198...
李太生王爱霞邱志峰马小军刘正印盛瑞媛
文献传递
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在HIV感染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3
2002年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9例HIV/AIDS患者和 5 1例健康献血员的T淋巴细胞 ,对其中 40例患者和所有健康献血员进一步分析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 (HLA DR+ CD4+ 、HLA DR+ CD8+ 和CD38+ CD8+ ) ;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 5 9例HIV/AIDS患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结果 与正常人组相比 ,HIV组和AIDS组的T淋巴细胞各激活亚群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 ,所有激活亚群均与T4细胞计数成反比 ,而与病毒载量成正比。其中 ,CD38+ CD8+ 亚群的百分比与T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 .6 0 3和r =0 .5 2 3(P <0 .0 1)。结论 HIV/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发生持续和异常的免疫激活 ,细胞激活程度与疾病进展高度相关 ,测定这些激活的T细胞亚群变化不仅有助于评价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判断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
李太生邱志峰王爱霞马小军刘正印盛瑞媛
关键词:艾滋病流式细胞术HIV感染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被引量:161
2003年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 134例为深部真菌感染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 ,以原发肺部疾病 ( 2 9例 )、神经系统疾病 ( 2 4例 )、风湿性疾病 ( 2 0例 )以及血液病 ( 18例 )最多见 ;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37例 )或糖皮质激素 ( 2 9例 )及免疫抑制剂 ( 17例 )、化疗( 10例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 12例 ) ;感染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脑膜及脑实质、血液等 ;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为主 ,但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也在临床上分离出来 ;在临床上 6 3 76 %的病人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者占 39 6 % ;单纯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者分别为 74例、5例和 16例 ,其余病例均采用联合治疗 ;治愈 6 7例、好转 2 9例、死亡 44例 ( 2 9 5 3% ) ;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1996~ 2 0 0 1年共 75例 ,占5 0 3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
刘正印盛瑞媛李旭丽李太生王爱霞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真菌感染
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血症检测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评估巨细胞病毒 (CMV) pp6 5白细胞抗原血症在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活动性CMV感染早期诊断和CMV病的预测、指导CMV亚临床期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1999年 9月~ 2 0 0 0年 4月共收集 2 10份乙二胺四乙酸 (EDTA)抗凝血 ,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36例。移植前用ELISA法检测患者CMV特异性抗体IgG和IgM ,移植后 3周起采用CMVBrite试验盒每周检测 1次CMV pp6 5抗原血症 ,并计数抗原阳性细胞 ,直到移植后 10 0d或治疗后抗原阴转、死亡或出院。移植后患者第 1次检测到 pp6 5抗原阳性细胞即开始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36例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患者于移植前CMV特异性抗体IgG均阳性 ,IgM均阴性 ;移植后 16例出现CMVpp6 5抗原血症 ,其中 15例出现有症状的CMV感染或CMV病 ,14例接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12例治疗后抗原血症阴转、症状消失 ,死亡 2例 (病死率 14.2 % ) ,未经抗病毒治疗者 2例均死亡 (P <0 .0 1)。 16例 pp6 5抗原阳性患者中 ,仅 2例CMV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10名健康对照组的CMV特异性抗体IgG均阳性 ,IgM均阴性 ,pp6 5抗原血症检测均阴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人CMV pp6 5白细胞抗原血症检测可作为骨髓移植后CMV病的预测指标 。
覃海燕盛瑞媛张月秋
关键词:PP65抗原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CMV感染的监控研究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因接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或肿瘤化疗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引起体内潜伏的CMV病毒激活,可导致严重的CMV病如间质性肺痰、肝炎、器官移植物损伤...
盛瑞媛覃海燕张月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