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膀胱造瘘口膀胱镜检查后尿道及造影
- 1989年
- 严重的尿道狭窄,一般检查往往不能真实准确地了解其狭窄段的长度和部位,我们使用膀胱镜,经耻骨上造瘘口检查后尿道,并行尿道造影,现报告二例。 例1:男性,10岁,二年前被汽车压伤,致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在外院行膀胱造瘘,并行二次尿道手术均失败。于84年8月25日入我院,行尿道造影,示后尿道狭窄,长约2.5cm。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口置入膀胱镜,进入后尿道2.5cm受阻,远端逐渐变细为盲端,经膀胱镜插入导管,由前尿道及后尿道导管同时注入60%泛影葡胺,摄片后,见后尿道狭窄段为3cm,故行膀胱粘膜化尿道牵引套入术,术中证实狭窄段为3cm,
- 冯富川袁之敏任成元苏士平
- 关键词:膀胱镜检后尿道造影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几个问题
- 1992年
- 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我院采用北京国营建中机械厂生产的ESWL-ⅡZM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共治疗上尿路结石610例。其中较大结石29例;需多次碎石者22例,占8.4%。现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 石孝民任成元洪泉袁之敏石峰余佑斌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上尿路结石较大结石
- 孤立肾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衰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一例
- 1990年
- 患者,男性,48岁。右侧腰酸间歇性阵发绞痛一年,加重一周,少尿六天,尿闭一天,于1990年2月1日入院。无肉眼血尿史。八年前因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外院行左肾切除术。一年前曾自排淡黄色、表面光滑,米粒大小结石一枚。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血压18.6/13.3kPa,全身浮肿,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右肋脊角压痛,叩击痛阳性。腹部相当于右输尿管走行区有压痛。化验:BUN27.8mmol/L,CO_2cp:15.7mmol/L,血尿酸:963.6mmol/L。静脉肾盂造影来见阳性结石影,右侧肾、输尿管均来显影。右侧逆行造影输尿管上段可见边缘光滑之充盈缺损。确诊为右输尿管阴性结石,肾后性肾衰。在右输尿管导管指引下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 石孝民任成元余佑斌袁之敏
-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急性肾衰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5例报告)
- 1992年
- 腔静脉后输尿管较少见。我院自1988年5月至1990年12月共诊治5例,现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4岁,其中4例在35岁以下。4例诉右腰部胀痛,双侧腰痛1例。均无血尿、尿频、尿急及排尿痛等病史。右肋脊角有叩痛者2例。均未发现其它畸形。1例女性患者尿内白细胞24—48/HP。尿素氮均正常。腹部平片均未发现阳性结石影,静脉肾盂造影(IVP)
- 钟华石孝民袁之敏冯富川洪泉苏士平
- 关键词:输尿管畸形
- 小剂量环孢素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 1991年
- 对37例次肾移植应用小剂量CSA,结果表明,小剂量CSA可以达到中、大剂量的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减少排斥反应、降低死亡率的治疗效果,又可减少CSA肾肝的毒副作用。小剂量CSA对轻度肝功异常及老人肾移植病人尤为适宜。
- 冯富川袁之敏苏士平孙斌洪泉石孝民
- 关键词:环孢素ACSA肾移植排斥反应肝功异常
- 环孢素在肾移植术后应用的肝脏毒性作用
- 1993年
- 环孢素A(CsA)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移植器官的存活率,但CsA对肝脏、肾脏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尤其对肝脏,可导致肝衰而死亡。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116例120次肾移植后使用CsA,4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毒性(39.7%),其中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 冯富川袁之敏苏士平孙斌洪泉石孝民张志超刘庆元周高标王峰
- 关键词:环孢素肾移植肝脏毒性
- 630例阳萎的病因分析被引量:19
- 1999年
- 目的探讨国人成年男性阳萎患者的病因。方法对630例阳萎病人进行了详细病史询问,进行夜间阴茎肿胀试验(NPT),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测定(PBI),性激素测定,彩色多普勒检查及球海绵体肌反射潜伏时间测定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理性阳萎者502例(797%),器质性阳萎者128例(203%)。器质性阳萎中,以血管性最多见,占719%(92/128),其中动脉性80例,静脉性12例。另有内分泌异常引起者20例,神经性6例,药源性5例,单纯老年性血睾酮低下引起者5例。结论国人心理性原因引起的阳萎多见,器质性阳萎发生率虽低,但绝对数字大,亦应引起重视。
- 胡海翔袁之敏贾海华
- 关键词:阳萎病因学病例分析
- 人膀胱癌多药耐受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为研究多药耐受相关蛋白基因(MRP)在人膀胱癌中的表达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初发膀胱癌,7例复发性膀胱瘤及7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标本MRP的表达。结果显示初发膀胱癌中,MRP总阳性率为 40. 4%,复发性膀胱癌 MRP总阳性率为 57.1%,正常膀胱粘膜也有 28. 5%的表达率。高分级(G_3)膀胱癌较低、中分级(G_1、G_2)膀胱癌 MRP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说明 MRP表达率下降是肿瘤分化不良及恶化的结果。MRP与mdr1表达之间无明显关系,两种基因不存在共同调节,进一步研究这种差异的临床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 郭和清王晶璠李贤初苏士平袁之敏
-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药耐药性MRP基因表达
- 难诊断的非肿瘤性肾脏占位图象分析
- 1996年
- 报道7例非肿瘤性肾脏占位图象,全部经手术探查确诊。除2例肾皮质脓肿者外,另5例均不需手术治疗。其中3例肾实质局灶性炎性浸润,CT图象酷似肾癌,但肿块边界不清或不规则,且3例都有肾结石病史。提出有肾结石史者在B超、CT发现肾脏占位病变时,应随诊观察,近期CT图象有明确消退变形可排除肾癌时,则毋需手术探查。2例肾皮质脓肿都有高热、脊肋角叩痛,CT图象肿块内部明显不均匀,可有液化区,边界不规则。肾囊肿出血及表浅肾囊肿破裂所致的纤维增生,CT图象均呈良性病变。提出,临床医师需熟悉图象诊断,并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 洪泉苏士平袁之敏
- 关键词:肾脏疾病超声学CT肾脏
- 全文增补中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被引量:1
- 1989年
- 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是下腔静脉胎生生发过程异常而形成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环绕腔静脉走行,所以又称为环绕腔静脉输屎管,由于输尿管向内偏斜,又称偏斜输尿管;这种输尿管位置的异常并非输尿管本身的变异,而是因胚胎时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最合适的名称应为输尿管前下腔静脉。1893年Hochstettes在尸解中首先发现,1935年Kimbrogh首次报告临床病例并手术治疗,1940年Harrill最先术前确诊。 一、病因及发病情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胚胎时期主静脉系统演变异常而成。输尿管处于下腔静脉后面,在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穿过,并绕越下腔静脉前方,然后再经其外方转向下方而进入膀胱。自1893年起,欧美文献已有近200例报告,部分为尸解发现。我国于1935年首次报道。
- 钟华冯富川袁之敏
- 关键词:病因病理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