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清民

赵清民

作品数:23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页岩
  • 8篇页岩油
  • 5篇核磁
  • 5篇核磁共振
  • 5篇磁共振
  • 4篇采收率
  • 3篇压裂
  • 3篇油气
  • 3篇水平井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平井
  • 3篇驱替
  • 3篇驱油
  • 3篇陆相
  • 3篇
  • 3篇CO
  • 3篇CO2驱
  • 2篇低碳
  • 2篇油藏
  • 2篇油田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化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3篇赵清民
  • 7篇李阳
  • 6篇薛兆杰
  • 5篇伦增珉
  • 4篇岳湘安
  • 3篇王海涛
  • 3篇郎东江
  • 3篇吕成远
  • 3篇潘伟义
  • 2篇何应付
  • 2篇王锐
  • 2篇伦增珉
  • 2篇赵淑霞
  • 2篇王海涛
  • 2篇孙玉龙
  • 1篇丁名臣
  • 1篇曹小朋
  • 1篇刘祖鹏
  • 1篇张潦源
  • 1篇杨勇

传媒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外能源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优化及驱替特征
2016年
井网形式对区块的开发效果影响显著,针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井间剩余油开采较差和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转驱的合理井网形式,分析了温度场平面和纵向发育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排状井网蒸汽驱开发效果最佳;温度场平面发育特征分析表明,由注入井至生产井可划分为饱和蒸汽带、冷凝水带、热油带和原始油带,依据4个带抵达生产井的时间,可以将蒸汽驱划分为蒸汽启动阶段、产量快速递增阶段、高产稳产阶段和快速减产衰竭开采阶段等4个阶段,且每个阶段主控机理各不相同;水平井"脚跟"到"脚尖"注入蒸汽的干度和压力逐渐降低,引起沿水平井段温度场发育不均匀;纵向上温度场发育变化特征表明,水平井蒸汽驱以水平驱替为主,纵向泄油为辅。
何应付王海涛伦增珉赵清民
关键词:蒸汽驱物理模拟井网优化驱替特征
胜利油田陆相页岩油前置CO_(2)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4年
陆相页岩油是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的产量接替阵地,胜利油田济阳坳陷页岩油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的典型代表,预测资源量超百亿吨,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区别在于,济阳页岩油具有埋藏深、成熟度低等特点,压裂工艺造缝及缝网导流面临更大挑战。前置CO_(2)压裂技术集成了CO_(2)干法压裂和常规水力压裂的优势,在强化陆相页岩油增产效果方面成效显著。以胜利油田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为例,开展前置CO_(2)+压裂液压裂研究,通过流体高压物性实验、岩石力学实验、真三轴压裂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揭示了前置CO_(2)压裂过程中复杂的水/岩和多相流体作用机制,明确其在降低储层破裂压力、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储/地层能量、促进复杂缝网形成、降低储层伤害和提高页岩油流动性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场试验,阐明了前置CO_(2)压裂在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中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总结了技术存在问题,预测了下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陆相页岩油开发效果、实现CO_(2)高效埋存和利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李阳赵清民杨勇张峰曹功泽张潦源杨峰鲁明晶
关键词:增产机理
致密油藏不同开发方式原油动用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致密油是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一次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研究。由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孔隙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情况进而优化开发方式。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测试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直观反映不同注入条件下注入介质与原油的驱替过程,明确了注水和注CO2两种开发方式不同孔隙中原油的动用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和CO2驱不同孔隙区间原油动用程度随着驱替压差逐渐增大而增大;水驱和CO2驱大孔隙中的原油绝大部分被动用,随着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原油动用的比例逐渐降低;小于0.01μm微小孔隙中CO2驱动用效果明显好于水驱,致密油藏中CO2更易进入小孔隙提高致密油采收率。
潘伟义郎东江伦增珉吕成远赵淑霞王海涛赵清民
关键词:CO2驱
盐间页岩油CO_(2)-纯水吞吐开发机理实验及开采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储量丰富,其孔隙中富含多种可溶性矿物,采用CO_(2)-纯水吞吐进行开发,不仅能利用CO_(2)的超临界特性驱油,而且有利于提高CO_(2)在目的储层中的埋存,有效减少CO_(2)排放。但CO_(2)-纯水体系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有效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该方法能否实施的关键。通过设计CO_(2)、CO_(2)-纯水和CO_(2)-地层水的吞吐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方法,明确了注CO_(2)、注CO_(2)-纯水和注CO_(2)-地层水组合的吞吐特征,总结了不同孔隙的原油动用规律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CO_(2)-纯水体系比纯CO_(2)吞吐效率高8.62个百分点,比CO_(2)-地层水组合高12.66个百分点,CO_(2)-纯水组合形成的酸性流体会溶蚀孔隙表面的可溶性矿物,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且能有效提高小于0.01μm、0.01~0.10μm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多周期吞吐后,产出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下降,表明后续注入纯水并未扩大波及体积,只是提高原油动用效率。该研究证实注CO_(2)-纯水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为陆相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张冲萧汉敏肖朴夫崔茂蕾赵清民赵清民
关键词:页岩油核磁共振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的几点思考
2024年
济阳坳陷是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效益开发对中国页岩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储层构造复杂、岩相类型多样,流体性质复杂,效益开发难度大。济阳坳陷经过研究评价、试验开发和规模建产3个阶段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此,系统性总结了页岩油优质甜点评价、立体开发优化、高效储层改造、储层补能提高采收率等页岩油开发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工程地质双甜点评价、井网层系组合优化、CO_(2)前置极限射流密切割压裂、注气补能和化学提高采收率等技术措施和效益开发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体系,对其后续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效益开发提供了参考借鉴。
李阳曹小朋赵清民刘祖鹏薛兆杰蒋龙
关键词:页岩油陆相断陷盆地体积压裂
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与实践被引量:75
2022年
总结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地质、开发特征差异,梳理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方法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在有利岩相识别、储集性表征、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产能评价及地质建模-数值模拟一体化“甜点”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和有效开发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技术与国外差距大、开发成本高等多方面的难题。提出陆相页岩油开发发展方向: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形成陆相页岩油差异化开发技术;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提高开发评价的精准性;攻关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索有效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果和效益。
李阳赵清民吕琦薛兆杰曹小朋刘祖鹏
关键词:岩相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
烃类气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研究压力、原油含气性质、烃类气体组成和气体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的影响,分别利用细管和长岩心模型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增大,且气体突破后高含气采油阶段提高驱油效率幅度逐渐减小,即压力越高气体突破后提高驱油效率幅度越小;随原油初始含气量的增大,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减小,即原油初始含气量越高,烃类气驱油效率越低;随烃类气体中丙烷含量的增加,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明显增大;均质模型中,水驱后烃类气水气交替驱油效率与水驱后连续注气相近,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影响较小。
丁名臣赵海龙赵清民汪洋岳湘安
关键词:驱油效率非混相驱影响因素
新一代油气开发技术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被引量:9
2023年
通过剖析“双碳”约束下的全球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及中国油气行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建立油气开发技术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面向2035年的油气开发前沿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揭示油气开发技术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面对能源转型大趋势、油气开发新领域,要加快构建新一代油气开发工程技术体系;重点攻关特高含水期中高渗砂岩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油藏绿色低成本有效开发技术、陆相致密油气有效动用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页岩油气大幅度提高单井EUR技术、深层油气安全有效开发技术、新型钻完井技术及油气绿色低碳技术,推动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的迭代升级,支撑“稳油、增气、降本和绿色智能”目标;要加强分子采油、纳米智能驱油、生物工程、地下原位转化及智能化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实现油气规模化、效益化、绿色化开发。
李阳赵清民薛兆杰
关键词:能源转型系统动力学绿色低碳
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被引量:9
2023年
以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为对象,针对规模化工程实施需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3方面限制条件,提出了适合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四尺度、三层级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特点,将含油气盆地封存潜力划分为盆地级、坳陷级、区带级与圈闭级4个评价尺度,封存潜力评价划分为理论封存量、工程封存量与经济封存量3个层级。理论封存量基于含油气盆地地质参数、储集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可细分为构造封存、束缚封存、溶解封存、矿化封存4种埋存机理;工程封存量受注入能力、安全封存压力、布井数量、注入时间影响;经济封存量基于盈亏平衡原理,主要考虑碳价收益、钻井投资及操作成本的影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咸水储集层评价结果表明,咸水储集层理论封存量中构造封存量占比最大,其次为溶解封存量和束缚封存量,矿化封存量最低;考虑注入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条件后,CO_(2)工程封存量和经济封存量与理论封存量相比大幅降低,分别仅为理论封存量的21.0%和17.6%。
李阳王锐赵清民薛兆杰周银邦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
不同实验方法探究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优选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测量方法,对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界面张力法和细长管实验法测量模拟地层温度为108℃,地层压力为24~40 MPa条件下的CO2与原油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发现,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近乎呈线性下降。利用悬滴法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8.094 MPa,利用细长管实验法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9.2 MPa,两者与通过线性回归外推法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38.715 MPa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1.60%和1.25%。通过比较,细长管实验法的精确度更好。
杨红汪杰张琼赵清民
关键词:最小混相压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