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敏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的制剂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方法首先建立2',4'-二羟基查尔酮的体外测定方法,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累计透过量为考察指标,选择促渗剂(油酸)用量、载药浓度、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醇胺的比例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处方。结果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到渗透性能良好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其主要成分2',4'-二羟基查尔酮的累积透皮率较溶液剂提高了2倍。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 陈志鹏瞿敏明刘丹肖衍宇蔡宝昌陈新梅
- 关键词:软膏剂
- 中药经皮给药促渗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6
- 2010年
- 简述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从物理促渗、促渗剂促渗和剂型因素三方面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促渗作用的研究概况。同时,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初步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 瞿敏明陈志鹏蔡宝昌
- 关键词:中药经皮给药促渗
- 镰形棘豆经皮给药后抗炎镇痛活性有效部位的筛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镰形棘豆经皮给药后,筛选其最佳抗炎镇痛有效组分。方法分离提取镰型棘豆的生物碱、总黄酮、挥发油部位,并进行组合,利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筛选镰形棘豆不同有效部位镇痛抗炎活性的最佳组分。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与挥发油有效部位组合物有更好的抗炎镇痛活性,其经皮给药后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为90.22%;热板法实验中的镇痛率达87.85%;醋酸扭体法实验中镇痛率达73.23%,与阳性药效果相当。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与挥发油组合物通过经皮给药方式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性。
- 瞿敏明陈志鹏蔡宝昌
- 关键词:镰形棘豆经皮给药抗炎镇痛
-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微针是经皮给药的物理促渗方法之一,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微针的透皮促渗机制、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复合技术以及微针在大分子经皮促渗中的应用。
- 陈娟陈志鹏瞿敏明蔡宝昌
- 关键词:微针经皮给药大分子
- 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以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血浆中2'4'-二羟基查尔酮(TFC,指标性成份)的HPLC法的分析方法,然后测定大鼠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TFC的浓度,并用3P97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和溶液剂经皮给药后TFC的药动学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镰形棘豆软膏剂的Cmax比溶液剂提高约3倍。结论:软膏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可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且生物利用度较溶液剂显著提高,有利于发挥其经皮给药后的镇痛抗炎活性。
- 李伟东陈志鹏瞿敏明刘丹肖衍宇蔡宝昌
- 关键词:软膏剂药代动力学
- 镰形棘豆提取物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活性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与挥发油组合物(FEO)经皮给药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研究FEO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FEO对小鼠的镇痛活性。FEO对小鼠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3.120、0.390、0.195 g/kg;对大鼠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2.160、0.270、0.135 g/kg。以扶他林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FEO高剂量经皮给药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达66.03%;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早期肿胀和继发性肿胀明显减轻至35.79%、3.27%。在热板法实验中,FEO高剂量给药30、60、90 min后对热板致小鼠疼痛的抑制率分别为42.37%、47.49%、72.00%;对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镇痛作用,抑制率为56.67%。结论 FEO高剂量经皮给药方式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性。
- 瞿敏明陈志鹏刘丹蔡宝昌
- 关键词:镰形棘豆总黄酮挥发油经皮给药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