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 张仁亚曾涛刘飞飞任玉波M Joe Ma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 关键词:肾肿瘤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胰腺外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腺外实性假乳头状肿瘤(ES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腹膜后ESPT,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性,5岁。查体发现盆腔包块天。镜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微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出血、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β-catenin、CD99、Syn、vimentin、PR及AACT均不同程度(+),CK、CAM5.2、EMA、CD117、CD34、S-100、CR、CD10和WT-1均(-)。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ESPT多发生于卵巢、肾上腺及腹膜后,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起源具有提示意义。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良好。
- 王全义李磊赵丽华张仁亚
-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梭形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 张仁亚马洪军成志明李开智刘飞飞郭静赵丽华马牧周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2004年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低级别的多形性肾脏上皮性肿瘤。该课题从临床病理实际出发,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研究手段,探讨了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肿瘤鉴别诊断
- 颗粒细胞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复习11例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11例颗粒细胞瘤均为良性,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24~61岁,平均46.2岁。肿瘤直径0.8~6 cm,平均直径2.3 cm,均为单发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真皮、皮下或黏膜下孤立无痛性结节。组织学特点为无明显被膜,瘤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胞质丰富,可见较多嗜伊红均质细颗粒。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NSE、S-100及CD68均为强(+),vimentin部分(+),9例不同程度TFE3(+);CK、CD34、SMA、GFAP和NF均为(-)。随访3个月~5年,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GCT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典型的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TFE3是诊断GCT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良好。
- 王全义冯彦丽赵丽华张仁亚
-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7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CT及MRI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术前诊断良性病变。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中见肿瘤对肾组织有推挤样边界,位于右肾上极,冰冻切片诊断低度恶性黏液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肾上极6cm×5cm×4cm类球形肿物,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7(+)、EMA(+)、Vimentin(+)、34βE12(+)。病理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张仁亚陈月芹马洪军赵丽华孟琳林凡忠
- 关键词:肾肿瘤梭形细胞
- IMP3蛋白、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蛋白)及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份不同级别(Ⅰ级5份、Ⅱ级20份、Ⅲ级20份、Ⅳ级15份)的胶质瘤组织及5份正常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MP3蛋白及Ki-67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IMP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 IMP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90%、93%,IMP3蛋白在胶质瘤各级别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5)。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Ki-67表达于胶质瘤组织的细胞核,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90%、93%,Ki-67蛋白在胶质瘤各级别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5)。脑胶质瘤组织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5)。结论IMP3、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IMP3蛋白、Ki-67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断。
- 张冉王全义张军臣赵丽华敖启林
- 关键词:胶质瘤KI-67
- 结肠横纹肌样癌1例报道
- 2013年
- 结肠横纹肌样肿瘤(rhabdoid colon tumors,RCT)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此病变是一种具有独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疾病实体,还是某一种疾病的特殊亚型,仍然存在争议。截止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了7例RCT[1-7],这些病例多被诊断为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腺癌或横纹肌样癌;至今国内文献尚未检索到该病,也许未被国内病理学界广泛认识。由于对其了解甚少,
- 郭静李岩赵丽华张仁亚
- 关键词:病理诊断免疫表型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二例被引量:15
- 2006年
- 例1男,2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于2005年11月入院,辅助检查,CT示右肾中上极背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向肾外突出。大小5.2cm×5.7cm×5.0cm,边缘清楚,光滑,诊断,右肾中上极占位,良性病变可能性大,MRI扫描表现,右肾体积弱增大,上极见一类圆形弱短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
- 张仁亚任玉波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 关键词:梭形细胞癌肾脏黏液性肾占位性病变管状低密度影
- 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分化好的腺样区域及横纹肌样区域组成,两者相互移行或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部分区域有微乳头结构。横纹肌样成分特征:瘤细胞黏附性差,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偏位,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呈强阳性。结论伴横纹肌样特征及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是一种具有较高侵袭性的肿瘤,由于其预后较差,对常规治疗不敏感,认识这些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袁传涛李磊赵丽华张仁亚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横纹肌样临床病理学
- 乳腺鳞状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乳腺鳞状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乳腺鳞状细胞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3岁。大体表现多为囊实性;镜下肿瘤均由多边形大细胞构成不规则的实性团索,细胞核核仁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细胞间存在明显的细胞间桥。结论乳腺鳞状细胞癌罕见,需要与乳腺腺鳞癌、血管肉瘤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鳞状上皮化生等鉴别。
- 李晓霞赵丽华姬爱国郭静袁传涛马洪军李岩张仁亚
- 关键词: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