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谢丽源

谢丽源

作品数:125 被引量:790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44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生物学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主题

  • 21篇羊肚菌
  • 12篇多糖
  • 12篇活性
  • 11篇微生物
  • 10篇真菌
  • 9篇食用
  • 9篇发酵
  • 8篇栽培
  • 8篇食用菌
  • 8篇灵芝
  • 8篇菌根
  • 8篇菌丝
  • 7篇烟草
  • 7篇培养基
  • 7篇主成分
  • 7篇主成分分析
  • 7篇菌根真菌
  • 7篇丛枝菌根
  • 7篇丛枝菌根真菌
  • 5篇乳酸

机构

  • 11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8篇电子科技大学
  • 12篇西南农业大学
  • 8篇西南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2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重庆三峡职业...
  • 1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内江市农业科...
  • 1篇成都榕珍菌业...

作者

  • 124篇谢丽源
  • 96篇彭卫红
  • 92篇甘炳成
  • 63篇黄忠乾
  • 52篇唐杰
  • 46篇谭伟
  • 40篇吴翔
  • 29篇周洁
  • 27篇谭昊
  • 26篇李小林
  • 26篇王勇
  • 25篇贾定洪
  • 25篇苗人云
  • 22篇姜邻
  • 21篇陈影
  • 15篇何晓兰
  • 13篇郭勇
  • 13篇王波
  • 13篇郑林用
  • 11篇唐利民

传媒

  • 15篇西南农业学报
  • 10篇食品科学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菌物学报
  • 3篇第八届全国食...
  • 2篇生物技术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肉类工业
  • 2篇四川食品与发...
  • 2篇中药材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烟草科技
  • 1篇食用菌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3篇2020
  • 1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21年
分析9个川羊肚菌品种,分别为川羊肚菌1号(M_(1))、川羊肚菌3号(M_(3))、川羊肚菌4号(M_(4))、川羊肚菌5号(M_(5))、川羊肚菌6号(M_(6))、川羊肚菌7号(M_(7))、川羊肚菌8号(M_(8))、川羊肚菌9号(M_(9))、川羊肚菌10号(M_(10)),挥发性香气成分,评价品种间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品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检测到羊肚菌样品共计38种挥发性物质,包含9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占总含量的51.28%~71.16%。不同羊肚菌品种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共有物质9种,且2-甲基丙醛和2-甲基丁醛为共有主要呈香物质;二甲基三硫化合物对品种M_(1)、M_(3)、M_(4)、M_(8)香气贡献最大,2-甲基丙醛和2-甲基丁醛对品种M_(5)、M_(6)、M_(7)、M_(9)和M_(10)香气贡献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不同羊肚菌品种香气质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M_(5)、M_(3)、M_(1)、M_(8)、M_(4)、M_(10)、M_(7)、M_(9)、M_(6)。该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质量评估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谢丽源兰秀华唐杰彭卫红
关键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桑黄真菌优势菌株筛选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以确定分属P.baumii及P.linteus种的2类桑黄真菌的11株菌株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生长速度、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含量、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明确不同菌株在生长性能方面的差别,筛选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桑黄菌株PB0802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物量、胞内和胞外多糖产量优于其它菌株,且PB0802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活性及胞外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菌株,确定PB0802为优势菌株。
谢丽源彭卫红甘炳成
关键词:生物量多糖胞外酶
巴西蘑菇多糖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2年
巴西蘑菇是一种味道鲜美、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珍稀食 (药 )用菌。巴西蘑菇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巴西蘑菇多糖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张琴谢丽源董艳珍
关键词:巴西蘑菇多糖化学分析药理作用
四川烟草主栽区根际促生菌筛选及促生菌系构建被引量:9
2019年
为挖掘四川烟草主栽区根际促生菌资源,采集5个烟草主栽区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微生物。通过检测菌株产IAA、铁载体和HCN的能力,从分离的微生物中筛选促生菌并构建促生菌系,检测促生菌系对烟草主栽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923株微生物中,有5株细菌(YBT-003-B-5、YB-001-B-8、FY-001-B-9、MT-002-B-12、L2-001-B-16)具有较好的促生能力。促生菌系1345(YBT-003-B-5、FY-001-B-9、MT-002-B-12、L2-001-B-16)能显著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率。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BT-003-B-5、FY-001-B-9、MT-002-B-12分别属于Bacillus tequilensis、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Klebsiella variicola,菌株L2-001-B-16可能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新类群。
吴翔甘炳成唐亚谭昊黄忠乾谢丽源彭卫红唐杰周洁陈影
关键词:促生菌发芽率
不同温度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分别置于2、4、6、8、10、12℃下贮藏,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以此确定杏鲍菇的最佳贮藏温度。结果表明,贮藏温度2、4℃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有效抑制了蛋白质、VC、总糖、水分的快速流失(p〈0.01或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快速增加(p〈0.01),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延缓了杏鲍菇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及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了菇体的商业品质。因此,2~4℃为杏鲍菇的适宜贮藏温度,延长了杏鲍菇的贮藏期,为杏鲍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谢丽源郑林用彭卫红唐杰黄忠乾谭伟甘炳成
关键词:杏鲍菇贮藏温度采后生理
接种AMF对葡萄微繁苗生长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葡萄为试验材料,在练苗期间接种AMF孢子菌剂,研究微繁苗移栽过程中AMF侵染过程,分析菌根化进程中微繁苗根系活力的变化以及AM共生体对微繁苗生长发育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AMF对葡萄微繁苗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根系活力,微繁苗根系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幼苗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幼苗的生长势。
谢丽源张勇张勇熊丙全
关键词:葡萄丛枝菌根真菌
一种段木银耳拌种剂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段木银耳拌种剂,包括银耳孢子悬浮液40~50ml、葡萄糖18~20g、硫酸镁3~5g、硫酸锌2.5~2.7mg、硫酸铁2~2.5mg、硫酸铜0.1~0.5mg、磷酸二氢钾2~3g、维生素B<Sub>1</S...
黄忠乾甘炳成谭伟彭卫红屈全飘王国英王勇苗人云杨俊辉姜邻唐利民王波贾定红郭勇罗建华吴翔谢丽源唐杰刘如县张传锐赵树海陈代科周清平屈朝晖雷霆
文献传递
酸乳中益生细菌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4
2002年
阐述了发酵型酸乳中益生菌的种类、特性和活性条件。重点讨论了益生菌的 (特别是酸乳中常用的乳酸细菌 )保健功能 ,探讨了酸乳中益生菌活性抑制因素和提高益生菌活性的方法。目的在于探求和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活性益生菌酸乳途径。
宫春波谢丽源贺稚非
关键词:酸乳益生菌乳酸菌
一种松露果冻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冲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露果冻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冲泡方法,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松露粉7‑9份,食用玉米淀粉3‑10份,卡拉胶5‑8份,柠檬酸1‑5份,柠檬酸钠3‑8份,木糖醇5‑8份,蜂蜜10‑15份。本发明的松露果冻粉,...
李小林叶雷邹捷亢宗静周洁许瀛引谢丽源陈影谭昊唐杰王勇谭伟彭卫红甘炳成闫世杰
文献传递
菌源性α-淀粉酶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2年
α-淀粉酶抑制荆是一种很有潜力抑制糖类在消化道吸收的药物,在医学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α-淀粉酶抑制剂的发展概况、筛选模型及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谢丽源
关键词:药物糖尿病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