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勇
- 作品数:86 被引量:1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世纪回眸——论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文化关怀被引量:2
- 2000年
-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作为学术文化的历史合理性已浮出历史表面。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 ,针对新文化主流派的主张与号召 ,文化保守主义者高扬民族文化的价值理念 ,提出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 ,其代表为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 ,玄学派和学衡派 。
- 贾振勇
- 关键词:五四运动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关怀
- 现代性平台上的理性与革命——论作为现代精神现象的左翼文学被引量:2
- 2002年
- 现代性是观测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平台 ,是一种文学史视野与方法 ;左翼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是历史逻辑的必然 ,是由“五四”多元启蒙理性向一元政治理性的演变 ;左翼文学是理性主义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段和特定区域的革命化展现 ,理性精神的时代要求选择了革命 ,革命选择了文学作为斗争的分野 。
- 贾振勇
- 关键词:文学
- 郭沫若研究迟到的“补课”——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郭沫若研究会学术年会述评被引量:1
- 2011年
- 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纪念馆、国际郭沫若研究会(IGMA)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承办的"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学术年会",于2010年8月21日至23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90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围绕"文献"、"史料"等四个专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探讨,并评选出"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郭沫若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四篇。会议成果丰硕而扎实,将郭沫若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 贾振勇魏建
- 关键词:郭沫若研究文献史料迟到
- 政治晦暗、思想阴影与艺术张力——从《动摇》人物塑造看茅盾现实主义的深化与拓展
- 2022年
- 《动摇》是《蚀》三部曲中的一个独特存在。相比《幻灭》、《追求》,《动摇》明显弱化了人物烦闷情绪的宣泄,意在真实复刻大革命的斑驳乱象。尤其通过胡国光、方罗兰、孙舞阳的形象塑造,茅盾一方面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县级区域的农民运动、商民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革命“极左”现象以及国民党基层组织松散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另一方面,借助乱象使小说结构更具张力、叙事更为灵动、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正是在人物塑造和反思革命的复调艺术结构与叙事中,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更为充实与丰盈。
- 李延佳贾振勇
- 关键词:革命叙事现实主义
- 追复历史与自然原生态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观”的一种文学史哲学论证被引量:7
- 2012年
- 毛泽东谈及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的文化嗣剿时说:“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1)按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逻辑,掌握国家机器的国民党掐灭左翼文化运动,本应小菜一碟,可事实竟然相反,
- 贾振勇
- 关键词:文学史观哲学论证左翼文化运动国民党统治区民国
- 超越幻想的锁链
-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学理探究和追求学术真理的态度,本着还原历史精神真实血脉的学术理想,综合借鉴和运用当今人文学术研究的最新方法,从文学、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知识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美学...
- 贾振勇
- 关键词:文学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 文献传递
- 回归本相:郭沫若研究存在的问题、挑战与可能被引量:3
- 2012年
- 郭沫若研究在郭沫若的政治身份与学术表达的政治限度、道德眼光与道德评价、史料的匮乏与辨伪、通识眼光等层面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也潜藏着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回归历史本相,是郭沫若研究实现突破的最重要支点。
- 贾振勇
- 关键词:政治道德史料通识
- 礼失求诸野 学问在民间——读张期鹏《吴伯箫书影录》《吕剑书影录》有感
- 2013年
- 张期鹏《吴伯箫书影录》和《吕剑书影录》的出版,既展示了作者致力于探求学问本性的学者品格,也是"学问在民间"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 贾振勇
- 关键词:吴伯箫书影
- 超越幻想的锁链——意识形态视野中的左翼文学思潮
-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学理探究和追求学术真理的态度,本着还原历史精神真实血脉的学术理想,综合借鉴和运用当今人文学术研究的最新方法,从文学、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知识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美学...
- 贾振勇
- 关键词:文学思潮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 诗与政治的共鸣:1940年代的郭沫若及其抗战历史剧被引量:5
- 2009年
- 抗战历史剧是郭沫若凭借审美激情对黑暗政治的抗议,是他的政治遇挫在戏剧艺术王国的一次艺术移情。在审美与政治较完美融合品格基础上,剧作充分展示了郭沫若独立自足的人文立场。1940年代的郭沫若凭借"内心的要求"和文人知识分子天性,向黑暗发出了对人的自由本质、人性崇高品格的呼唤。
- 贾振勇
- 关键词:审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