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凯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理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重离子
  • 5篇重核
  • 5篇重离子碰撞
  • 5篇离子碰撞
  • 5篇量子
  • 5篇量子分子动力...
  • 4篇量子分子动力...
  • 3篇超重核
  • 2篇原子
  • 2篇原子核
  • 2篇子核
  • 2篇核理论
  • 2篇核物理
  • 2篇核子
  • 1篇单粒子
  • 1篇低能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对称能
  • 1篇对称势

机构

  • 15篇中国原子能科...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15篇赵凯
  • 10篇张英逊
  • 7篇李祝霞
  • 7篇王宁
  • 6篇吴锡真
  • 6篇田俊龙
  • 3篇张焕乔
  • 3篇欧立
  • 2篇吴晓光
  • 2篇李志宏
  • 2篇王友宝
  • 2篇郑云
  • 2篇杨峰
  • 2篇马南茹
  • 2篇高早春
  • 2篇林承键
  • 2篇曾晟
  • 2篇李云居
  • 2篇李庆峰
  • 2篇连钢

传媒

  • 6篇原子核物理评...
  • 3篇高能物理与核...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机器学习研究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物理问题
2023年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观测量相对于初态输入量产生分布的原因。理论计算表明末态观测量对于初态输入量的涨落近似满足高斯形式。通过结合贝叶斯定理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型无关地分类碰撞的事件以及重构碰撞参数的分布。进一步利用两种神经网络对质子、中子在同位旋非对称介质中有效质量的劈裂进行了分析,指出末态实验数据的扁平化处理能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和简单神经网络分辨质子、中子有效质量劈裂的精度。
张英逊王方元李理陈响崔莹王馨钰杨钧评赵凯
关键词:重离子碰撞机器学习算法
Q值效应对多核子转移反应136Xe+208Pb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模拟了136Xe+208Pb在质心系入射能量为Ec.m.=617MeV的多核子转移反应。为了研究这个特殊的反应体系,将不同核子数转移前后形成的类弹与类靶对应的Q值的指数概率分布引入模型中考虑Q值效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探测的总动能损失分布和质量分布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考虑Q值效应后的计算结果更好地再现了实验数据。在少于10个核子的转移过程中,核子的转移明显受到了Q值效应的驱动。在更多的核子转移过程中,Q值效应明显压低了反应产物的生成截面。这是因为大量的核子转移主要发生在小碰撞参数,对应的复合体系的寿命由于Q值效应明显减小。在ImQMD与ImQMD+Q的计算结果比较中,我们还发现,Q值效应明显增加了比208Pb更丰中子的中子数为126的初级碎块生成截面。
赵凯夏政通段济正
关键词:多核子转移反应
重离子碰撞复合体系碎化产生超重核可能性的探讨
2005年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吴锡真李祝霞王宁田俊龙赵凯张英逊欧立刘敏
采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低能核融合反应的动力学机制
本文将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推广到重离子融合反应,对模型本身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发展。首先,对模型本身进行了很多检验工作,主要集中在相空间占有数约束、表面能项和ρτ修正项以及对称能项的引入,经过这些细致的检验工作得到的结论是:...
赵凯
关键词:重离子物理
文献传递
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020年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α,γ)16 O、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和颈部参数对裂变的影响等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团队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志宏林承键郑云高早春王友宝张英逊李聪博顾建中吴晓光杨磊谌阳平颜胜权赵凯田源贾会明李云居曾晟连钢闫玉良马南茹杨峰温培威崔莹连占江张焕乔柳卫平
关键词:核理论
重离子碰撞的微观输运理论发展及其应用
张英逊王宁李庆峰赵凯李柷霞欧立
该成果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原子核物理研究领域。主要发现点包括:发展了一个基于Skyrme能量密度泛函、适用于近库仑垒能区到几百兆电子伏能区的核反应微观输运理论-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对称能对于反应...
关键词:
关键词:重离子碰撞原子核物理
原子核的大质量转移反应和丰中子超重核的产生(英文)
2013年
迄今为止,人们合成的超重核都是缺中子的,无论是熔合-裂变反应还是碎化过程都无法使产物达到周期表的"东北区域"。而重核之间(如U核之间)的近垒大质量转移反应则可能是目前生成丰中子超重核和达到未知丰中子重核区域的唯一途径。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结合统计模型框架内,研究了U+U等反应体系的大质量转移反应,计算了反应产生的初生态碎片的质量和电荷分布,并成功再现了产物的终态质量和电荷分布。通过比较3个反应136Xe+248Cm,48Ca+248Cm和238U+248Cm产生的106号元素的截面大小,揭示了U+U等重核大质量转移反应对产生丰中子超重核是非常有利的。
吴锡真赵凯李祝霞王宁田俊龙张英逊
关键词:超重核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同位旋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中心和擦边重离子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丰中子体系的中心和擦边反应中出射核子的N/Z都对对称势敏感 ,但对称势的密度依赖对中心和擦边反应的影响显示不同的特征 .
李祝霞张英逊李庆峰赵凯吴锡真
关键词:同位旋效应对称势中能重离子碰撞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核子子体
关于重核强阻尼反应的研究
2006年
讨论了重核碰撞形成巨复合体系破裂的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唯象的多维朗之万模型和本课题组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反应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的主要结果。给出了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吴锡真田俊龙李祝霞王宁赵凯张英逊欧立
用于调节粒子射程和测量粒子布拉格曲线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粒子射程和测量粒子布拉格曲线的装置及方法,其中用于调节粒子射程的装置包括:样品架组以及驱动件。样品架组,包括至少一个样品架,用于固定不同厚度的样品。驱动件用于驱动样品架组中的每个样品架独立进行位置...
隋丽龚毅豪孔福全赵凯刘建成王巧娟苏鹏杨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