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燕风

作品数:57 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肿瘤
  • 13篇CT表现
  • 13篇成像
  • 11篇淋巴
  • 10篇颈部
  • 10篇鼻咽
  • 10篇磁共振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淋巴结
  • 7篇鼻咽癌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能谱CT
  • 6篇甲状腺
  • 5篇咽肿瘤
  • 5篇下咽
  • 5篇下咽鳞癌

机构

  • 3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0篇赵燕风
  • 32篇罗德红
  • 32篇周纯武
  • 26篇李琳
  • 23篇林蒙
  • 16篇王小艺
  • 13篇赵心明
  • 10篇郭炜
  • 9篇吴宁
  • 8篇欧阳汉
  • 7篇胡镭
  • 5篇杨亮
  • 4篇朱正
  • 4篇王爽
  • 4篇姚雪松
  • 4篇戴景蕊
  • 4篇李二妮
  • 4篇陈薪伊
  • 4篇杨亮
  • 3篇梁晶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放射学实践
  • 5篇癌症进展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国际医学放射...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全国第八届头...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例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初诊未治、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10例继发性病例中8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2例为单侧受侵;8例表现为肾上腺肿物,2例为肾上腺增厚。8例边界清楚。4例伴有坏死或囊变。无伴有出血、钙化、脂肪者。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静脉期肝实质。8例伴多脏器受侵。9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腹腔及腹膜后。其中3例行PET-CT检查,肾上腺病变均伴有明显摄取增高,中位SUVmax为24.5。2例原发病例均为双侧肾上腺受侵,肿物密度混杂,内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肝实质。结论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以双侧受侵、边界清楚的低血供肿物为多见。继发病例常伴有多脏器、多组淋巴结受累。PET-CT有助于肿瘤定性诊断和观察有无淋巴结及其他脏器受累。
王小艺吴宁赵燕风梁晶张雯杰
关键词:肾上腺淋巴瘤CTPET-CT
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价值
胡镭罗德红杨亮李琳林蒙赵燕风郭炜张娅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病人35例,共42个病灶,其中恶性结节26个,良性结节16个。所有病人治疗前均行颈部增强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CT增强图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导入CT Kinetics软件进行纹理及直方图分析得到未经滤过的原始细纹理图像。CT纹理分析主要参数包括熵值、偏度、峰态、平均像素值和像素分布的标准差。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纹理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熵值、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65±0.92、0.63±1.37、0.69±1.23、84.08±23.36和18.14±3.31;良性结节分别为5.96±0.54、0.59±1.42、0.51±1.17、72.00±24.52和20.05±6.10。熵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熵值6.09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阈值,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3、71.3%和70.0%。结论 CT纹理参数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郭炜罗德红赵燕风李琳林蒙胡镭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系统胶片与3M液晶显示器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用ROC曲线评价计算机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系统(CR)胶片与液晶显示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6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06例共112侧乳腺病变,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47 岁。术前均行...
李静宋颖赵燕风周纯武
文献传递
能谱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抑制(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VNC)替代真实平扫(TN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10月于我院行常规平扫、能谱成像模式增强扫描的7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上不同组织CT值、客观影像质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诊断钙化能力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在TNC和VNC两种影像上,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颈内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正常甲状腺腺体外,其他部位CT值差异均不大(<4 HU)。两种影像项部脂肪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噪声高于TNC影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TNC影像(P<0.05)。2TNC与VNC主观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4.0分,VNC的主观评分略低于TNC,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C检出钙化24例,VNC检出22例。TNC与VNC对钙化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测得的钙化长径值较VNC大(P<0.05)。4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值明显小于TNC加增强扫描(P<0.05),与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48.76%。结论在甲状腺CT扫描中,VNC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替代TNC成像的潜在能力。
胡镭罗德红李琳林蒙赵燕风郭炜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能谱虚拟平扫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能谱参数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采用Discovery CT750HD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在最佳单能量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分析。应用能谱分析与测量软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碘含量(IC)、水含量(WC)、标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能谱参数进行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单发57例(85.1%),形态不规则46例(68.7%),边界不清楚45例(67.2%),密度不均匀48例(71.6%),21例(31.3%)可见钙化灶。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灶W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的IC、NIC及K值均高于未分化癌和淋巴瘤(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有一定差异,了解其差异有助于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琳罗德红赵燕风胡镭郭炜林蒙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能谱CT
能谱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的能谱CT影像,旨在探讨能谱CT在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颈部能谱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癌33例(35枚病灶),采用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机,通过能谱扫描和GSI viewer影像分析软件获得:140 k Vp混合能量影像(A组);最佳单能量影像(B组);最佳单能量影像与物质分离(碘基)影像融合获得的影像(C组)。对A、B组影像质量的客观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并对3组影像检出性能的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所有病灶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 B组的对比噪声比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影像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1.4%、97.1%、100%,主观评分分别为2.54±1.15、3.31±0.93、3.46±0.74,单能量与碘基融合影像在病灶的检出方面优于混合能量CT,并与单能量影像相仿。微小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9例(54.3%),边缘不清楚24例(68.6%),密度不均匀24例(68.6%)、可见微小钙化灶(16例,45.7%)及淋巴结转移(20例,57.1%)。病灶碘含量平均(2.50±1.03)mg/m L,标化碘含量平均0.33±0.14、能谱曲线斜率平均2.99±1.59。结论能谱CT可为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诊断。
李琳罗德红胡镭赵燕风郭炜林蒙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能谱CT
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回顾分析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TMN)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有完整临床和增强CT资料的NTMN患者264例CT表现及诊断良、恶性的价值,良性病变159例(60.2%),恶性105例(39.8%),淋巴结病变111例(42.0%),非淋巴结病变153例(58.O%)。应用低密度区CT值、低密度区强化比值、病变边缘、病变形态、性别、是否多发及是否为淋巴结病变7个指标分析其诊断NTM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类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或x2检验。结果单独应用低密度区CT值、低密度区强化比值、病变边缘、病变形态4个影像学诊断指标及性别、病变数目、是否为淋巴结病变等3个诊断指标,诊断肿物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1%(81/105)、81.9%(86/105)、71.4%(75/105)、56.2%(59/105)、64.8%(68/105)、75.2%(79/105)、82.9%(87/105),特异度是分别为50.9%(81/159)、44.7%(71/159)、73.0%(116/159)、67.3%(107/159)、51.6%(82/159)、73.0%(116/159)、84.9%(135/159)。联合7个诊断指标,出现4个及4个以上指标时诊断恶性的敏感度为86.7%(91/105)、特异度为74.8%(119/159)。在特殊征象中斑驳状高密度影多见于神经鞘瘤(P=0.000,25/41),规则钙化灶多见于血管瘤(P=0.000,7/18),颈动脉分又处肿物多为颈动脉体瘤(P=0.000,23/24),椎旁病变多为神经源性病变(P=0.001,9/50)。结论联合应用诊断指标和征象可提高NTMN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病变位置及一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赵燕风罗德红王小艺李琳林蒙周纯武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MRI资料完整的46例舌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30例(单侧转移16例、双侧转移1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6例。40例行头颈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仅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DWI检查。测量和记录肿瘤ADC值、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距舌下间隙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单侧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MRI测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MRI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间肿瘤距舌下间隙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问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8、0.822、0.834和0.794,分别以1.13×10^-3mm^2/s、31.08mm、17.33mm及-2.26mm为阈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83.3%、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90.O%、81.3%、81.3%和75.0%。肿瘤ADC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为0.806,以1.07×10^-3mm^2/s为阈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5.0%。结论舌癌患者多参数MRI上,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ADC值对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
郭炜罗德红李琳林蒙赵燕风杨亮胡镭赵心明周纯武
关键词:舌肿瘤淋巴转移磁共振成像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及颈部淋巴结受侵的特点,提高影像诊断及分期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有随诊记录的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结果 33例鼻咽部病变中,8例NK/T细胞型均表现为鼻咽壁轻度或轻微增厚,1例T细胞型表现为肿块样。14例弥漫大B细胞型,10例表现为肿块样,4例表现为弥漫增厚型;5例B细胞来源未分型,其中4例表现为肿块样,1例表现为鼻咽壁弥漫增厚伴鼻腔肿块。其余亚型及未分类共5例,3例表现为肿块样,2例为增厚型。后鼻孔受侵20例(60.6%);口咽壁受侵17例(51.5%);侵犯颅底骨6例(18.2%)。25例伴有颈部淋巴结受侵,多为双侧、多组受侵。鼻咽淋巴瘤与受侵淋巴结多表现为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近似肌肉,边界清楚。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鼻咽淋巴瘤影像表现各有一定特点,多数伴有颈部淋巴结受侵,以双侧、多组同时受侵多见。
王小艺吴宁赵燕风罗德红欧阳汉程钱璇子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颈部淋巴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